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1-12 16:57钱苗夏艳孙婕张翼宋宁静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6年6期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生活质量

钱苗 夏艳 孙婕 张翼 宋宁静

[摘 要]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咪唑斯汀联合认知疗法,对照组仅采用咪唑斯汀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统计不同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复发率和复发时间方面变化,对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评价。结果:经过短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迅速改善,湿疹、瘙痒和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改善,在随访9月后,对照组的患者评分开始走高,并与治疗组患者有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复发率方面,最终随访12月时,治疗组患者复发率为75%少于对照组的93.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配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湿疹在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复发方面具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 慢性湿疹;认知行为疗法;咪唑斯汀;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200(2016)06-012-03

DOI:10.11876/mimt201606005

慢性湿疹(chronic eczema,CE)是皮肤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易反复,病程长,对患者生理及心理都带来较大痛苦,强烈的瘙痒往往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1]。资料显示[2-3],CE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总体上比正常健康人群差,并存在多种不利心理状态。我们的前期问卷调查发现CE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因子均高于正常人群。提示心理健康状况对CE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影响。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心理治疗方法,其着眼于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4]。使用认知疗法调整患者心理状况,对研究CE发病原因、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皮肤科、妇产科、中医科门诊中能够坚持用药,并能定期随访的慢性湿疹患者。入选标准:①符合慢性湿疹诊断标准;②病程>3个月;③初中以上文化程度;④年龄16~65岁;⑤自愿并能独立完成调查。排除标准:①对咪唑斯汀成分过敏患者;②在就诊前1周服用抗组胺药、非甾体抗炎药、抗胆碱能药、镇静药、催眠药、抗精神病药、任何抗过敏药或止痒药、接受过任何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严重肝肾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病、慢性严重感染;⑤糖尿病、精神病、吸毒、酗酒者;⑥不按医嘱用药及不能定期随访者。

1.2 试验方法

本试验为前瞻性队列临床试验。采用EXCEL电子表随机数发生器将病人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分别接受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特殊治疗和常规的抗组胺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咪唑斯汀缓释片(皿治林,西安杨森)+外用中效糖皮质激素(派瑞松,西安杨森)+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咪唑斯汀缓释片+外用中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均为期为3个月。对患者开始治疗后的第1、3、6、9、12月对患者治疗状况进行记录。

1.3 试验过程中复发患者

本研究采用意向型分析方法,对于在随访过程中无法忍受瘙痒的患者及时给予中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患者记为复发,其之后的相关疗效判定评分仍然计入原组统计。

1.4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为患者建立认知行为疗法工作目标表(详见表1),针对不同的患者的行为与问题进行认知行为疗法的运用如松弛术,引导想象,分散注意力,音乐疗法,生物反馈等方法进行治疗。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①参照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的方法[5],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皮损进行评分。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治疗前EASI评分-治疗后EASI评分)/治疗前EASI评分。当治疗后积分大于治疗前积分时,SSRI定为“0”,即SSRI波动0~1.0。无效为SSRI<20%;有效为20%≤SSRI<60%;显效为60%≤SSRI<90%;治愈为SSRI≥90%。②视觉模拟标尺法(VAS)[6]:以10-0分别代表剧烈瘙痒-无瘙痒,让患者表达瘙痒情况。认知疗效评定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表(DLQI)[7]: DLQI分10个问题,内容患者日常的5个方面。每问均设4级评分,分别为无,少些,严重,非常严重,计0、l、2、3分。从得分来判断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差。复发率以患者EASI评分为标准,当患者治疗后的评分≥治疗前评分,即被认定为复发,计算两组在随访12个月时的复发率。

1.6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7.0软件,EASI、DLQI等评分比较分别采用t 检验与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入选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16~65岁,平均(45.3±8.2)岁,被随机分配入两个平行组。其中治疗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3.6±7.4)岁;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7.1±8.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均具有可比性。

2.2 失访患者

在随访过程中,治疗组有6例患者失访(1例在治疗后第三个月失访,3例在治疗后第6个月失访,另2例在第9个月失访),对照组共有3例患者失访(均在第9个月时失访)。失访患者均计入复发,其后期评分选择该组应用最差疗效评分进行填补。

2.3 治疗评分

EASI评分:治疗前,两组的EA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2503,P>0.05)。治疗1月及3月时,两组的EASI评分均显著下降,但两组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6月后,两组的EASI评分开始逐渐上升,尤其在9月开始,对照组的评分开始快速上升,两组之间的差距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2。

瘙痒VAS: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4815,P>0.05)。治疗1月及3月时,两组的瘙痒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但两组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6月后,治疗组的瘙痒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对照组的评分开始出现上升趋势(t =2.4914,P<0.05),两组的瘙痒VAS评分开始逐渐上升,尤其从9月开始,对照组的评分开始快速上升,两组之间的差距始终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3。

与上述评分相似,DLQI评分在治疗前两组相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t =0.3123,P>0.05),治疗3月时,两组患者的DLQI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在停药后随访6月时,两组的DLQI评分保持在较低水平,且两组并无统计学差异;而在第9个月时,对照组患者的DLQI评分开始上升,两组相较,对照组高于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12个月的随访结束时,治疗组的DLQI评分依然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评分,依然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2.4 复发率

随访6月时对照组共有6位患者复发,治疗组共有4例失访患者视为复发;在随访9月时,治疗组共有12位患者复发(其中6例患者失访,视为复发),对照组有18位患者复发(其中3例患者失访,视为复发),χ2=1.92,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在最后随访12月时,对照组共有37位患者复发,治疗组共有30位患者复发(χ2=4.5006,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慢性湿疹是一种由于体内、外诱发因子引起的迟发性变态反应[8]。该病症易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产生较大影响,表现出更多身心症状。现已明确,慢性湿疹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个性、情感、紧张、烦恼、忧虑等心理因素及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即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9-12]。

认知行为疗法是由认知理论和行为治疗相互吸纳、相互补充形成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建立认知行为疗法工作目标表来设定一些实际的操作方法来消退、抑制、改变和替代原来的不良行为,通过矫正技术和手段改变患者不合理的认知观念, 并时刻把认知矫正与行为矫正联系起来, 努力在两者之间建立一种良性循环,从而使不良症状减轻、消失[13-14]。

结果显示,经过短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迅速改善,湿疹、瘙痒和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改善,在结束治疗3月时,两组患者无论在EASI、瘙痒VAS还是DLQI评分都无统计学差异。在随访6月时,两组各有4与6位患者记为复发,或接受中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两组各项评分略有差异(P>0.05),在9月时,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最终随访12月时,治疗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评分、复发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的总体复发率统计,治疗组为75%,对照组高达93.5%,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疗法配合咪唑斯汀等抗组胺药治疗,能够较长时间帮助慢性湿疹患者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复发。慢性湿疹的认知行为疗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运用也可能会有很大的潜力, 而如何找到它们的最佳结合点,以便获得更好的联合治疗方案, 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FINLAY AY, KHAN GK. 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DLQI)--a simple practical measure for routine clinical use[J]. Clin Exp Dermatol, 1994, 19(3): 210-216.

[2] 李鉴峰, 韩宏光, 赵昕. 慢性湿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2): 28-29.

[3] HASHIRO M, OKUMURA 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sychological and immunological state in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J]. J Dermatol Sci, 1998, 16(3): 231

[4] TARRIER N.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schizophrenia and psychosi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J]. Clin Schizophr Relat Psychoses, 2010, 4(3): 176-184.

[5] 李智深.液氮冷冻治疗皮炎、湿疹及瘙痒性皮肤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8,8(4):575-577.

[6] 李志英, 刘保国, 刘月梅,等. 老年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 32(5):1025-1026.

[7] 刘宏胜, 肖晋, 吴集龙, 等. 慢性湿疹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2, 26(4): 332-333.

[8] 张敏,汪盛,张谊芝.几种常见皮肤病和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2):129-131.

[9] Agner T, Andersen K E, Brandao F M, et al. Hand eczema severity and quality of life:a cross-sectional, multicentre study of hand eczema patients [J].Contact Dermatitis,2008,59(1):43-47.

[10] VAN COEVORDEN AM, VAN SONDEREN E, BOUMA J, et al. Assessment of severity of hand eczema: discrepancies between patient- and physician-rated scores [J].Br J Dermatol,2006,155(6):1217-1222.

[11] JOACHIM RA, HANDJISKI B, BLOIS SM, et al. Stress-induced neurogenic inflammation in murine skin skews dendritic cells towards maturation and migration: key role of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leuk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 interactions[J]. Am J Pathol,, 2008, 173(5): 1379-1388.

[12] MAZZONI A, SIRAGANIAN RP, LEIFER CA, et al. Dendritic cell modulation by mast cells controls the Th1/Th2 balance in responding T cells [J]. J Immunol 2006, 177:3577–3581.

[13] 汪新建. 当代西方认知-行为疗法评述[J]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 16(3): 25-29.

[14] 黄治物, 王陈荣, 李蕴, 等. 耳鸣认知行为疗法[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0, 18(4): 309-311.

猜你喜欢
认知行为疗法生活质量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验研究
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