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2016-11-11 07:48潘竹树
考试周刊 2016年86期
关键词:方法研究数学课堂德育教育

潘竹树

摘 要: 德育是教学的应有之义,更是教育教学的最高目的,也是最终目的,但德育不会从天而降,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德育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德育教育 方法研究

物理学家劳厄说:“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剩下的东西。”学生将来可能会遗忘部分知识,但是学科中渗透的德育教育,都会在他们身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德育无时空限制,在数学教学这个大舞台,教师可以大有作为。

一、在数学故事中渗透爱国主义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通过古代数学专著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如东汉《九章算术》分九章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南朝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外国早近一千年。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成就,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数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有一次陈景润去理头发,他是38号,理头发还早着呢,于是去了图书馆,忘了理发,38号的牌子还在口袋里。

3.通过精彩的数学小故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结果人赢了。她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誉为“数学魔术家”。

二、在解题过程中渗透脚踏实地的精神和细心的优秀品质

1.通过运算规则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精神。数学运算要求学生严格遵循数学法则、数学定理和运算顺序进行,每一次运算都需要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进行运算。每一次计算出正确的结果,都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脚踏实地的精神品质。

2.通过几何推理培养学生有理有据的品质。几何非常重视证明过程的完整性与因果关系,每一道几何证明题都要求学生利用已知条件,系统完整地写出推导过程,每一个结论背后,都要求有因果关系做支撑,不能无中生有,更不能凭空捏造事实。

3.通过高精度例题让学生养成细心的好品质。许多计算结果对精度的要求是很苛刻的。如生产一种零件,标明的要求是Φ50■■,如果一零件的直径是49.8,则该零件是否合格?这时教师可以跟学生开个玩笑,假如我们班有位马虎的小工作人员,而这个零件是用来制造长征系列火箭的,哪天火箭发射升空,恐怕火箭刚上天,马上就会掉下来,全班哄堂大笑,在笑声中达到提醒学生平时养严谨细腻的好品质的目的。

三、在实践探究中渗透合作学习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念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和协作意识。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如教师布置画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任务,学生先要学习相关知识,互相讨论、取长补短,并由小组成员准备相关的工具,如正方体、长方形、三棱锥、圆柱等工具,由于小组成员的位置不同,画出来的三视图不尽相同。这种活动会锻炼学生把握全局的能力,形成协作观念。

2.通过解决探究难题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念。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有挑战性的难题,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甚至举双手投降。教师可以多设置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在就近发展区附近跳一跳就能解决这类问题,有效地分解难点。经过老师的鼓励,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形成勇于面对挫折的信念。

四、在课外作业中渗透坚持不懈和懂得感恩的精神品质

1.通过坚持做高质量的作业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数学每节新课后,老师都会布置相应的作业检测学生和掌握情况,让学生熟练巩固所学知识。一个好的学生总能按质按量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2.通过课外延伸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的精神。布置作业渗透德育教育于无形之中。如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后,我布置这样的作业:亲自动手制作一个漂亮的立方体盒子(可以是圆柱体、圆锥体等),在盒子里装入卡片或一封信,送给你的师长或朋友。学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作业,格外兴奋,做起盒子来特别起劲,有的甚至做了3种不同的礼物盒送给父母亲,父母亲收到这样特别的礼物也很高兴。这样的作业学生喜欢、家长高兴,让学生收获了感恩、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五、在创造性使用教材中渗透节约环保和法制观念

1.通过学科的互相渗透培养环保节约等意识。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许多领域,都可以让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可以放开眼界,把其他学科、社会知识都纳入数学教学中,为我所用,并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环保节约等意识。如通过数学课题学习,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在十字路口统计10分钟内行人闯红灯的人数,学生统计到相关数据的同时,会反思这种不文明行为的危害性,更多地思考社会责任。

2.通过创造性的材料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课本中一些素材,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加以利用或改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法制观念的熏陶。如有这么一道数学题:一个食堂原存煤400公斤,原来每天用煤若干公斤,由于改造锅炉,每天少烧煤20公斤,结果多烧了一天,求原来每天烧煤多少公斤?要求学生列出方程■-■,并根据这一方程,仿写出与题意相近或相似的生活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帮学生先编一道题目,一段400千米的高速公路限速100千米/时,同一车队甲、乙两司机跑完全程后,对话如下,甲:“你的车速太快了,平均每小时比我多跑20千米,少用我一个小时就跑完了全程,还是慢点。”乙:“我的最大时速不超过我平均时速的10%,可没有超速哦。”乙超速违法吗?这里,教师要告诉学生限速是指行驶中每一时刻都不能超过100千米/时,让学生树立安全法制意识。

现代普遍认同的“德育渗透是指将德育目标通过各种途径,依据德育与其他领域的联系,运用各种手段与措施以不易觉察、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德育内容缓缓地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教师要因势利导进行德育尝试与创新,切忌临时性的、随机性的、形式化的德育,要让数学教学与德育和谐统一,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邢成云.“化归思想”应用案例举隅.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 10.

[2]陈发军.课堂德育渗透机制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方法研究数学课堂德育教育
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