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摘 要: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不仅关乎学生个人全面发展,更是教育长期发展战略的体现。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已逐渐成为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的关键环节。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提问”来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此学习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
关键词:探究学习,思辨能力,提问
1 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的概念根据不同的界定方式有多种。普遍认同的观点认为思辨能力是一种分析和评估思维并不断提升思维的过程。(Paul & Elder, 2019)思辨能力作为思维能力的一部分,其核心为作出有理据的判断。(文秋芳,孙旻,2015)除包括分析、推理、评价等的认知基本技能外,思辨者还应在情感态度层面达到一定要求,如勤学好问、相信理性、尊重事实、谨慎判断、公正评价、敏于探究和对真理执着地追求等。(孙有中,201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部分提到:“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这一要求已上升到国家层面,成为国家教育的任务和使命之一。孙有中(2015)强调思辨能力培养是整个高等教育的终极核心目标之一。
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方面仍然存在问题。首先是教学目标、课程及评价内容与方式都围绕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展开,对于学生思辨能力关注不够。其次,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较差,“分析思考,综合判断和推理归纳能力不足,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刘晓民,2013)因此,笔者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尝试以“探究”为原则,探索课堂提问的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 “探究”原则与思辨能力培养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设置问题互动与实践环节,充分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到解决问题的多项活动中。相对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师讲授、学习被动听课的一元单向式学习过程,融入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课堂将课堂教学变成了一个探索的过程,而非机械的知识搬运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实现独立思考、生生互动及师生交流。在课堂上,这样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着手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创造了一种思辨文化。在思辨文化的影响下,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并尝试构建知识框架体系。
孙有中在慕课《跨文化思辨英语教学:原则与方法》中提倡教师将探究作为思辨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即思辨英语教学应提供通过思辨给学生提供大量探索、辩论与研究的机会。教师要不断地对学生提问来创造探究的机会,拿问题来挑战学生,描述各种情形让学生来探究,而非直接陈述各种事实,在此过程中锻炼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3 提问策略与思辨能力培养
问题限定学生的任务,表达出话题有争议的地方,从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Paul & Elder, 2016)在教学实践中以大学英语教材和英语课堂为依托,教师提问方式和提问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有效进行探究和思考,从而训练思辨思维。
学生从面对问题、准备问题答案到回答问题,其思维活动轨迹为螺旋式上升过程。根据教师引导的不同阶段,笔者将教师提问分为两种:基础问题,即教师初次提出的问题。跟进问题,即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再次提出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跟进问题也可让其他学生来回答。
3.1 基础问題
问题包括“分析式问题”和“评价式问题”。问题是一个整体,在分析某个事物时,思考者把一个整体问题分成了诸多小要素来看待。学生在思考时要能明确需要考虑的因素,从而针对性地逐一解决这些要素。
分析式问题可分为三种:1)程式化问题。这类问题有一个既定的程式来找到问题答案。他们基于事实、定义或两者皆有。此类问题答案相对固定,大学英语课堂在测试或巩固基础知识环节可用程式化问题提问。2)喜好性问题。基于学生的喜好和主观情感,喜好性问题无固定标准和答案,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兴趣,这类问题深受学生课堂喜爱。教师可在话题导入环节或调查数据时适当用此类问题提问。3)判断性问题。这类问题需要思维推理,值得更深层次的讨论,最终学生在一系列可能性中寻求最佳答案。因学生视角而异,可能呈现出几种答案。
评价式问题需要思考者评价判断某个事物或者人的价值、品质。评价性问题可以是一维的,即给定一个确定的参照标准,让学生做出判断。与分析性问题不同,一维评价性问题不会受到学生主观选择和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多维的评价性问题让学生基于多重标准综合考量,最终做出判断。此类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品质。
3.2 跟进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需要跟进提问来推动学生进一步思考,帮助学生完善回答。还可让其他学生点评该学生的回答,促进学生间交流,呈现更多学生的不同视角和观点,而这本身就体现了思辨。跟进问题可依据以下标准来帮助学生进行思辨能力训练也可用来评价学生推理过程和能力。
1)清晰: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可避免存在思路不清晰或者表述不清晰之处。教师可跟进提问,要求学生明确观点或举出相应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2)精确:教师可在跟进问题中要求学生找到更多具体的细节来论述观点。教师也可用跟进问题引导学生检查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能否被数据或事实支撑。
3)关联: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思路有时会有所偏离。教师可在学生做出回答后,进一步提问学生如何体现出相关性。若学生的回答包括几个小点,小点之间的联系和安排是否符合逻辑。
4)广度与深度:广度要求学生运用多种视角思考问题。教师可通过跟进问题鼓励学生尝试不同角度和立场重新思考分析问题。对问题深度的挖掘体现在透过问题表面简单现象,发现背后复杂的甚至相互交织的因素。教师可跟进提问学生如何看待该问题内在所囊括的复杂要素等。
4 反思与总结
笔者在实际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基础问题和跟进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程度提高,课堂思辨氛围较浓,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有所提升。但“探究”作为英语思辨能力培养原则之一,如何与其他原则更好地融合,以及思辨能力评价方式和手段如何确定,这又为我们提出了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Paul,R.& L. Elder. Asking Essential Question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6.
[2]Paul,R.& L. Elder. Critical Thinking Competency Standard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9.
[3]刘晓民.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外语界,2013(5):59-66.
[4]孙有中.外语教育与思辨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5(2):1-1.
[5]文秋芳,孙旻.评述高校外语教学中思辨力培养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