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辉斌
【摘要】小学德育能否符合德育教学的宗旨,直接决定了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因此对于当前推行的小学德育而言,核心措施应当在于结合严与爱。对于小学德育教师以及相关负责人员来讲,应当致力于严格约束小学生,同时要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关爱与帮助,从而保证他们获得较好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严与爱
小学德育的基本宗旨在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道德素养,通过推行小学德育的方式来塑造小学生的良好品格,并且达到培育健全人格的目标。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体系中占据核心的位置[1]。目前对于小学德育来讲,学校应当确保做到有效结合严格约束以及真诚关爱的两个德育要点,营造良好的小学德育氛围。同时,师生在德育课堂上也要做到密切配合,确保小学生都能感受到德育课堂蕴含的乐趣,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小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
一、小学德育教育中严与爱的基本内涵
(一)小学德育“严”的内涵
关于“严”的德育基本原则主要体现为保证德育的严肃性与德育的权威性,通过施加严格的日常行为约束来保证小学生都能拥有良好品格,并且达到指引小学生各种日常行为的目标[2]。由此可见,“严”的德育教育标准侧重于惩戒与监督,从而体现了小学德育应有的严肃性特征。因此如果要做到将以上德育原则贯穿在当前的德育实践中,那么,教师就要及时察觉小学生的各种行为偏差,然后运用适当的语气与方式来督促小学生加以改正[3]。
小学生具有好动以及好奇的天性,并且多数小学生欠缺较好的行为约束性。在此前提下,德育教育只有切实做到了严格推进,才会达到有效约束学生行为的目标。同时,教师运用严格约束的方式还有助于良好日常习惯的塑造,确保小学生针对不良习惯都能做到自觉摒弃,而不至于沉溺在某些不良习惯或者嗜好中。
(二)小学德育“爱”的内涵
小学生属于未成年人,因而在日常生活以及平日的学习中都不能缺少家长、教师与伙伴的扶持。从德育教育的视角来看,推行德育教育就是要格外重视传递教师的爱心,并且让小学生真切感受到班集体的浓厚关爱气氛。由此可见,德育教育“爱”的基本内涵就在于耐心帮助以及真诚关爱小学生,教师针对小学生应当给予无微不至的照料与爱护[4]。如果能将爱护学生的基本原则全面贯穿在现阶段的小学德育中,那么将会明显增强小学生的进取认识,进而达到提升小学生道德素养以及培育小学生良好性格的小学德育目标,从而将以小学生为本的德育宗旨全面体现出来。
但是有个关键点不应当被忽视,那就是教师关爱学生并非意味着放任学生行为或者溺爱学生。现阶段的很多小学生都拥有优越的家境,多数家长也习惯于满足小学生的各种日常要求,而不去加以必要的约束[5]。某些家长即使意识到小学生沉溺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或者生活习惯中,也并未做到及时矫正。在此情况下,学校改进现有的德育模式尤其要做到避免进入溺爱误区。作为德育教师,应当运用正确的方式来关爱小学生,从而能够有效结合严与爱的德育教育内涵。
二、探析改進德育教育的具体思路
对于处在成长关键期的小学生来讲,他们大多渴求来自身边伙伴的认可以及教师的关爱。教师在面对小学生时,如果能够表现出真诚关怀的态度,那么小学生将会拥有更加强烈的上进心与学习热情,从而有助于心理健康发展。然而实际上,很多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以及平日生活中并未能做到严格的自我约束,而是表现为散漫与倦怠的状态[6]。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就要切实运用严格约束的措施来规制小学生的各种行为细节,通过运用思想疏导的方式来逐步提升小学生的道德境界。具体在推进德育教育的相关实践中,结合严与爱需要注意如下的德育改进要点。
(一)全面结合严与爱的德育教育要求
在目前的情况下,很多学校并未能做到推行关爱与严格相结合的小学德育措施。例如在很多教师看来,小学生之所以表现出各种不良的日常习惯与日常行为,其根源就在于家长与教师疏于监管。因此在推行德育教育时,这部分教师就会倾向于严厉惩戒或者责备小学生,甚至运用小学生很难接受的方式来推行德育教育。反之,另一些教师则认为不必过于约束小学生,因而放任各种不良行为或者心理倾向不管不顾。
由此可见,小学德育实践只有紧密结合“爱护小学生”与“严格约束小学生”这两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德育实践达到较好的德育效果。近些年来,教师已经能做到运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师生沟通,确保能真正做到有效掌控并且及时了解小学生的内心动向,然后针对小学生给予必要的思想疏导[7]。教师如果察觉到小学生的行为表现出某些错误,那么立即就要对其进行纠正,但是要保证运用柔和的态度与语气,以免激发小学生的逆反心理。
(二)约束小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行为
在小学生呈现行为误区的最早阶段,教师若能做到及时察觉,则可以尽早帮助小学生克服不良行为,进而达到矫正日常行为的效果。因此,在体现“严”的德育教育宗旨过程中,教师有必要保持敏锐的眼光,一旦发现小学生出现不良行为,就要立即引导小学生进行纠正。小学生如果能感受到教师的严格态度,就会逐渐表现出更强的自我约束能力,而不会放任自身的某些不良嗜好与习惯。
例如,某些小学生在面对网络游戏时由于很难抵抗诱惑,会逐渐表现出沉迷游戏的状态,严重的还会耽误自身学业,甚至被网络色情以及其他不良信息诱导。为了将沉迷网络的不良行为消除于萌芽状态,教师有必要体现“严”的德育宗旨,对于沉迷游戏的小学生进行严格约束。并且,教师还需做到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确保在家校配合的基础上避免小学生遭受色情或者不良的网络游戏影响[8]。
教师在严格约束小学生的不良行为时,要做到耐心帮助小学生对不良习惯加以纠正。某些小学生由于受到叛逆心理的影响,面对教师的指正与批评很难发自内心去接受,此类小学生将会反复表现出某些不良的习惯或者行为。对于呈现叛逆心态的小学生而言,教师不能选择严厉惩戒或者放弃的态度,而是需要运用爱心来逐渐感化。教师经过潜移默化的感化与渗透,使小学生承认并纠正自身的行为习惯错误,进而达到最佳的德育效果。
(三)确保将以人为本的小学德育思路渗透在德育教育中
德育教育不仅需要体现“严”的特征,而且应当渗透关爱与关怀。相比于严厉的德育惩戒措施,充满关爱与耐心的德育方式往往具有更好的德育效果。因此,小学德育教师要秉持以人为本的小学德育思路,善于运用耐心疏导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摆脱各种思想困扰以及行为误区。小学德育教师必须将以小学生为本的宗旨贯穿于日常的德育教学中。
例如教师在对待具有自闭倾向或者家境较为困难的小学生时,应当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呵护,确保小学生可以真正感受到温暖。具体来讲,教师对于具有自闭倾向的小学生需要做到热情鼓励,并且号召其他同学共同关爱自闭学生,逐步帮助自闭学生创建自己的交际圈。此外,对于家境困难并且自卑心理严重的小学生,教师应当通过及时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来了解小学生面对的生活困境,然后给予针对性帮扶。
由此可见,小学阶段如果要保证获得较好的德育实效,那么对于关爱与严格的德育内涵必须做到有效融合。对于负责德育的教师而言,在引导小学生的过程中应当付出足够的耐心,并且切实保证德育权威性。学校对于现有的小学德育模式要做到灵活转变,依照因材施教的思路来提高德育实效,对于小学生的优良品格进行全面的培育与塑造。
三、结束语
小学生处于特殊的成长期,身心未能真正达到成熟。与其他阶段的德育教育方式进行对比,小学德育教育更加需要融合严与爱。在目前的小学德育中,全面贯穿“严”的德育原则意味着教师有必要严格约束小学生,切实保证小学生都能明确日常行为的约束与规范。同时,贯穿“爱”的德育教育思路意味着小学生应当受到更多的呵護与关怀,因此需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小学德育思路来提升德育教育水准。学校运用全面融合严与爱的方式,能够明显提升小学德育的总体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春芳.小学美术教育中德育教育之寓德于美[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3):74.
[2]王小伟.对小学一年级德育教育的几点看法[J].才智,2019(09):38.
[3]雷玉平.浅析小学德育教育如何进行心理辅导[J].才智,2019(08):185.
[4]周宏伟.红色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J].文学教育(下),2019(02):180.
[5]曾少环.小学德育教育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69.
[6]张春玲.试论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22.
[7] Wei Xiuli.On how to infiltrate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J].China's extracurricular education, 2019 (01): 42.
[8]Sha Qingqing.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J].China's extracurricular education, 2019 (01):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