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醒嵘
【内容摘要】物理作为高中阶段必学课程之一,其所涉及到的内容也较为广泛,学生在解答物理问题的时候经常不知该如何下手,物理解题教学质量一直难以提升。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图象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物理解题思维与能力,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 图象法 解题应用
引言
高中物理知识相对较为细碎,尤其是解题教学其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更是十分的广泛,这个时候教师如果依然还是使用单一的文字讲述亦或者是公式演算等方式来展开教学的话,是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目标。但是,图象法在其中的有效应用就能改善这一现状,借助于图像形象、直观、细致全面等特征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形成较为良好的解题思维,这样就能进一步提升高中物理解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究竟要如何有效的应用图象法来展开物理教学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应用图象法解决运动学相关问题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运动学相关问题是必然会遇见的问题,也是和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更是高中物理试卷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在对一个物体运动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的时候,大多需要先选择一个较为合适的参照物,然后按照其所规定的解题模式来进行逐步运算,整个过程可谓是十分的复杂且繁琐,但是教师如果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应用图象法解题法进行教学,就能借助于图象形象的表示出物体的运动规律,直接将整个运动过程有效的绘制给学生,之后再借助于图像斜率、交接点、面积等物理知识来帮助学生进行计算与分析,从而也就能够促使整个运动解题变得更加的简单明了。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下例题1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应用图象法进行解题教学:
例题1:某一物体从某高度在静止状态下,沿着两条光滑的路径AB以及ACD同时滑落到高度相同的B、D两点,请问两条路径在长度相等的情况下,物体到达B、D两点的用时关系?
对于这一物理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问题绘制出v-t图象,通过图象来把物体的整个运动过程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展示出来,其中直线是物体AB间的匀速运动,曲线OACD则是表示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这样我们就能够从图中发现其符合物体最后速度相等,按照图象我们能够迅速看出AB、ACD和时间轴的面积,具体而言就是位移大小,这样就能得到AB段位移大于ACD位移,进而判断到达B点用时比到达D点时间长这一结论。
二、应用图象法解决变力做功问题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变力做功同样是其中较为常见的问题,而对于这一问题教学教师也可以应用图象法来展开解题教学,以此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把握,迅速的解决相关问题。例如,在下例题2选择题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应用物理图象法进行解题教学。
例题2:图1表示的是一个做周期性变化的匀强电场的场强,其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假设这个时候有一个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在t=0的时候,在电场中做无初速释放,那么下列那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粒子在电场始终都会沿着某一个方向做无初速释放运动,而且位移还会呈现出逐渐增大的情况;
B.粒子在电场之中会始终做来回运动,而且每隔T/2时间速度方向就会发生一次变化;
C.粒子的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并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可是速度与加速度大小却会随着时间段的变化而产生周期性的变化;
D.每间隔T/2时间,加速度方向就会发生一次变化,而其速度方向则会持续不变,速度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对于这一题教师就可以结合题意绘制出相关图象,因为从题中我们能够了解粒子是在电场力的作用之下而产生运动的,这个时候按照F=Eq、V=V0+at、F=ma等公式我们就能够得到相关图像。在得到图象之后,我们就能够从中了解粒子的加速度大小是一直都保持不变的,而且其方向还会每隔T/2时间发生一次变化;速度方向上则是一直都按照正方向进行运动,并没有出现反向运动的情况,大小也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速度-时间图象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则是,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本身就代表着粒子运动位移情况,粒子的位移呈现出来的趋势是不断增大的趨势,所以最后的结果也应该是选择AD这两项。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本身就较为抽象难以理解,所以学生物理解题效率与质量一直也都不高,而应用图象法进行物理解题教学,就能将问题中抽象且繁琐的物理问题进行直观且形象的表达,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从图象中掌握相关物理数据信息,让学生能够迅速的找到解题思路,同时提高高中物理解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祝贶棋. 高中物理图像法解题的应用探讨[J]. 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7 (1):70-70.
[2] 马广平. 图像法在解决高中物理问题中的应用[J]. 新课程研究旬刊,2012 (11):88-90.
[3] 周蓉娟. 物理课堂,用图说话——例析高中物理图像法解题的应用[J]. 物理教师,2009,30(3):20-21.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中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