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畅
摘 要: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尺,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展现。幼儿园应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在培育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幼儿文明礼貌行为的教育。但是,中班幼儿文明礼貌行为的实际情况,还是存在诸多的问题。笔者从幼儿文明礼貌用语、幼儿文明礼貌行为、教师对幼儿文明礼貌行为的认识、教师对幼儿良好文明礼貌行为的培养四个方面来调查和分析中班幼儿文明礼貌行为。
关键词:文明礼貌行为;文明礼貌用语;中班幼儿
一、幼儿文明礼貌行为的概念
《辞海》对文明的解释有三种:一是文化,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二是与野蛮相对,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三是光明。本论文中“文明”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
从现实交往的角度来看,把礼貌看作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时的一种文明行为,是尊重别人的一种表现,是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规范行为。由此可见,礼貌是良好社会风尚的表现,是对文明的表现。
二、中班幼儿文明礼貌行为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幼儿文明礼貌行为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从调查的数据分析中得知,有24.58%的教师认为幼儿期不是培养幼儿文明礼貌行为的关键期,19.50%的教师认为幼儿期的文明礼貌行为教育意义不重要。从某种程度可以看出教师对幼儿文明礼貌行为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够。
(二)中班幼儿不文明不礼貌用语的表现明显
中班幼儿不文明不礼貌的用语表现明显,主要表现为不会、不主动、不经常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幼儿能在教师或家长的提示下使用文明礼貌用语,42.37%的幼儿在老师或家长的提示下使用称呼语,43.22%的幼儿在老师或家长的提示下会使用见面语,48.30%的幼儿在老师或家长的提示下使用告别语,46.61%的幼儿在老师或家长的提示下使用感谢语,44.06%的幼儿在老师或家长的提示下使用回复语,62.71%的幼儿在老师或家长的提示下使用致歉语,51.69%的幼儿在老师或家长的提示下使用请求语。
(三)中班幼儿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表现明显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中班幼儿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表现明显。学习活动中,有66.10%的幼儿在老师或家长的提示下,能做到安静倾听教师讲话,6.79%的幼儿不能做到安静倾听教师讲话;游戏活动中,49.15%的幼儿在老师或家长的提示下能遵守游戏规则,39.84%的幼儿不能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活动中,62.71%的幼儿在老师或家长的提示下知道要谦让其他小朋友,17.80%的幼儿不知道要谦让其他小朋友;一日生活活动中,49.15%的幼儿在老师或家长的提示下知道在用餐时不乱扔食物、不挪动摇晃桌椅,6.79%的幼儿不知道在用餐时不乱扔食物、不挪动摇晃桌椅;一日生活活动中,46.61%的幼儿在老师或家长的提示下知道如厕时要排队、按次序进行,不推挤小朋友,要等待前面小朋友,9.33%的幼儿不知道如厕时要排队、按次序进行,不推挤小朋友,要等待前面小朋友。
三、中班幼儿文明礼貌行为的建议
(一)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加强对文明礼貌行为教育的重视程度
培养幼兒良好文明礼貌行为,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幼儿文明礼貌行为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工程,幼儿教师必须明确知道,今天的幼儿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水平,不仅是社会主义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之一,而且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培养幼儿文明礼貌行为,幼儿教师任重而道远。
(二)培养幼儿积极主动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对于日常的文明礼貌用语,要引导幼儿反复练习,习惯成自然。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表明幼儿抑制能力差,自控性差,行为不稳定,文明礼貌的认识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达到。中班幼儿认知水平有限,教师要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善于抓住教育机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没有必要将文明礼貌用语十分学术性地讲解给幼儿,教师可以把说“请”、“对不起” “谢谢” “您好” “再见”等作为常规教育来抓。
(三)培养幼儿自觉遵守文明礼貌行为
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是以行为来说明、实现的,行为是德育的最终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教育则更需要突出行为的培养。幼儿认识水平低,理解力差、缺乏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幼儿难以把老师课上所传授的抽象的知识和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而主要是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条件反射,才变成自觉的行为。
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应多条渠道、多种形式地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幼儿要经历知、情、意、行等认知过程才能自觉遵守文明礼貌行为。对幼儿进行良好文明礼貌行为的培养,教育内容应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教育方式应是生动活泼,要将文明礼貌行为的教育内容融入到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如学习活动中,《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会走楼梯》等课程,让中班幼儿在情感、认知、技能三个教育目标上达成“知情行合一”。游戏活动中,组织幼儿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时,利用情节发展来让幼儿了解文明礼貌用语使用的情景。
(四)运用榜样示范法,教师者言传身教
叶圣陶在《习惯成自然》一书中指出:“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的去读;要有文明礼貌的行为,必须走进环境点点滴滴的熏陶”。幼儿园是幼儿走进社会生活的第一个场所,对于幼儿而言,教师的权力和威信不亚于自己的父母,甚至超出自己的父母。
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经常会同幼儿教师说,幼儿在家总说 “这是老师说的” “我们老师不允许”。榜样力量是无穷的,特别对这些幼小的孩子们,教师的一举一动会形成深刻的印象,甚至成为行动的榜样。老师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说声“对不起” “谢谢” “不客气” “请”等,这些都会深深地印在幼儿的大脑中,他们开始模仿老师的言行,学会运用文明礼貌行为。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87.
[2]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