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2019-10-21 06:51刘春水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5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幼儿教育传统文化

刘春水

摘 要:广博精妙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和底色教育,如何使他们从小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启蒙,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从培养爱国情怀、感受艺术熏陶、接受文学浸润、感知民风民俗等方面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 传统文化 实践研究

文化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熔铸在人的灵魂和血脉里。中华民族在5000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和传承了独树一幟的中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华夏儿女的思想和行为。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传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民族要强大,必须重视国民的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要从幼儿园抓起,在幼儿园推广传统文化教育。[1]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中华传统文化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各阶段。特别要从少年儿童的教育抓起,要编写包括童谣、儿歌、绘本、动画等适合青少年的中华文化读物,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实践活动。[2]

幼儿教育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又称为底色教育。是个性品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个年龄段所受到的教育将对人一生的成长给予极大的帮助和指引。幼儿园的成长经历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使他终生难忘。学前教育应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幼教工作者应重视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对3岁——6岁幼儿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感受、体验、学习传统文化。下面就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加强幼儿传统文化教育: [3]

一、在传统故事中培养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的祖国所具有的一种深厚而浓烈的挚爱之情。可以说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的归属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尊严荣誉的获得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孕育爱国主义的沃土,爱国主义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盛开的最美丽的花朵。[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同时提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幼儿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对幼儿阶段的孩子不仅要进行学习认知能力的培养、社会行为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情感价值的培养,即情感教育,也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在幼儿稚嫩的心田里播种下爱国主义的种子,是帮助他们树立爱国主义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将来成长为四有新人的关键所在。幼儿处于启蒙阶段,可塑性极强,而各方面知识又非常贫乏的,我们要在丰富多彩的传统故事讲述中来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给孩子讲粽子的故事,讲端午节的来历。因为孩子们对过节的兴趣,也爱吃粽子。我们就利用这个机会,讲述屈原投江以死报国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屈原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感受屈原身上那股民族的正义感和浓浓的爱国情感。

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我们对孩子讲述“岳母刺字”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每当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的时候,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挺身而出,报国御敌。我们给孩子们讲留学国外的科学家立志回国的故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了建设新中国,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中国导弹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得知新中国成立后,排除种种艰难险阻,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祖国的科技建设中,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我们给孩子们讲当代英雄海空卫士王伟守卫祖国南海边疆英勇牺牲的故事。讲《娃娃游中国》《民族服饰》《 有趣的汉字》等生动有趣故事。

我们不仅教育孩子们爱国,还要爱家、爱父母、爱社会。从幼儿的爱好入手,讲授或演绎传统文化故事。给孩子们讲解“黄香温席”“孔融让梨”“鸦鹊反哺,羔羊跪乳”等小故事,组织孩子编演儿童剧,演绎故事,让孩子懂得礼貌谦让,孝心的重要等。[5]

二、在诵读经典中接受文学浸润

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灿若晨星的文学经典。这些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诵读、理解传统经典,不仅能体会和感知到古代先贤的政治理想、人生态度和生活原则,还能深深感受到文学的熏陶和浸润。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是激发儿童潜能、开启儿童智慧。增加儿童人文底蕴的重要途径。我们根据幼儿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秉持“快乐诵读,浸润教育”原则,将传统文化经典内容故事化、情景化、游戏化,让孩子们在参与体验中学国学,身心愉悦中诵读经典。

在诵读篇目的选择上,我们主要挑选国学启蒙经典篇目。即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们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的记忆,准确地背诵,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如《三字经》是中国启蒙教育的范本,内容十分丰富,是一本微型的百科全书。它三字一句,形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因此我们在诵读《三字经》的时候还给它配上适当的音乐。优美的音乐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朗读兴趣,还能使幼儿情绪放松,把学习经文当成一种美的享受。我们把三字经的内容贴过道上、教室里、贴在楼梯台阶上,随处可见,随时诵读。我们还让孩子认字并做整句或整段的拼合游戏。这样,我们可以借助学习《三字经》,让孩子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自愿地学习,同时促使孩子人格健康发展,通过故事也达到了教育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的目的。

对大班孩子还选取部分简单的古典诗词加以诵读,以提升孩子们的语言积累和文学修养的浸润。如唐诗《咏鹅》《悯农》《春晓》等。我们还选取《笠翁对韵》的部分段落让孩子们诵读。《笠翁对韵》对仗工整,声韵和谐,用词精美,意味深长,并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像唱歌一样,十分适合孩子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从中不仅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还可以认知许多花木、鸟兽、人物,了解许多天文、地理、器物等知识。

在诵读形式上,我们为了激发孩子们诵读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开心快乐的活動中诵读经典,我们精心设计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方法灵活多变。有老师领读、男女生对读、师生配读,有个人读、接龙读、集体读,还有竞赛读、表演读。 “多样诵读”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地进行诵读,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引导幼儿感受文化经典的形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更加热爱母语,热爱祖国文化。使孩子们时时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

做人。

三、在手工绘画中感受艺术熏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凝聚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和充满艺术韵味的手工技艺,这些手工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了让孩子了解、学习、传承这些传统工艺,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有选择地把这些工艺重现在幼儿的生活中。因为在幼儿期,手是认识事物某些特征的重要器官,通过做手工可以锻炼孩子的小巧手还可以让孩子更快乐。在让幼儿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以及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我们教孩子们做“捏泥人”“做风筝”“剪纸”“绣花”、 “陶吧”“蜡染创作画”“编中国结”“写毛笔字”、 “画中国画”等手工。在教孩子们编中国结之前,先展示漂亮的中国结给孩子们看,让他们感受中国结的美。知道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工艺,激发幼儿学编中国结的兴趣。然后让他们熟悉了解编中国结的材料和工具,在老师讲解示范编制方法和技巧后,让小朋友亲自动手去编做。对做得比较好的孩子及时表扬,让孩子有成就感,乐于做更多的手工。还比如我们在清明节来临之前和孩子一起制作风筝,让孩子们说说做风筝需要哪些材料,什么材料适合做风筝,怎样让风筝飞得又高又稳。在做好风筝后把自己做的风筝到室外放,看看谁的风筝做得好、飞得高。我们引导孩子在做手工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美,体验中国人的伟大智慧,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我们还通过绘画来让孩子们接受艺术的熏陶。中国的绘画艺术形式多样、历史悠久,绘画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独特的艺术魅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在组织孩子们绘画活动的时候,教孩子们形式多样绘画方法,主要有手指画、蜡笔画、棉签画、水彩画、彩墨画、水墨画。采用的绘画的工具和材料有蜡笔、水笔、油彩、毛笔、宣纸、布、绢、水墨等,利用这些原材料,在绘画的时候,让孩子们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自由发挥。通过这种活动,使幼儿感受绘画艺术的美,尤其是中国绘画艺术简约但内涵丰富的特点。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将绘画内容故事化,在故事当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自然而然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在节日活动中感知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体现中华民族的乡土、乡情、乡音、乡风等,而且蕴涵着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许多民俗民风是和中国的传统节日联系在一起的,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一些传统节日。每当这些节日到来之际,我们就采取主题活动的形式和大家一起过节,利用欢度这些节日的机会对孩子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们了解中国人的民风民俗。

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邀请孩子们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来幼儿园和孩子一起包粽子、做游戏、讲故事。让孩子们知道端午节,最初是先民祭祀龙祖的节日,他们常常进行龙舟竞渡。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人们就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端午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

清明节,又叫寒食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可以先引导孩子们背诵杜牧的古诗《清明》然后引入清明这个节日,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之后便将这一故事借助图文的形式讲给孩子们听,在这一活动中,既渗透了传统节日,又渗透了诗歌文化,可谓一举两得。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我们不仅让幼儿知道有吃月饼的习俗,还让他们了解中秋还有祭月、赏月、拜月、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中秋是家人团圆的日子,常常以月圆喻人团圆,在外漂泊的游子常以诗文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让幼儿在传统节日气氛的烘托中,了解中国人过节的习俗,感受过节的气氛并分享过节的快乐,体验与同伴一起过节的喜悦。唤醒他们对祖国博大精深、灿烂文化的热爱;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激起他们的民族自尊自豪感,最终让我们的孩子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中华的传统美德。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应该精选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带有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精髓的传统文化内容,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通过创设蕴含丰富审美刺激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幼儿能够在聆听、诵读、体验、探究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和文化浸润。

参考文献

[1]张岂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读本[M]学习出版社,2014.

[2]饶兰.浅谈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J]当代教育,2017(1).

[3]竹文文.浅谈如何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J]科教导刊,2013(8).

[4]王会凡.如何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6(10).

[5]李秀芝.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渗透的方法[J]新教育时代2017.(47).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幼儿教育传统文化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