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显
【摘 要】 例题变式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求异、思变的空间,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拓展思维。本文在简要分析运用数学例题变式教学,在对高中数学的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例,对条件的变式以帮助教学,以期能起到减负增效,由易到难,逐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关键词】 高中数学 例题变式教学 递进式
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改变教学内容的非本质属性,将公式和概念深化、多样化,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条件和变式中找出事物不变的属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有着广泛的应用。它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变化让学生掌握变化中的不变,通过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揭示不同题型和不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实现了将重知识向培养重学生的能力方向发展和轉变。因此,适当的例题变式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真正掌握数学的原理和概念,增强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下面通过一些教学案例,略陈数学问题的变式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命题的变式:运用变式,关联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如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最小值的一个教学设计,分别预设了下列例题:
已知x>0,求f(x)=x+ 的最小值;
变式1:已知a, b是正数,且x>0,求f(x)=ax+ 的最小值;
变式2:已知x, y是正数,且x+y=1,求S= + 的最小值;
变式3:已知x, y是正数,且 + ,求S=2x+3y的最小值;
均值不等式是高中阶段的一个重点,但学生在使用时,容易忘记定理使用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因此,在教学中由习题出发,利用条件特殊性即将原题中一般条件,改为具有特定性的条件,使题目具有一般性。变式2条件继续变式,难度上升,变式3在变式2的基础上继续变式,难度继续增加。
二、运用变式,分层递进,突破教学难点
下面是我上“线面垂直的判定”的展示课时,对一个例题的教学进行如下设计:
例题:如左图,正方体中ABCD-A1B1C1D1,AC是下底面的对角线,B1D是正方体的对角线。求证:AC⊥平面BB1D1D。
变式1:如左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证:AC⊥BD1。
变式2:如左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证:BD1⊥AB1C。
本例旨在解决变式2的问题,但如果没有前面的螺旋变式上升作铺垫,变式2对初学者就显得很难。笔者从一道很基本的例题入手,逐步变式,分层递进,从而取得水到渠成的效果。表面看,这个环节似乎多花了些时间,但整个变式过程体现一个难题的由易到难的分解,能比较有效地瓦解难点、突破难点。而且使学生体验了问题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体验了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学生对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以后碰到类似问题,学生就有迹可循,从而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应用的意义之一,就是有效地降低数学数学题目和数学知识理解难度。数学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所有学科中的学习难点,很多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中经常存在很多的问题。而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可以从熟悉的实例入手,推导数学原理,再通过练习加深和巩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所以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了如指掌,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轻松很多,这便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变式”在数学课堂上可展示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可促进形成某个知识点完整的认知结构,并培养着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变式”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无穷的变化中进一步认识数学,亲近数学,热爱数学,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