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2019-09-26 13:59王大燕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预习问题情境阅读

王大燕

[摘  要] 人们总是会习惯性地认为,语文这种文科类学科才需要阅读,数学就不需要,而事实上,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阅读理解题早已成为数学课堂的主菜,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捕捉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 文章从预习习惯、问题情境、阅读训练等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关键词] 阅读;预习;问题情境;解题

新课改风向标下,阅读理解题已经逐步进入学生的视线,并成为中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关注阅读,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提升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笔者以自身的教学与实践为媒介,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式和策略上做一些常识性的阐述,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所谓的“预习”,就是学生借助阅读对待学知识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阅读的内容可以是教材,也可以是参考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时,需提出针对性的预习任务:首先,通读待学内容,系统了解所需掌握的目标任务以及重难点;其次,每一个新概念、定义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将其置于整个知识网络中,找出与已学知识之间的关联,相互融通,进而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待学知识;最后,尝试着完成课后的一些练习,对预习的效果做进一步的了解,并找出自己模糊的、困顿的地方,进而带着思考和问题去进行新课学习. 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有目的、有选择地推进新课教学,瓦解学生预习中所遗留的疑难问题,进而创设高效的数学课堂. 预习中,学生可以借助相关资料或者网络查阅等各种途径去解决预习中的困惑,进而提升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

数学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阅读,并根据学生实际,创设有助于学生阅读和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例如,笔者在教学“加权平均数”这一内容时,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我们试想一下,每个老师是如何统计出每位学生的学期总评分数的呢?(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学生基本上都能轻松地给出答案)那我们能否为这个总评分数一个命名呢?(此问题为新课学习的内容,学生自然不解,此时引入新课再合适不过了)那思考一下为什么叫“加权平均数”呢?这个问题的创设,便可带领学生深入探究教材中的概念知识,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主动探究,学习效果自然是显著的[1].

教师在创设问题时需注意:问题情境需融新意、趣味性、启发性为一体,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可以借助经典的数学故事、历史材料等,如教学“乘方”时,可创设阿凡提的故事情境,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又能引发学生思考;一些与学生已有知识相冲突的现象也是教师创设情境的“首选”,可以设置一定的悬念,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注重合适的阅读训练

教材中,有些章节中包含一些鲜活的、有趣的并与日常生活相关联的阅读理解应用题,这些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借助训练合理运用,如“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等.

数学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引导式是最佳的训练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安排有助于阅读的思考提纲,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和对应用题的理解程度的把握,采用如下方式进行示范性阅读:逐字逐句地阅读并剖析题意,圈注题目中的关键字词,理清其蕴含的数量关系,并借助图表进行表述,进而渗透阅读方法. 之后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如法炮制地进行阅读训练.

例题  某供电局收到维修申请,维修工需赶往30千米以外的小区完成抢修工作. 此维修工骑电瓶车先出发,过了15分钟,抢修车装载抢修器械开始出发,并且同时到达目的地. 已知抢修车的车速是电瓶车的1.5倍,请问这两辆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可设置以下问题:此例题中所需要用的数量关系是什么?“s=vt. ”已知什么?求些什么?未知数该设什么量呢?“已知的是s=30千米,求的是两辆车的速度. 假如我们设电瓶车的速度是x千米/时,那么抢修车的速度则是1.5x千米/时. ”而后寻求等量关系进行解题. 借助一系列“问题串”,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思考并分析题目中的关键点,找到解题路径,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水平.

在定义、定理及公式的教学中,渗透阅读意识

数学的基础知识体现在对定义、定理和公式的掌握上,这些教材内容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只有借助反复阅读、深入思考,才能感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本质. 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了解其中的数学术语和数学符号,依据数学原理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并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而生成感悟.

阅读时,学生需将其中的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和几何语言进行相互转化. 比如,几何定理是借助文字语言进行表述的,学生不仅需熟练掌握文字语言,还需熟识对应的图形语言和几何语言.

在数学解题中,渗透阅读意识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解题训练时,需对题目中的句子、术语、图表等进行阅读和分析,参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借助“手”“口”“脑”,共同参与活动,进行阅读、思考和推导,层层推进地理清题意,有效推进阅读,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数学题的要求时,牢牢把握题中的关键字词,如含有下划线的词语或是括号里的要求,需借助自身已有经验进行深度理解;在完成需要借助图形来解决的几何题时,需把握题中的细节,如区分是“直线”,还是“线段”,又或是“线段的延长线”;在解决“动点”问题时,需理解动点的运动范围,并注意观察题目中是否含有附加条件;解决“一次函数”中有图像的题目时,需明确题目要求是据图像进行回答,还是结合图像进行回答;在解一些小题比较多的题目时,可以尝试着进行分段阅读,当小题中的已知条件骤变时,需根据小题中的条件,重新理解题意;解决几何题时,需画出正确的解析图,并依此感悟并理解题目内涵;在解一些条件过多的题型时,需借助图形或者图表去理清题目中的诸多条件.

数学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需有意识地渗透根据题目语言画图以及根据图形参悟结论的意识,水到渠成地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和方向,进而实现解题高效性的自然生长.

在几何教学中,渗透阅读意识

几何教学中,教师教学“空间与图形”时,先借助“问题情境”引入,而后“提炼模型”,最终实现知识结构的完善以及应用和延伸[2]. 新课标倡导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相结合的方式,并借助观察、动手操作、類比等获取数学猜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空间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而对于数学中关于一些证明的阅读,则需要学生做到以下几点:对定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需根据其出示的条件和结论进行合理猜想,并尝试证明,而不是直接阅读教材中呈现的证明过程;当成功完成尝试性论证之后,再参照教材中的证明过程进行修正,检测自身的解题格式是否完善、准确以及规范,若思路有异,需区分两者之间的优劣,并生成感悟;若无法成功完成证明,可以适当阅读教材中的前半部分证明过程,并及时暂停,而后思考并探究后半部分的证明.

总之,数学教师需不断改进教学观念,应将学生的数学阅读视为重任,从能力的培养入手,正确指导学生的数学阅读,并给足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启迪学生的思维,并借助阅读能力这把“万能钥匙”打开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大门.

参考文献:

[1]金传宝. 美国关于教师提问技巧的研究综述[J]. 课程·教材·教法,1997(2).

[2]杨承军. 义务教育阶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的意义与策略探究[J]. 教育评论,2014(4).

猜你喜欢
预习问题情境阅读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