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同学孤立的男生

2019-09-18 14:35罗东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辅导个案角色扮演

罗东丽

〔摘要〕晓宇(化名)是一名初一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表达。在人际交往方面比较退缩,当遇到人际冲突时,喜欢说过激的语言来恐吓对方,因而遭受到大家的孤立。心理教师通过角色扮演和指导晓宇练习“我讯息”,让他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掌握了一些人际交往技巧。

〔关键词〕人际冲突;角色扮演;认知行为疗法;初中生;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4-0039-03

一、个案概况

晓宇(化名),男,13岁,某中学初一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来咨询。

晓宇是独生子,足月顺产,无重大疾病史。晓宇从出生到现在,主要由父母抚养,照顾生活起居。父亲是某中学教师,教辅人员,负责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母亲是个体户,在菜市场开了一小店,兼职产品销售。在晓宇还是婴儿,晚上哭闹时,父母安抚无效,就用毛巾塞住他的嘴巴,不让晓宇的哭声吵到邻居。在晓宇两三岁睡着时,父母晚上要出去推销产品,把他一个人锁在家里,晓宇醒来会哭闹不已。他平时比较安静内向,不善于表达,说的话大多来自大人灌输的一贯正确的道理,字眼里有很多“不应该”“必须”。下课总喜欢自己一个人待着,朋友较少。

晓宇情绪低落沮丧,自控力比较差。但意识清晰,感知觉正常,思维连贯,自知力完整,情绪表现与内心体验一致,人格相对完整,具有相对稳定性。他在父亲的带领下前来咨询;身体无不适,就是生气时心跳加速,有点儿气喘。经医院检查,无重大病史,无器质性病变。

目前,他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他喜欢自己一个人待着不说话,但还是坚持上学;与家人关系也受到了影响,不大愿意搭理父母。

二、个人陈述

在家里,我不喜欢和父母说话。父亲老是教育我,他的话我不爱听,妈妈总是唠叨我,她的话我也不想听。我有心事的时候,喜欢和我的小熊布娃娃讲。它不说话,但是它很安静地听我讲,不会说我不对,也不会教育我。我喜欢看电视,看国家地理和动物世界。

在学校,我朋友很少。下课时我喜欢自己一个人发呆,不喜欢和他们说话。他们似乎都瞧不起我,他们学习成绩比我好,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而我,学习成绩排最后,不大会讲话,和他们一起不知道讲什么话题。班上有四个男孩子,他们经常一起玩,喜欢站在走廊里聊天。每次见到我打水回来,总是嘲笑我,叫我外号。有时我不理他们,有时我就想上去揍他们。上一次,我打水回来,他们又喊我的外号了,我让他们不要喊,他们还喊,于是我就打他们,他们边跑边喊,气死我了。

三、心理教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一)心理教师观察

晓宇衣着整齐,谈话比较被动,心理教师问一句回答一句,但思路清晰,有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有一定认识,谈及父母时感情淡漠。

(二)父母反映

晓宇从小比较安静乖巧,很少给父母惹麻烦。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父亲为了增强他的体质,带他去武馆学“咏春拳”,希望可以增强晓宇的男子汉气概。母亲说自己长时间在菜市场看管小店,一般把晓宇留在家里看电视,或把晓宇带来店里让他自己玩,和孩子的互动比较少。晓宇父母也不能理解这么乖巧的儿子怎么会在与同学的人际冲突中反应如此激烈。

引发心理问题的关键点:晓宇在初中开始住宿生活,同伴交往成为主要的生活内容。晓宇性格比较孤僻,不善于表达,成为一些同学孤立的对象;晓宇在面对人际冲突时的过激反应,引起了同学们的害怕情绪,大家越发远离和孤立他。

四、原因分析及评估

生物学原因:晓宇今年13岁,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自尊心较强。没有遗传因素,经医院检查也没有器质性病变。

社会学原因:早期父母教养方式比较粗暴,总是灌输给晓宇各种硬邦邦的道理。晓宇较少关注和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对待同学们的孤立和嘲笑,不知道如何处理,先是忍耐和压抑,最后忍无可忍就过激应对。

心理原因:晓宇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懂得建立清晰的人际交往界限,缺乏处理人际冲突的技巧;个性自卑、内向,情绪低落、沮丧,人际交往模式为退缩、逃避。

存在现实刺激(人际关系不良,发生人际冲突较为频繁),持续时间不超过三个月,没有出现泛化,但社会功能受到较严重的影响,因此排除一般心理问题,确定为严重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

具体目标:提高来访者应对人际冲突的技巧,使他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管理情绪。

最终目标:促进来访者心理成长,增强他应对负性生活事件的能力,完善个性,优化人格。

咨询方案:与来访者探讨,决定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和角色扮演的方法,促进来访者消除不合理认知,主动交往,掌握一些人际交往技巧。

六、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

晓宇所在班级的“班级心情晴雨表”反映晓宇与人打架,并揚言要用硫酸泼人。原来晓宇晚修课间下去装水的时候,班上同学小祖(化名)叫晓宇的外号“鸡佬”。晓宇不理他,小祖过来叫晓宇“别生气”,晓宇一把推开小祖。晓宇非常愤怒但又压抑了愤怒,于是回到座位上扬言:“我要用硫酸泼小祖!”晓宇晚修后回到家里,洗澡时把小祖假想成敌人(世界入侵者),进行语言攻击。晚上睡不着,用枕头进行发泄,说一些白天不敢说的话。

晓宇滔滔不绝地表达“用硫酸泼人”是发泄用语,同时宽慰自己。“他们叫我外号挺好,二十年后老同学聚会,他们也许只记得我的外号,而不记得我真正的名字。”事后细细询问才知道,这是晓宇的爸爸灌输给晓宇的。晓宇还和我谈及许多心理学知识,但他内心并不能消化这些知识。我尝试让晓宇放下这些“应该”和“正确”的思维,尝试接受并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有人过分地入侵自己的空间,表达愤怒是捍卫自己空间的表现。为此,我们演练了以下情境。

第一次角色扮演:

心理教师:鸡佬!

晓宇:……(不理)

心理教师:别生气。

晓宇:……(一把推开咨询师)

帮晓宇分析,言语上没有表达愤怒,但用肢体表达了愤怒,容易引发肢体冲突。

第二次角色扮演:

心理教师:鸡佬!

晓宇:找打呀!

心理教师:有本事就来呀!

晓宇:打你又怎样!(推开咨询师)

心理教师:不怎样,看看谁先打赢谁!(表演打架)

帮晓宇分析,表达了生气,但没有解决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

第三次角色扮演:

心理教师:鸡佬!

晓宇:我是鸡,你不就是鸭吗,有本事别叫我鸡佬!

心理教师:我就喜欢叫。

晓宇:你等着,我会让你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心理教师:我不相信你有这样的能力。

晓宇:是吗?等着瞧!

帮晓宇分析,表达了生气,但是没有解决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

第四次角色扮演:

心理教师:鸡佬。

晓宇:你在叫谁呀,臭鸭子。

心理教师:很明显在叫你呀!

晓宇:叫我呀,那没事了。鸭子。(小声说)

帮晓宇分析,压抑了愤怒,明显妥协。

第五次角色扮演:

心理教师:鸡佬!

晓宇:我感到很生气,因为你在叫我外号。

心理教师:原来你这么介意,别生气。

晓宇:我希望你可以尊重我。

心理教师:对不起,我侵犯了你。

经过和晓宇的多次扮演,让晓宇关注自己的感受(愤怒),并尝试表达出来。让晓宇预演和学习新的应对方式——“我讯息”,来替代旧的应对方式。“我讯息”是指在沟通时,只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不做任何批评、责备,相信对方能对当前的形势进行很好的处理,同时也给对方改过的机会。当然,使用“我讯息”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对方会对另一方的“我讯息”充耳不闻,尤其一方在初次使用时,这种情况更加明显,这时可以加强“我讯息”。

第二次咨询:

晓宇在班上受到孤立和欺凌,把自己的负面感受转移到比自己弱小的人身上。例如,晓宇所在组的小组长叫晓宇交作业,晓宇突发奇想:“组长长得比我弱小,我为什么不欺负他呢?”于是,用书打了小组长,被同学及时劝阻。

这次我们仍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晓宇重演欺负同学的情景,我扮演受欺负的同学,让晓宇体察自己的感受,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说出来,正视自己,然后讨论怎么处理自己积压的情绪。

我让晓宇谈自己被欺负时的感受,晓宇说“愤怒、难过”,而自己因为不会处理这些情绪,让小组长无端受伤害。咨询师提问:面对愤怒、难受,我们可以怎么处理?想出三个以上的处理办法。晓宇回答:“不理他,回去打枕头,边打边说,告诉老师有人欺负自己……”讲完之后,晓宇舒了一口气。

第三次咨询:

晓宇的语文书不见了,而第二天要面临单元测验。晚修课时,同学小林(化名)主动走过来与晓宇搭讪,并在晓宇面前拍手掌。晓宇因为书不见了而更急躁了,面对挑衅,重重地打了小林,两个人打起架来。

心理教师和晓宇分析书到底是自己没有收拾好,还是有同学故意恶作剧,暂时无从考证,不能先入为主地认为一定是同学拿的。面对小林的挑衅,同样可以表达愤怒:“我现在很烦躁,我的语文书不见了,所以你不要惹我。”当我们学会用语言表达愤怒时,就不会选择出手打人。让晓宇学会使用“我讯息”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避免发生冲突。

基于晓宇最近在同伴交往中发生了好几次欺负和被欺负的冲突,我特意电话联系班主任,让班主任做好其他几位同学的工作。班主任开展了一次“我对同学能友善互爱”的主题班会,并私底下找个别学生谈话,让他们停止叫晓宇外号,营造友爱互助的班级氛围。

第四次咨询:

晓宇说自己下课不和同学说话,自己看书。在看同學们玩时,羡慕嫉妒,却不能融入。自己很不擅长交流,觉得同学们会瞧不起自己,拒绝自己。

晓宇:我觉得他们都不喜欢我。

心理教师:你的意思是自己身上没有值得别人喜欢的优点?

晓宇:对的,我不值得别人喜欢。

心理教师: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你试试写下十个以“我”开头的句子。

晓宇踌躇许久,才写下五六个以“我”开头的句子,大部分是自己的缺点,例如“我很无聊。”“我很孤独。”“我没有朋友。”……也有一两个表现自己优点的句子,“我会咏春。”“我乐于助人。”晓宇认识到,原来自己也有优势和优点。

我告诉晓宇,个别同学欺负你,并不代表所有的同学都排挤你。你可以主动去结交自己喜欢的或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

这次仍采用了角色扮演,引导晓宇主动找同学交流,训练他的应对技巧。经过几次扮演,晓宇能比较熟练地和同学打招呼并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七、咨询效果评估

晓宇自我评估:觉得不再那么害怕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和父母意见不同时,学会了拒绝,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面对班上不喜欢的人和事就冷处理;结交到了一两个好朋友,很开心。

父母的评估:晓宇会提出和父母不同的意见,内心成长了。父亲尽量少讲“正确的废话”,平时学着去关注孩子的感受。

心理测验结果:晓宇在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中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四个维度的得分明显下降,总分42分。

心理教师评估:晓宇个性偏安静,不擅长表达,但是逐渐敢于去表达,迈出了第一步。同时,晓宇放弃了很多教条的东西,学会关注自己的感受。遇到问题,慢慢学会思考三个以上的解决方法,发散性思维让他的情绪较为平缓,不再像之前那么易冲动。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官窑初级中学,佛山,528237)

猜你喜欢
认知行为疗法辅导个案角色扮演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角色扮演
我该如何战胜那莫名的恐惧与不安
创伤,是祸?是福?
走出自我否定的樊篱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寻找家的感觉
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