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玲霞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构建以数学素养表达的诗意教学课堂模式,要求教师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去探索数学这门学科的奥秘,进而用数学方式探索世界,诗意是一种完美的生存状况,也是教育最终的目标与归宿,核心素养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具备社会发展需要、能够适应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品质与关键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将对数学素养表达的小学数学诗意课堂的相关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数学素养;小学数学课堂;诗意课堂
通过小学数学的教学培养,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得以有效的成长与发展。数学素养将伴随学生一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这是必不可少的素养能力。因此,如此的数学素养必定具备高度的关联性,为了满足学生自身成长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具备数学的思维模式与文化意识,进而构成了数学素养,而诗意课堂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对数学素养的培养,通过诗意的课堂模式,学生能够感知到数学的优美,体会到数学思维的魅力,激发学生充分开启心智探索数学的奥秘,用数学的眼光温暖整个世界。
1.根植于数学素养表达的小学数学诗意课堂的相关思考
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状况分析来看,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影响到整体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具体的教学行为受到了数学教师自身教学观念的影响,并对课堂教学产生了间接影响,特别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数学自身的科学性,对思维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具有严格的限制,进而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等进行了抹杀。因此,诗意数学课堂教学通过模糊性的词汇、教师启发性的引导,能够让学生见之前数学学习中所未见、闻之前数学教学中所未闻。由此可见,根植于数学素养下小学数学诗意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向是要通过数学逻辑讲道理的行为,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不打退堂鼓,即承认规则的存在,但又尝试打破规则限制的努力。在诗意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解放,精神能够得到放松,使得数学为学生的智慧与心灵搭建一座贯通的桥梁。可以说,在数学诗意的教学模式下,消除了学生以往对待数学这门学科的冰冷心境。通过诗意的数学课堂模式,能够将完整的数学存在形式展现给学生,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意向,将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相连接,使学生能够从新的方向探寻自我发展。根植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诗意课堂,能够更好地培养数学的育人价值与关键能力,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情境将数学自我消化与吸收,培养学生尝试用数学的方法看待认识世界,能够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更加了解认识世界。
2.根植于数学素养表达的小学数学诗意课堂教学策略
科学主义的教学思维模式经常将教学的目的视为教学结果,好比是一座已经树立在远处的灯塔,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带领学生向灯塔前行,但是,灯塔并不是数学科学的本质,灯塔是教师与课程专家为学生搭建的,他们不需要考虑灯塔的远近,也无需考量未到达灯塔时,能否自身搭建一座灯塔,因为他们没有在具体的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当事人。诗、雅、颂;赋、比、兴,中国的诗词歌赋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文学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在以诗意的模式为学生构建数学课堂时,可以唤醒学生自身的“诗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心灵去发现数学的美,让学生以自身的逻辑去建造并探寻数学秘密,让学生带着数学的思维去温暖生活。
2.1以诗意的形式提供给学生用数学思维探索世界的机会
课堂伊始,教师可以给学生分享《大象分香蕉》的故事,管理员把一根香蕉平均分给两只大象吃,大象觉得少,管理员就把两只香蕉分给四只大象吃,大象还是嫌少,管理员又将四根香蕉分给八只大象吃,大象们依旧嫌少,最后,管理员给了大象八根香蕉,但要分给十六只大象吃,大象十分高兴。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列出了等式1:2=2:4=4:8=8:16。数学课的目的不是研究大象也不是研究香蕉,而是通过《大象分香蕉》的故事,引入课堂教学内容:总数÷份数=平均数,这就是诗意数学课堂的作用。以上是学过的旧知识,为引出新知识,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些数字,学生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在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一个数时,分数依旧相等。此时,教师可以提出学生认知不周全之处,体现了诗歌中的那句“欲语还羞”的意蕴,让学生探寻数学的真相。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一个数时等式还成立吗?让学生自行探索思考,那么,当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0時,等式依旧成立吗?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自行对结果进行思考。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自行思考,就好像是诗歌的艺术点到为止。教师通过叙物的方式带给了学生思考的动力,及时抽身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2.2以诗意方式提供给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推理整个世界的可能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习相遇问题时,可为学生举如下例子:小明与小红两人各在学校的左右两端,三者间成一条直线,每天早上两人同时从家出发,四分钟后在学校门口相遇,那么两人的家距离多少米?已知小明每分钟走60米,小红每分钟走50米。对此,学生能够列出60x4+50x4,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还可以想到第二种解题方法(60+50)x40。如果教师的教学到此为止,也仅仅只培养了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题方法而已,教师可以用诗意的课堂模式,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相关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与推理来探究数学真理。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小明与小红放学时,同时从学校回到各自家中,小明每分钟走60米,小红每分钟走50米,那么四分钟后,两人之间相距多少米?也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小明与小红是在圆环形的跑道上跑步,两人背靠背出发,反向奔跑,小明每秒钟跑5米,小红每秒钟跑4米,40秒钟后二人相遇,问环形跑道的长度。可以看出,已经由相遇问题变为了相背问题,直线也变为了曲线,但所求依旧是两人的路程之和,解题方法不变,可以说,锻炼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诗意课堂教学中,借用诗意的方式为学生营造数学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忘记死记硬背的数学知识,通过观察分析与推理的方式,提升数学探索能力及认知能力,让学生不用套用机械的数学公式与数学概念学习,而是通过探索感知数学魅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晓萍,陈六一.根植于数学素养表达的小学数学诗意课堂教学策略及结构[J].教育科学论坛,2017(28):46-50
[2]陈六一.诗意数学课堂:内涵、策略与结构[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7(6):32-36
[3]徐正洲.自主——数学学习的本质与诗意所在——浅谈自主学习的内涵、特征及实施[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1(6):54-55
[4]周兆伦.诗意教育的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C].师陶学刊,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