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冠军
摘 要:当代中学生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思想方面会出现西化或者波动的情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提高,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要义。不仅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对于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具有一定的帮助。除此之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使其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和语文成绩的提高。文章主要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旨在对传统文化教育和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1 当前初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现状
初中阶段是学生进行提升和成长的重要阶段,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利用传统知识来进行引导式教学。提升学生的性格特征,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当中掌握更好的学习习惯和基础。但是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当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普遍地存在,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大量的进行“填鸭式”教学,无法提起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厌学心理。教师要针对传统教学的这一问题,进行创新和改革,使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传统文化渗透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而且在过去的五千年里从未断流。但是随着更多舶来文化还有网络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在中学生以及年轻人群体中的认同感越来越低。在这样青黄不接的时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担负这个责任,将传统文化介绍给学生,使传统文化能够渗透到平常的教學过程中。
2.1发掘经典,寻找思考点
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很多传统文化经典作品,这些经典作品除了可供学生品读外,还包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以及丰富多彩的人性之美。作为初中教师,我们要深挖语文教材的多重价值。比如:在教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时,教师首先可就这句话的意思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尊老爱幼的道德观念;其次,教师要就这一思想进行延伸,让学生思考与这一思想观念的名句或人物还有哪些;最后,教师要将这一思想进行升华,联系“老有所养,幼有所依”,想到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又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教师可以采用“三步走”的教学方式:第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如给学生介绍《水浒传》的写作背景、写作内容、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艺术成就等;第二步,待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可就文章的精彩片段进行重点讲解,比如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与精神风貌。第三步,让学生思考《水浒传》中所描绘的反抗压迫、行侠仗义的精神同西方文化中提倡的“民主自由”有哪些区别,引领学生开展深度反思与比较。如此,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水浒传》中表达的反抗精神、英雄主义的理解,而且还能跳出经典,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联系起来,找到思考的落脚点。
2.2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学氛围
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时,需要有一定的氛围,并在这种氛围中学到有用的传统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首先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积累,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此外,还应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让学生不断接触并运用传统文化。比如,在教学《〈世说新语〉二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先阅读《世说新语》,这属于笔记小说,但是蕴含了大量传统文化优秀的东西,又比较浅显易懂,十分适合初中生阅读。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世说新语》时,无形之中就为学生营造了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积极交流,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2.3积极探索初中语文教学新手段,积极引入传统文化内容
现阶段,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力度,创设生动的、和谐的课堂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情景化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传统氛围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置身其中,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例如,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如《国家宝藏》《故宫博物院》等节目,让学生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物,对于当前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展开深入的思考,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2.4结合特色文化进行文化渗透
中国有很多习俗和节日都是与传统文化有关。这些传统习俗和节日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了机会和突破口。初中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尚处在对传统节日和习俗感兴趣的阶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以传统节日和当地风俗习惯为媒介,增强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点。语文教学可以将实际的生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纪念诗人屈原。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他有什么事迹?为什么要通过这样的形式纪念他?这些问题就会引出屈原投江的背景,让学生们知道屈原所代表的是传统文化中忠君爱国的形象。教材中《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社戏》等,都可以由当地的习俗或传统节日为吸引学生学习的点。以《社戏》为例,如果学生与鲁迅同乡,教师可让学生从当地戏剧为出发点主动了解庙戏的出现和祭祖文化。这样,教师在做知识的讲解时,学生的注意点自然而然由课文内容本身转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上。在进行课下活动拓展时,教师也可安排有关社戏的调研活动,加深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3 结束语
综上,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必须要及时转变,因为它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传统文化里面有很多东西是现代教育欠缺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采取合适的方法,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汉语教育完美融合,与生活和现实紧密相连,让学生从中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更好的把传统文化教育更好的渗透进初中语文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袭祥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6:227-228.
[2]孟丽.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59-60.
[3]杜莹.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的研究与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27: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