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晋芳
摘 要:新课改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逐渐发生变化,各部分教学内容也开始突破原本“各自为政”的限制,开始走向融合,实现彼此的相互促进。由于阅读写作二者本身就存在相似、相通之处,通过将其整合在一起来进行课堂教学,可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写作”教学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有关教育工作提供宝贵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案例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已经呈现出了明显的融合趋势,对于改变以往单调的课堂教学有着重要作用。这也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阅读——写作”教学的相互配合,保证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联系课堂教学实际,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写作”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在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对于教学的态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加以针对性设计。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阅读与写作之间,本身就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通过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能够在阅读教学完成以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加以创作,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本身的知识面就较为狭窄,无法根据自身的亲身经历对文章进行创作,再加上生活体验不足,更是为写作学习带来较大难度。通过深化阅读教学,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文章撰写十分重要。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反过来也可以提高小学生语言构建能力,使得小学生可以在阅读课上更好地完成知识分析与理解,为语文成绩提升提供了充足保障[1]。
二、小学语文的“阅读——写作”教学案例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在开展阅读——写作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考虑到众多方面的因素,然后对教学方案进行科学设计,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平台,使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以相互提升。
(一)利用例文导入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教师在课上就可以充分利用阅读教学的优势,利用一部分例文来导入课堂,让学生能够对这些内容产生初步的了解与兴趣。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对课文进行阅读,并在阅读中寻找与教师例文中所表现出的内容相关联的事件,进而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自由与生命》这一部分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导入“八月的一天下午,有着暖洋洋的天气……我完全丧失了捕捉野生活物的興趣”这一段例文,让学生讨论,这一段描写中主要是讲授了哪些内容与事件呢?在学生深度分析与思考中,最后会发现这一段文章描述实际上是讲述了现在发生的事和回忆中发生的事。这种文章导入方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点,为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这种方式加以记忆,并分享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无法导入文章的情况,而教师也应该积极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二)借助课堂情景引入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上,情景教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与方法,而阅读与写作的相互融合,也同样是需要课堂教学情景来加以支撑。因此,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景的方式来导入课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得阅读、写作教学更为高效。例如,教师在讲授完成《草虫的村落》这一部分知识讲解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文章中的描述,为学生制作背景图片,并让学生伴随着背景音乐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来进行有关描写,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拓展学生思维。
(三)运用丰富的课外资源材料吸引学生
课外资源的引入,往往能够较好地吸引学生,且能够都学生产生一定的启发作用,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2]。因此,在课上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帮助学生累计更多宝贵的语文写作素材。一方面,教师应结合教材中的文本内容,来收集阅读资源材料。另一方面则是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来为学生推荐不同体裁的阅读文章。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阅读的材料进行归纳,并写出读后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几年新型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而“阅读——写作”整合便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形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上可以通过利用例文导入课堂、借助课堂情景引入教学、运用丰富的课外资源材料吸引学生等方式,来积极开展阅读教学,并在阅读与写作之间建立联系。在文章讲授完成以后,为学生提供更多写作练习机会,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长梅.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J].语文课内外,2019,(36):63.
[2]连捷.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初探[J].语文课内外,2019,(3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