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融入园本特色课程的价值、问题与优化策略

2019-10-26 13:19王雅婷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园本课程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雅婷

摘 要:将每个地域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融入园本课程,具有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园本课程等文化价值与教育价值。但当前地域民俗文化融入园本课程,还存在着课程内容涵盖范围窄、区域活动未能达到有效实施、环境创设未能充分体现出教育意义等问题。要取得更理想的效果,有必要丰富课程内容,有效利用区域材料,进一步发挥环境的作用。

关键词:民俗文化; 园本课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8-113-002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普及的意义,随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提出,[5]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不断被挖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这一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研究主要采用案例研究,从2018年10月起对辽宁省锦州市Y幼儿园进行了长期观察,Y幼儿园为一所以红色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为特色的公立幼儿园,幼儿园中包含了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渗透在幼儿园的各个方面,该幼儿园将民俗文化融入园本课程的实践,在东北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

一、民俗文化融入园本特色课程的价值

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使得幼儿园具有了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做支撑,从当地教师比较熟悉的文化着手,经幼儿园教师传授,幼儿在不断动手操作中逐渐体会到民俗文化所具有的价值。

(一)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传播历经了很多年,有着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民俗文化作为本土教育的一种资源,我们要挖掘其在幼儿园课程應用中的价值。在幼儿园课程中,对幼儿渗透本民族、本地域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本土教育,这是传承民俗文化的一种途径。[2]让幼儿从小接触到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逐渐了解其历史以及发展过程等。民俗文化中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前人留给后代的宝贵财富。[4]开发民俗文化这一教育资源,让幼儿传承这些文化,进而创新与发展这些文化。

(二)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幼儿要形成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目标。幼儿园是幼儿面临的第一个学校环境,在幼儿园进行民俗文化教育,能让幼儿体会到这些与他息息相关的生活经验,[3]这些可能是家人曾给他唱过的民谣、带他做过的游戏、在家见过的某一种物品等。在幼儿园开设的传统文化课程中,幼儿园引入当地具有特色,又适合在幼儿园开展的活动,这些文化活动代表着家乡的浓厚色彩,教师对幼儿介绍当地的民俗文化,让幼儿了解并喜欢这些文化,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丰富园本特色课程

现在园本课程的开发引起热潮,幼儿园都充分利用周边的资源,开发各种各样的园本课程,以丰富幼儿园的活动。园本课程应开发具有特色的活动来创新幼儿园课程。有些幼儿园选择引进一些国外的优秀课程作为园所的特色课程,我们最常见的是蒙台梭利课程,他们拿国外课程在幼儿园的应用作为招生的噱头,却没有考虑与幼儿是否相融合,而且对园本课程的理解不到位。[2]我们应正确理解园本课程的内涵,立足于当地的文化,结合地域文化的特点,让地域文化在幼儿园得到合理的利用。园本课程的资源不足是幼儿园在开发园本特色课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民俗文化具有其独特性,而且具有地方特色,可以弥补课程资源不足这一普遍性问题。将民俗文化融入园本特色课程,不断发现并补充民俗文化在幼儿园的应用,促进课程的建构。

二、民俗文化融入园本特色课程的现存问题

民俗文化融入园本特色课程是一个艰难又复杂的过程,Y幼儿园由于办园时间较短,各方面还不是特别完善,在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活动的具体实施和环境创设方面。

(一)课程内容涵盖范围窄

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近幼儿身边,幼儿园的特色课程是以传统文化活动为主的。幼儿园有专门的传统文化教室,让幼儿接触民俗文化。特色教室将幼儿园中的传统文化都集中在一个大型的活动室内,教室中有专门的展示台和展示柜用来陈列教师和幼儿的作品。在课程的学习中也渗透了废旧物品的改造与利用,让幼儿从小养成环保的意识。幼儿园还专门设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室,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这是具有重要价值的。[4]该地区为辽西地区,存在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传,幼儿园开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一共包含五项:锦州面塑、满族的剪纸、传统布老虎、皮影戏、绳结。幼儿园引入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的制作,让幼儿在平时活动中可以接触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幼儿园有专门的教师培训基地,教师团队会走进基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学习这些手艺,以便更好的教给幼儿。特色教室在课程设置上为一个班级一周一次,让幼儿接触民间手工艺品,逐渐了解民俗文化。该幼儿园的民俗文化涵盖的范围不够全面,主要集中在民俗工艺,其实民俗文化还包含有很多不同的领域,例如民间游戏、民谣、民间表演艺术形式、当地的风土人情等,教育工作者在发扬传统文化的时候,需要考虑周全,尽可能涵盖更多的内容,也让幼儿从不同的方面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

(二)区域活动未能达到有效实施

区域活动也是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的一部分。在幼儿园区角的设置中,每个教室都开设专门的一个区角开展传统文化区域活动,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体会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每个班级活动也都不尽相同,有编织、绳结、水墨画、纸浆画、扎染、再生纸的制作等。园所的文化理念是在实施这些特色活动时达到走班、混龄、自由的教育,但在实施中出于对幼儿之间的协调、班级管理、安全等问题的考虑,并没有达到具体的实施。区域活动的时间较短,幼儿由于自身发展水平受限,在一定时间内一般完成不了一个完整的作品。教师在开放区域时,由于传统文化区域在开展时会加重教师指导和整理工作的负担,所以开设的次数较少,频次较低。

(三)环境创设没有充分体现出教育意义

环境创设是一种隐形课程,对人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5]幼儿园充分利用室内环境,走廊、楼梯、墙面、区角等都有各种各样的布置,有民间皮影、青花瓷、京剧脸谱、代表节日性的作品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内容,而且达到了适时的更新与交替。良好的环境创设,让幼儿在文化氛围的感染下,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渐渐地了解本地区的民俗文化具有的独特魅力。但环境的良好创设在教育中也是一种资源,教师和家长都忽略了其作用。可以在幼儿入园时、离园时、幼儿活动时、谈话活动中让幼儿对班级环境或者幼儿园环境进行观察,成人要对幼儿进行讲解,让幼儿加深对其的认识,了解这些民俗文化的由来、发展和有關故事等。

三、民俗文化融入园本特色课程的优化策略

鉴于幼儿园民俗文化融入园本特色课程中的现存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促进园本课程的建构。

(一)丰富课程内容

民俗文化涵盖的范围很广,是一个地域的地方特色,不仅包含手工艺品,还有地方特色的民谣、民间游戏、民间的玩具、民间饮食文化、民间表演艺术形式、地方建筑风格、传统的习俗等,每一项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些都可以引入幼儿园民俗文化的特色课程中,让幼儿更全面的了解地方文化。还可以将民俗文化内容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之中,可以在幼儿入园、离园、游戏之前的各种细碎时间,播放具有当地特色的节奏明快、具有童趣的民间歌谣。在区域活动中,穿插民间表演、民间饮食、民间玩具等,丰富其区域内容及其材料,让幼儿将生活经验融入幼儿区域活动创设,在区域活动中达到教育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幼儿讲解一些民间传说或故事,也可以让幼儿向父母寻问并搜集一些民间故事,在幼儿园开展分享活动。教师可以自制一些民间游戏材料,让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使用,选取一些比较好玩的民间游戏引入幼儿户外游戏中,例如丢沙包、跳格子、抓尾巴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一下民间游戏的乐趣。[1]教师团队应该多开展一些教研活动,不断扩展民俗文化的内容,让园本特色课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有效利用区域材料

区域活动的材料是幼儿建构知识的媒介,材料只有达到有效的利用,才能发挥出它的价值。幼儿只有不断地使用直观性的物质材料,在动手操作中了解制作过程,区域活动的开设才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理念是值得肯定的,混龄、走班、自由的教育方式更适合区域活动达成教育目标。所以教师应该促成这一点的实施,可以在活动开始之前告诉幼儿应该遵守的规则,在活动时,每一个班级特色区角都安排教师管理幼儿的安全问题和指导幼儿的操作,还应该准备充分的材料供幼儿操作,提高特色传统区域活动的频次和时间,尽量让幼儿自由自主的选择活动,并能完成自己喜爱的作品。这样区域活动的开展,既可以培养幼儿秩序感的形成、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社会性交往,还可以提升幼儿的自我效能感。

(三)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环境本身就具有教育的功能。幼儿园创设的环境在营造一定的文化氛围的基础上,可以多用幼儿的作品来装饰环境。教师要学会欣赏并认可幼儿的作品,这样也可以提高幼儿学习民俗文化的兴趣。而且在环境创设上,应做到全面具体,合理利用空间布局,环境创设不仅可以体现在室内环境,还可以在开放型的室外环境也融入民俗文化的元素,例如幼儿集体运动场、植物角、动物饲养区、外围墙壁等,[1]对这些区域进行装饰,扩展民俗文化在环境创设上的利用,营造更加具有情境性、生活性的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谈话活动,让幼儿谈谈在幼儿园中发现的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也让幼儿观察自己班级跟其他班级不一样的主题墙的设计,并对幼儿讲解其内容。家长在接送幼儿入园和离园时可对幼儿开展随机教育,看到这些环境的布置,与幼儿之间相互交流。

四、结语

当今时代,民俗文化不断得到社会各界的挖掘和认同,幼儿园对民俗文化在特色课程上的应用,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园本课程是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民俗文化是园本课程的教育资源。[3]对于构建幼儿园课程来说,将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是一种新的思路,在发展中也会遇到困境,所以我们需要凝聚幼儿园、家长和社区的共同力量,使民俗文化融入园本课程的实施成为可能,从而发挥其教育价值。每个地域都有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幼儿园应根据实际条件和幼儿发展的兴趣与需要,创造性地利用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构建富有园本特色的幼儿园课程。

基金项目:1.2018年度辽宁省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协同创新视阈学前专业第二课堂管理模式的研究”成果;2.渤海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协同创新视阈学前专业第二课堂管理模式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大琴.基于本土资源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16,(08):61-63

[2]陈海燕.将地域文化引入幼儿园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6,(10):60-62

[3]李卫英.民俗文化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耦合逻辑与实现路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8,(01):177-179

[4]左雪,王婧.在幼儿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价值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10):29-32

[5]单承彬.把优秀传统文化种子植入校园[N]中国教育报,2018-03-10(002)

猜你喜欢
园本课程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家园联手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传统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