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红
摘要:阳光体育对于当今的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关注学生体育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也注重学生体育综合体育素养的提升,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确保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阳光体育;小学学生;大课间活动
阳光体育理念是指对于学生的体育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更要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增加上午的课间时间,让学生有时间走出教室在操场上进行体育活动。通过这一理念的推行,达到实现学生每天运动的目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将简要探讨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改革的策略。
1.有助于学生养成运动习惯
一个人长远的发展,需要以良好的身体作为基础。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养成,确保其健康向上成长。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对于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进行改革,有助于确保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具有一定的运动量,并且帮助学生养成规范准确的体育运动习惯。运动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未来生活方面也有着重要影响,在小学阶段建立起学生的运动习惯能够陪伴学生一生的成长。
2.符合小学学生心理特征
小学阶段的学生相对来说活泼好动,他们精力十足。阳光背景下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展开,在某种程度上也迎合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在帮助他们放松心情的同时,也能够将其自身的精力释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就很喜欢在下课进行一些活动,但是由于缺少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具备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安排和设置对其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和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体育大课间活动能够保证学生进行长期、有效的体育运动,形成运动习惯,实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目的。体育运动不仅会对一个人的身体产生影响,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也会产生影响。体育活动具有释放压力和放松心情的作用,长期进行适当体育运动,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学生在课间进行有效有序的体育活动,能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确保其身心健康发展。
1.依据学生心理进行规划,保证安全有序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他们对于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热情。但是又由于小学阶段学生体育知识素养以及能力不足,在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环节中,必须有教师进行干预和指导。针对学生爱玩、安全意识不足等特性,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展开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在班级里给学生制订出明确的遵守原则,如在进行课间活动时如何保证有序的展开,在活动开始时以及结束时必须进行集合等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出现打闹等情况,降低出现意外的风险。其次应依据不同年级阶段进行划分,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心智还不成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很可能演变为打闹,最终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更严格的指导,确保他们进行安全规范的体育活动。高年级的学生相对而言已经有了一定的安全意识,教师可以在班级里设置班委,辅助教师进行安全的管理工作。
2.选取适当的体育活动,确保有趣性、科学性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展开,归根到底是从学生个人终身发展角度考虑,养成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开始就能够打下良好身体素质的基础。出于这种考量,教师在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规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活动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无法意识到体育活动对其将来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兴趣来引导学生形成体育活动的习惯,只有学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得到快乐,自然也就更加乐意参与课间活动。教师要在进行体育活动设置方面明晰学生的趣味取向,考虑男生和女生身体以及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性尽量多种多样的设置活动内容,选取合适的运动素材。
同时,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置,还需要符合科学性。学生在学校期间要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消耗了学生的一定体力和心力。在进行课间活动设置中,假如设定的运动时间过长,将会损耗学生大量的精力,必将影响到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为了达到放松学生心情,释放和缓解压力,以及通过运动使学生获得良好身体素质的目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设置不宜过长,保持在二十分钟左右的运动时间即可。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运动过后,情绪普遍有所升高,很容易精神放松,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还需要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设置一个稳定情绪的环节,如可以让学生在班级内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展开预习环节,帮助学生稳定在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兴奋心理,保证后续课程的高质量展开。
3.因材施教,针对性引导
阳光体育背景下对于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设置,不仅能保证学生的体育运动量,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习惯,同时也能发掘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潜能,引起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掌握一门特长。对于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改革,教师应当秉持着因材施教的态度,依据学生的兴趣以及实际情况发展他们自身喜欢的体育活动。
教师还应当从学生的年级出发,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活动设置。低年级学生尚处于懵懂的阶段,自制能力差,体育能力也相当有限,又正处于形成习惯意识的重要时期,对于体育活动的了解也甚少,这就需要有教师进行引导帮助。一方面进行专业知识的辅助,使得学生对于不同种类的体育活动具有更多的了解,掌握必备的基础运动能力。这一阶段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习惯意识,以及基础的运动能力。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明确自己对于体育活动的喜好,教师在此时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并且开始针对他们喜欢的某一项运动进行更多知识以及技巧的提升,发掘出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这一阶段注重提升学生的运动技巧。
4.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对于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设置,同样也要从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角度进行考量。体育活动不仅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学生的多项能力以及素养进行提升。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竞技类的活动,让学生在相互比赛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明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心态。同时,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培养拼搏精神。教师也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具有难度的项目,让学生在经受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磨练自己的身心,让自己的意志经受考验,战胜困难,建立永不放弃、勇敢面对挑战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团队合作和集体类活动的设置,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培养深厚的情谊,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懂得如何成为一个乐于奉献的优秀人才。体育活动是身体的活动,更是心灵的活动,对学生性情品格的养成也具有教育意义,教师应当注重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抓住每一个机会实现素质教育。
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实施小学体育课间活动的改革,需要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特性进行更为精准的把握。,实现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育运动习惯的养成以及积极向上心态的形对于体育大课间的设置,教师需要确保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开展多样的体育活动展开,保证其趣味性以及科学性,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引导。
[1]林俊华.阳光课间 活力校园——泉港庄重文实验小学的“阳光体育大课间”[J].中国学校体育,2015(07).
[2]田培斌.开展阳光体育与大课间体育活动行动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8).
[3]梁秋益,黄宁波.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长效机制的实践研究[J].体育师友,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