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玲
有效的导课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发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唤醒他们的求知兴趣,让他们在美术学习中认识自我,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导课方式单一,内容偏离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导课虽然只占用几分钟的时间,但却决定课堂的走向,能关系到课堂教学能否收到良好效果,是否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要设置恰当的导入,让学生接触到更为广阔的知识空间,从而能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恰当的导课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让学生带着困惑去听教师讲解,从而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主动求索探知。导课的内容要有新颖性、趣味性,能让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强化学生的感知。教师要融入学生生活之中,让导课与学生特点恰当地结合起来。导入内容要具有针对性,能为学生知识的学习起指引作用,要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既定的轨道,向正确的方向行进。导课要具有启发性,能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诱引学生的学习动机。
问题的提出会推进着学习的进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教师要设置针对性的问题,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对象等情况选用适当的难度,如果过易会令学生感到乏味,难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如果问题过难,学生不知如何回答,就会产生畏惧心理。问题要具有针对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去探寻规律,实现问题的解决。如在《漂亮的灯》一课教学中,教者设计设疑导入,在上课伊始,教者并不急于出示课题,先写上谜语“玲珑精巧一瓜藤,放在桌面像盆景,白天谁也不理它,晚上靠它放光明”,让学生打一生活用品,大家进行积极的思考,最终猜出答案是“灯”,然后教者在黑板上板书“漂亮的灯”。接着提问学生:“大家都用过灯吗?有没有人知道灯的功能?”呈现有关灯的图片,请它们分分类。说说喜欢的有哪些?为什么?教师在育人理念的指引下,教学由“内容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移,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鼓励学生去发现、分析问题,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美术是需要视觉感受的艺术,学生只有用眼去看、用心去感受,才能获得审美的愉悦。多媒体的广泛使用,满足了学生对美术的视觉向往,引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呈现图片、播放视频,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接收所需的知识。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感同身受”,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传达信息,从而促进他们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苏少版三下《风筝》一课教学中,教者以多媒体呈现多种风筝的图片,让他们了解左右对称的特征。让学生欣赏放风筝的视频,了解风筝的结构与放飞的关系,知道风筝平衡飞在空中的条件是左右对称,从而感受风筝的对称美。教者向学生展示风筝的图片,直观感受风筝的多种样式。当学生看到图片后,会产生惊叹,教者将学生带入学习主题。教者选用图片、视频创设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情境,促进学生的感知参与,帮助学生理解、接收知识。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目标任务,运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教师要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以故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让他们在快乐的学习中获得启发。教师将故事带入课堂,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让所学的知识化难为易,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如在《海洋生物》一课教学中,教者以故事导入的方式教学,向学生讲述海洋大家庭中有着五彩缤纷的海葵、凶狠无比的鲨鱼、喷云吐雾的乌贼、聪明灵巧的海豚,他们正举行一场审判活动……生动的故事能让学生记住一些海洋生物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方法表现这些特征。
游戏活动,能让学生感受各种造型活动的乐趣,能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积极性,让他们体会到探索求知的乐趣。学生通过游戏能促进对主题内容的理解感受。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爱玩的天性,采用游戏教学方式,用夸张的游戏动作进行表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知识的乐趣。当然游戏导入的方式不能与教学目标相割裂,教师要借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将要学习的内容,使游戏与内容有机统一起来。教师要留心观察生活,关注学生发展,搜集教学素材,创设出好玩的游戏,融入到美术教学之中,使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学生从课本中获得的往往是间接经验,他们运用别人总结好的方法去认识世界,而他们在课堂游戏的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他们的知识领域得到拓展,能促进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
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恰当地运用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