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教学思考

2019-12-02 03:39蒋春丽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课堂导入核心素养

蒋春丽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是学习者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符合数学学习的一些思维品质,通常体现在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时,与周边环境、所学内容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策略和品质。作为新知识情境和问题解决的起始环节,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是核心素养实施的关键环节。笔者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用计算器探索商不变的规律”一课的导入过程,从培养核心素养的角度,三次教学导入的实践与思考,提出了教学导入要以“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实”推进教学环节的展开这三个设计原则。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导入;教学思考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习者在学习数学某一个领域所应达成的综合性能力,是数学的教与学过程应当特别关注的环节。作为重要的“前奏曲”,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导入设计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和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导入,字面解读就是教师进行引导和示范,深入地理解是指针对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指导,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实施过程,让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望,使学生自觉地进入良性的学习过程之中;这里的“入”,是一种自觉意义上的“进入”,教师通过最佳的引导以后让学生进入学习过程之中。下面,笔者结合打磨“用计算器探索商不變的规律”(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过程中三次教学导入的实践与思考,谈谈对导入的一些认识。

一、三次导入的实践与反思

1. 第一次导入与反思

导入:教师创设了“抢气球”的游戏情境。电脑画面中依次飞出七个气球,气球上分别贴有以下七道算式:(8400×3)÷(40×3),(8400÷2)÷(40÷2),(8400×8)÷(40×8),(8400÷10)÷(40÷10),(8400×12)÷(40×12),(8400÷5)÷(40÷5),(8400×2)÷(40÷2)。

学生依次抢答得数。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但速度很慢。三题之后学生发现得数都是210,于是后面的题目一出示,部分学生未加思索就回答得数是210。而后几位比较认真的学生计算后发现最后一题的得数应是840。随后画面上出示了所有的算式与相应的得数。

师:这些算式的最后一步都是什么运算?(除法运算)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算式中都有8400和40,前六题的结果都是210)

师:这些算式中都有8400和40,都是乘除运算,怎么有的商相同,有的商不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

反思: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以“抢气球”这一游戏情境导入,但是效果不佳,而且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影响了后续教学的展开。存在以下问题:(1)算式复杂,不便计算和表述。形如(8400×3)÷(40×3)这样的算式即使用计算器,算起来也比较复杂,学生不仅要关注数据还要关注运算顺序,很容易算错,也就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试题复杂的形式一方面揭示出了“被除数8400”和“除数40”的变化,相应地就错失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另一方面不便于学生概括出“被除数”和“除数”,学生表述“观察发现”时遇到了困难。(2)题数太多,层次混乱。游戏中设计了七个算式,其中包含了“商不变规律”的两个层次——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数”和“除以一个数”这两种情况,还包含了对比的反例(最后一题),这样就显得教学层次混乱,重点不突出,不利于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

2. 第二次导入与反思

导入:教师创设了计算比赛的情境,电脑画面依次出示了以下四道题:8400÷40,16800÷80,25200÷120,84000÷400。学生计算后直接把结果记录在纸上,比比谁算得快。(比赛过程中课堂很安静,学生兴致不高,有些学生还显得有些紧张,而且计算正确率不高)

校对结果后,教师故作疑惑地提问“第一名”学生:你是用计算器算的吗?

生:我是口算的。

师:口算怎么比计算器还快呢?你有什么秘诀吗?

生:后三题的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是8400和40同时乘了一个数,所以它们的商是一样的。(板书: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数,商不变)

师:他说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带上计算器一起探究其中的奥秘。

反思:本次导入题量减少了,试题的形式也简洁了,并且题组的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先探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数的情况”,再引导学生探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数的情况”,教学思路清晰了许多。实际教学时学生计算速度快了很多,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很不理想。存在以下问题:(1)形式枯燥,没有成功激趣。导入安排“计算比赛”这样的游戏形式,并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反给学生带来了压力,因此导入过程比较安静沉闷。(2)数据较大,容易出错。由于每题的数据都比较大,而且又在“比赛”这样的紧张环境中使用计算器,学生很容易因输错数据而出错。(3)“猜想”的建立很仓促。由一位学生的“口算秘诀”就初步建立了第一个猜想,随即引入下面的验证环节,没有有效引导学生抓住猜想中的重要语词,不利于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3. 第三次导入与反思

导入:新课伊始,播放一段情境动画:智慧的慢羊羊请贪吃的懒羊羊分青草。先是“8400根青草平均分给40只羊”,懒羊羊嫌太少;再是“16800根青草平均分给80只羊”,懒羊羊不满足;最后是“42000根青草平均分给200只羊”,懒羊羊愉快地接受了任务,慢羊羊却得意地笑了。

师:慢羊羊这时为什么得意地笑呢?

生:懒羊羊上当了,每次每只羊分得的草都是一样多。

师:每只羊究竟分得多少根青草呢?先根据每句话列出算式。(通过列式,让学生明确了每题的被除数和除数,然后计算每一题的商)

师:观察这些商,你有什么发现?(商都是210)(板书:商不变)

师:什么变了?(板书:被除数和除数)

师:这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都变了,为什么商不变呢?其中究竟藏着怎样的规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反思:以当下热播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为背景,选取例题中的相关算式,创编一段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由此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列式并计算商等细节的设置,较好地帮助学生理顺“商不变规律”的探究思路,为下一环节的猜测和验证做好了铺垫。整个过程融洽而有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反思导入成功的原因主要是情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并且直接与下一环节的探究内容相关联,快速切入了课题。

二、核心素养下的教学导入观

1. 对数学学科的理解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特点和年龄情况,数学教材的编制一般都会体现出符合他们特点的趣味性,数学知识一般不要求十分严密,逻辑推理的要求也会相应放低。教师根据这一情况,就需要深入挖掘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和准确地把握所学知识的特点和规律。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数学学科的內涵:“了解数学知识的背景,准确把握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逻辑意义,深刻领悟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挖掘知识所蕴含的科学方法、理性思维过程和价值资源的能力与技术,善于区分核心知识和非核心知识。”根据以上描述,在进行数学问题探究过程中就要分以下两步来走:首先要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数学模型,其次应当把问题中的一些非本质的内容去掉,剩下最核心的本质内容,试图用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以本课为例,教师讲授的“乘除混合运算”,本质就是运算顺序。教师指导学生在理解运算本质的前提下,帮助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核心内容,而不是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总结出三种情况和对应公式,毕竟本节课不只是让学生会熟练掌握解题方法,还要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必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以,从导入的侧重性来看,进行有效的铺垫至关重要。

2. 对学情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制定了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突显教学活动的本质。通过三次导入,给予学生实际,从“趣”“精”“实”三方面入手:

“趣”即趣味。三次导入,笔者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设计了有趣的活动情境。很显然,第二次的“计算比赛”是枯燥而失败的,这样的形式在新课伊始、学生尚未进入学习状态之时使用并不合适,很有可能适得其反会压抑整堂课的学习气氛。相比较而言,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生动活泼的情境作为导入的素材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三次导入就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情境中“慢羊羊为什么得意地笑了”这一问题,恰到好处地激起了学生的质疑和猜测,促使学生开始重新审视三种分法,在观察比较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动机。“有趣、有疑”的情境增添导入的趣味,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活动的展开具有重要意义。

“精”即精练。导入要有趣味,但是不能复杂冗长。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展开有目的的学习。第一次导入,抢答的游戏形式同样有趣,但是试题较长不适合抢答,而且题量较多,导致部分学生缺失兴趣。七道算式中所包含的信息多而杂,学生观察探究时着力点不集中,对教学的开展产生了懈怠作用。日常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创设“有趣”的情境,编排了丰富的“细节”,结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丝毫未能达到情境创设的目的,白白错失了教学的最佳时机。

“实”即合理。并不是任何有趣的导入就是有效的,导入设计还需要有意义。课堂导入要做好教学过程的“脚手架”,设计的问题情境要与例题的内容相关联,为学习活动的展开做好铺垫。以上三次导入设计都将例题中的相关算式作为基本素材,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尤其是第三次导入,直接将例题中的相关试题融入学生喜欢的动画情境,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当学生思索情境问题的时候,其实已经逐步向新课迈进了。日常教学中通常采用的复习导入,也是合理而有效的导入方式,通过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唤醒了学生的已有认知,从而促进新知学习中的有效迁移。导入需要教师在正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拒绝浮华和夸张,扎扎实实地为教学展开服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教师的智慧体现

教学中,教师的智慧更多地体现在对教学过程的把控和应对上,对于环节的设计与处理,敏捷地判断、快速地应变等教学技能中常常有集中的体现。在导入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考查学生原有的基础与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教师的临场应变也是不可或缺的。如在本课的三次设计中,教师始终在改进与探索,追求一种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顺利地掌握新知识,对新学习的内容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可见,在强调数学素养的前提下,教师的教学经验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结语

柏拉图说过,“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让学生产生对所学知识的强烈的渴望,进而顺利地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乐意接受新学的知识,作用显而易见。导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敲门砖”,如果涵盖太多的信息,不仅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会混淆教学思路,同时又不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低效、无效。良好的导入设计应当尽量使用最简单的形式、最精练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有效地切入课题。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课堂导入核心素养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