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荣
美术是一门艺术性学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艺术思想的培养。“随手画”是小学生最本能的绘画行为,能展示他们童真童趣的一面,教师要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鼓励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涂涂画画是每位学生的天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随手画”,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表达内心的情感,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让涂画成为他们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途径。很多家长以为孩子的涂画是幼稚的表现,甚至会指出他们画中“错误”之处,并让他们寻找画册让他们照着画。其实,“随手画”具有随意性、自由性,是小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大胆涂抹自己心中的感受,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当然,“随手画”不是听之任之,不是放任学生,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他们对“美”的理解,发散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随手画”是即兴性的,缺少目的性的“乱写乱画”,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可以表达他们对一切事物的好奇,是他们天真烂漫性格的反映。这种涂画活动看似稚嫩,但却蕴含着智慧的火花。有些儿童会随手拿起铅笔,甚至是树枝、石子,在任意地方涂画,他们描绘的内容也是自己瞬时想起的,没有临摹,也不是表达物体的物象,只是自己的一种情感表达。“随手画”具有随意性,他们涂画的形象可能会不太准确,但不会因某个不像而沮丧,只是对情感的渲泄,只是从随意画画中获得了乐趣;具有差异性,不同儿童的绘画、涂色方式会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学生注重外形、有的注重色彩的搭配,有的注重象征性的符号表达;具有本真性,儿童的认知水平不足,他们不能回忆事物的主要特征,在绘画中会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一些象征性的形态来表现特征。“随手画”与画面完整的儿童画相比,显得“草率随意”,是真正的涂鸦之作,但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缺少美感的画中却蕴藏着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绘画是儿童用来表达自我情感的语言,是儿童表达情感最简的方式。儿童通过笔法、造型、颜色的运用,释放自己的情感。教师要通过针对性的引导,促进儿童的心态与性格养成,让他们表达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健康。儿童在作品中胡乱画线或毫无章法地泼洒是一种本能的防御行为,当他们情绪低落时会不停地重复绘画,会死板地摹仿,有时他们会将自己的情绪局限于某一点上,不愿将真实的想法显现出来。当他们遇到不能控制的事时或对不确定的事物表现出担心时,会只画了一部分,并反复使劲涂描,当通过沟通后,他们的焦虑会消失。不同的颜色也会表达不同的情感,有的喜欢红色、橘色、黄色等暖色调,也有喜欢用多种颜色表达绘画中的形象,当他们伤心时,会使用灰色、黑色。教师不仅要关注儿童绘画的内容,还要关注他们在画画中遗漏的部分,这往往是他们本能的表现。
(一)以“随手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随手画”是通过观察事物而表达情感的,学生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发现物体间存在的差别,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绘画空间,让他们手眼并用,多观察、多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会他们一些观察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对比观察、按顺序观察、按典形的特征观察,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教师要教会学生作画的方法,选取有价值的素材进行思考。
(二)以“随手画”发散学生的想象能力 “随手画”是原有的形象与学生的感知相组合,是儿童头脑中对已有形象的直接形象,小学生的认知面狭窄、活动范围小,他们的眼界受到制约,教师要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参与公益活动,积累生活经验,拓展自己的眼界。儿童都喜欢听故事,教师要带领学生融入故事中,让学生被其中有趣的情节所打动,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不仅要会听故事,还要学会分享,以“随手画”的形式表现故事、复述故事,回忆美好的事物,能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生活的空间非常宽广,学生可以用“随手画”的形式表现生活。教师要让学生去观察生活,去发挥、创造生活中的事物,以略显拙笨的线条去描绘生活,使画面变得美好。
(三)引发儿童大胆创作的欲望 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在玩耍中会形成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要通过恰当的引导,发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涂鸦是小学生喜欢的一项活动,能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敏捷,反应变得迅速,情绪变得高涨。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小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让他们探索未知,操作不同的工具,使自己对材料的兴趣得到满足,使探索活动得到顺利地进行。小学生在大胆创作中,他们的目标不明确,教师不必做过多的干扰,避免他们的创作热情被抑制,影响他们的正常发挥。
总之,教师要将“随手画”运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习惯方式,关注他们的内心想法,让他们通过“随手画”表达真实的想法,用手中的画笔去装扮生活的美好,使小学美术教育得到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