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艳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重庆 400711)
追根溯源,从中国当代教育理念发展进程来看,培育小学生的“数学现实”这一教学目标可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窥见一二。学习数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过去的应试教育阶段,不少小学生由于数学成绩不够理想时常陷入苦恼之中,甚至对自身能力产生了怀疑,然而数学并非是多么高深的学问,而是一门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数学现实”,就是让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让小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的魅力,而这也是我们素质教育一以贯之的思想路径。
情境氛围的营造在当代教育发展过程中已然屡见不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以便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弗莱登塔尔关于“数学现实”的论述中就认为数学并不是单一性质的学科,而是在不同领域都有特别作用。在小学数学领域,则需要一定的情境。多媒体技术是营造情境的一种常用且有效的工具,在学习乘除法时,由于其并不像加减法那样直观,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选取合适的图片素材,在屏幕上呈现计算对象。让学生能够切实理解乘法计算的意义所在,也就是“数学的精髓便是简单”,而不是死板地运用加法让数学计算更加繁缛。
生活的魅力无处不在,在数学教学中亦然。小学生在语文中认识世间万物、懂得用汉语来描述生活,在思想道德教育中体察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等的道德现象,能够更好地让自己在生活中做一个行为端正、品行优良的好孩子。然而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都认为数学只是冷冰冰的数字计算,跟生活几乎没什么瓜葛,因而对数学学习往往十分被动。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帮助学生扭转这种偏见,让其认识到数学同样来自生活的滋养,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最终也要通过现实生活来解决。比如在学习多个数字加减计算时,数字、符号过多让学生眼花缭乱、结果总是出错,教师便可让学生联系自己每天或每周零花钱的消费情况,学生们便可以将自己每日的消费进行罗列,将每天的零花钱数目记在左边,将花去的钱记在右列,一加一减、一目了然。再比如许多学生头疼的打折问题,打几折就将原来的数目乘以百分之几十这一点学生理解尚可,但一问到“打折后可以少花多少钱”等复杂问题时,学生们就有点摸不着头脑了。其实这个问题和生活关系最为紧密,教师可让学生回忆父母带自己外出购物时候的情况,然后让学生们开始角色扮演,一方卖家一方买家,随意以教室中的事物为问题对象,让学生们深入实际买卖环境来理解数学计算问题。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数学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并非只是看学生是否把问题做正确。数学素养的培育并非朝夕可得,它涉及到学生的数学习惯、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需要教师有意识的暗示与引导。数学问题不应该是古板的,而是灵活的。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根据每节课内容设置进度不一,在适当的时间点要给予学生们自由讨论的环节。比如在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时,教师在真正讲解开始之前,可以向同学们抛出一个问题:“大家看老师屏幕上出示的这个平行四边形,自己也可以试着画一画,要怎么样才可以求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呢?”而后安排同桌或者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鼓励大家自由发表看法,然后教师才引出真正的教学内容。同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后甚至是课间、放学后等时间段,都可以安排学生们进行数学问题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们才能更好地接收不一样的想法,才可以在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中增进对问题的认识、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欲望。
此外,实践活动也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要想让学生搞清楚、弄明白一个数学问题,最好的方式不是教师直接讲授或者多媒体演示以便学生联想,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比如在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线之中,线段最短”这一概念时,由于句子解释本身比较拗口,小学生往往疑而生问、望而生畏。但其实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或者走到室外让学生们亲身演示:两个学生站定不动为两个点,其他任意学生根据他们之间的距离进行测试,最后才会发现果真是“线段最短”。通过实践操作来让学生抽象概念,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在指向现实教学中的理性思维,帮助他们养成更加良好的数学习惯。
综前所述,在小学数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现实”,首先教师不能把思维固限在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上;而是要把教学工作深入结合实际,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安排。在素质教育不断得到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重视的现代教育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数学现实”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学习的源泉,让这样的现实教育真正成为学生一生受用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