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田籽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养成阶段,而音乐教育在对学生教育的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对身心健康的塑造和发展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现代教育注重的是课堂教育的自由性、开放性,这就要求教师去创建不一样的音乐教学课堂,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到课堂中,积极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感性能力的形成很有帮助,学生可以通过音乐课产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印象和想象,同时音乐教学对于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十分有助益。现阶段,小学音乐课堂应该针对目前音乐教学中的弊端,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新型課堂结构,进一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实现兴趣导向下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本文通过系统地分析现阶段小学音乐课堂的主要形式以及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可提升的具体途径,从而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能够更好的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课堂;新形式
一、彰显育人价值的音乐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在当前教育领域中是大家最为关注的热词之一。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九大素养中就包括审美情趣,即学生在艺术领域体验、学习、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以人为本的音乐核心素养在2011版的音乐新课标中就强调“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全面实现音乐课程目标和价值,从强化双基到淡化双基再到设定三维目标,最后回到核心素养培养,代表了从教书到育人的不同阶段。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的阐述中提出要重点培养审美情趣,让学生能发现美、体验美、感知美,在对自然、生活、艺术的赏析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在此基础上传播美、评价美、创造美,由此来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力和精神境界。
二、出发点在学科教育的音乐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应与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将音乐教材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教学效率。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并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这也是以学生为本观念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江苏省特级教师黄美英所执教的《渔舟晚唱》的课堂上,学生们根据音乐中音乐形象的变化、乐段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感受,江面时而舒缓有致时而波涛澎湃时而蓄势待发,孩子们仿佛登上渔舟开启了一场美妙之旅。
三、巧用教学策略,激活小学音乐课堂
(一)转变课堂形式,创新教学方式
想要转变课堂形式,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方面应该果断剔除不良的、老套的教学方式,设计更能体现“生本理念”的人性化教学制度,增加学生的人身自由,使小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依然能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创造力,散发出这个年龄段该有的活力和张力。与此同时,小学音乐课堂应该注重课堂质量的提高,它不应该是散漫的、随意的,而应该是紧凑的、高质的。
由于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也不端正,教师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来管理课堂纪律,这就造成了教师付出太多的精力在管理上导致身心疲惫,教学设计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针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音乐课堂教学当成做节目、比赛亦或是一场秀,这样的教学可以带来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更集中,情绪也能更好地被调动起来,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音乐课堂的学习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更有助于教师对课堂的把控,从而能更好的达到优化教学管理和课堂纪律的目的。
(二)创设音乐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课堂立意的问题,陈旧、强硬的课堂立意和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合现阶段小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高音乐课堂的要求,不断进行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更换和创新,这是小学音乐教师的首要研究目标。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特定的情境和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容易融入到音乐课堂之中,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和感受音乐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三)贴近学生生活,加强学生体验
音乐学习是听觉盛宴,学生也主要通过听觉上的感受进行音乐元素的感知。教师若是能有效地将音乐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充分地投入到音乐课堂中,深刻感受音乐文化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又能改变传统音乐课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与审美能力,提升音乐课堂的学习效率。
比如,学习《剪羊毛》时,这首曲目描绘了大草原上劳动人民剪羊毛的劳动场景,教师要让学生们感受歌曲愉快、活泼的情绪和风格,知道音乐、生活、劳动密不可分,认识到劳动的意义。然而,小学生对于澳大利亚、草原、剪羊毛的认识不足,在学习歌曲时也难以进行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此时教师应该向学生们展示澳大利亚人民剪羊毛的劳动场景,体会“长在羊背上”的国家的人民生活和劳动特色,进而使得学生们更加理解音乐所渲染的生活气氛,对《剪羊毛》中人民的劳动场景有更多的感触。
作为高度浓缩的生活化艺术,音乐来源于生活,也更加不能脱离生活画面,否则就会失去音乐本身应该有的意义。音乐欣赏课不仅可以从更宽广的视野去审视音乐本身的意义,还可以激发学生去创造生活意境的能力和意识,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的存在价值,将“倾听美”和“直观美”结合起来从而能更好地感知世界。
音与画属性不同,图画的特点是直观,更加注重色彩的表现;音乐的特点是抽象,侧重于听觉的感知。相较而言,小学生对于丰富的色彩和直观的画面更容易接受;相对于音乐,在吟唱中更能体味到音乐的乐趣。音乐欣赏课中音画结合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喧宾夺主的这一矛盾性。在苏教版音乐五下《春野》的欣赏教学中,教师首先播放《春野》的背景音乐,再通过问学生听到什么,仿佛来到哪里等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先去感受乐曲中描绘的意境,再通过播放主旋律来让学生想象出一幅春游的美好图画。在这个过程中,首先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画出自己通过乐曲所想象到的美好画面,而不是急于让学生去描述乐曲本身所带给自己的感受。学生在这一环节中用音符和色彩描绘出了自己眼中最美的“春野”,在随后的环节中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到乐章的分析中。
(四)旋律伴奏,创设活力课堂
音乐服务于生活,教师可以将学生心中的音乐用自制乐曲伴奏出来,从而使学生感悟和创造的过程变得贴切而简易。
画面可以将音乐中描绘的美好意境外显化,但从本质上来说,音乐欣赏是为了激发学生去学会创造美。在课堂中,除了欣赏外,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创造性地加入一些自制的乐器来表达乐曲的意境,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创造音乐的乐趣,还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力。
(五)挖掘音乐背景,了解音乐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一种综合性与欣赏性兼备的课程,音乐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当中,而应该注重音乐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比如,可以让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之余进行探究活动,了解音乐的背景是理解艺术创作的第一步,也是不断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发现美好事物的重要方式。
在倾听中来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情感享受以及意境是音乐欣赏课的主要目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并采用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欣赏中展现自己的进步和领悟。同时,教师应该用更富创造性的思维去构造不一样的音乐欣赏课,让音乐变成具有无穷力量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催生出美丽的花朵。音乐是美的艺术,只有倾听者在倾听中领悟到独特的意境和感悟,音乐的价值才会被活化。
参考文献:
[1]许君.通过多彩的音乐欣赏课构建小学音乐课堂[J].基础教育研究,2015(14).
[2]王晓会.巧用教学策略激活小学音乐课堂[J].读与写,2017(04).
[3]赵建红.基于学生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思考[C].见:2016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报告文集,2016(12).
[4]王芳.基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探讨[J].才智,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