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吾加
(青海省泽库县第二民族中学 青海 泽库 811400)
摘要:新课改已在全国全面推行,但是由于社会上的功利思想过于严重,人们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所以地理教学并没有很好地走出应试教育。就目前而言,地理教学质量并不令人满意。地理是一门可以开阔学生眼界的学科,但是很多学生依然没有意识到为什么要学习地理,更是不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首先,地理学科教师自身的思想要转变,要端正地理教学的执教态度,要为自己是一名地理教师而感到责任重大,不要受中考制度的干扰,要认真学习新课标,践行新课改,钻研地理教学,让地理课堂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展现地理的科学人文魅力,进而增强自己的执教魅力。其次,要扭转学生学习地理受中考制度、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乃至学生家长对初中地理学习的轻视,教师要挖掘学科本身特点,让学科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到地理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初中地理教材内容与结构的变化要求教学方法亦应有相应的变化。地理教师长期在同一环境下应用已为自己所熟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往往容易产生一种惯性,这种惯性对吸收地理教育新思想、新方法是极为不利的。一旦形成,不易改变。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有助于及时地、有效地处理和解决妨碍教学过程深入展开的多种矛盾,甚至又不必要地制造出新的更大的矛盾。教材结构上的文字表述,插图及各种活动的安排也不允许教师单方面的一讲到底。要根据教材内容、状况、班级特点和学校条件、学生知识和发展水平、地理课时、地理教师本人教学能力等情况,采用适宜的方法,才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才能够使学习材料生动形象,并体现其内在联系;才能够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等方面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根据初中地理教材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地理教学的教法应从启发式教学原则出发探索适宜的教法。地理有许多事实材料,要将他们变成让学生去"发现"的知识。启发式教学原则在地理学科以启发式谈话法为主,利用图表、地图、景观图、素描图等进行启发是最常用的方式。由于地理的空间性,地图成为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图比文字更有直观性,反复进行图文转换,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智能的培养。谈话法对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观察和思维,引起学生对重要内容的注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很有利。谈话法运用的主要条件是要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关键是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设计和组织好,谈话法的局限是仅用此法容易使知识内容显得零散,缺乏系统性,花费时间相对较多。根据教材特点,教学过程大体有如下的主要程序:①新课导言;②展示作业;③指导自学;④讨论作业(学生讨论、师生讨论);⑤串联讲授;⑥质疑,释疑;⑦要求学习。以上7项教学活动可以组成一个教学过程整体,但不能恪守成规,呆板执行,要根据情况灵活调动,对7项教学活动也可增删,不可形成新的教学八服,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不能强调某种方法放之四海而皆准。此外,其他学科倡导的读一读,讲一讲,议一议,练一练也可适用地理教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学辅导法、讨论法、发现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也都可以针对不同的教材加以适用。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定讲授法和讲述法。教学中最宝贵的是创造性工作,要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抽象、归纳、整体优化等思维意识,使学生从地理课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尊重真理,破除迷信,尊重客观规律的习惯和态度,培养学生从整体把握事物,由地理领域向非地理领域以及向全局思考的能力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