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妤琼
摘 要:导学案是教师立足课程标准及学科特点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导学案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可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及课堂学习效率。本文结合高中物理课堂相关环节,探讨导学案的应用策略,以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高中物理知识点多而零碎,学生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打造高效课堂,成为任课教师讨论的重要话题。实践表明,借助导学案,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使得教学目标更为明确,教学的计划性更强,课堂效率提升明显,因此,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工作,将导学案应用于相关教学环节中。
一、借助预习学案,提高预习效率
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发现学习中的疑惑,把握课堂学习的重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编制合理的课前预习学案,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一方面,详细列出预习的目标,提高预习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讲解合经典的预习例题,加深学生对预习知识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讲解《摩擦力》一节内容时,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师编制导学案时,阐述了如何判断静摩擦方向的方法,即,静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趋势的力,判断时可采用假设法。在导学案中教师给出以下例题的讲解,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静摩擦力的理解,获得了良好的预习效果。
如图1所示的传送带装置中Q1是主动轮,O2是从动轮。A、B分别分表是和两轮接触的两点,C、D为两轮上和皮带接触的两点。为便于研究,图中的轮和皮带略有分开。O1顺时针启动时(假设运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A、B、C、D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分别为__、__、__、__。
导学案中采用假设法对该题进行剖析。剖析过程为:对于C点,假设没有摩擦力轮会打滑,C相对于A向上运动,因此,C点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向下。A点相对于C点向下运动,A点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向上。对于B点,假设无摩擦力,则也会打滑,B相对于D点向下运动,所受静摩擦力方向向上。D相对于B向上运动,所有静摩擦力方向向下,因此,答案为:向上、向上、向下、向下。
二、借助探究学案,提高探究效果
高中物理教学中,借助探究学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探究效果,促进学生灵活应用所学,因此,教师应用探究学案时,一方面,立足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有趣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认真观察学生的探究过程,做好引导与点拨,使学生尝到探究的成就感,更加热爱探究。
例如,在讲解《功》知识点时,教师在导学案中,创设以下问题情境,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如图2所示,AD、BD、CD和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45°、60°,一质量为m的物块和斜面间的摩擦系数均为μ,分别从A、B、C三点由静止下滑至点D。则三个运动过程摩擦力做功大小f1、f2、f3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编制导学案时,教师要求学生探究过程中,设出滑块在水平方向的位移为s,倾角为θ而后进行探究。显然根据力的分解知识可知,物块在斜面上所受的摩擦力f=μmgcosθ。物体运动的距离S=,则摩擦力做的功fw=-f·S=-μmgs。显然摩擦力做的功和斜面的倾角无关,即,f1=f2=f3。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学生得出正确探究结果。
三、借助练习学案,提高学习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精心编制练习学案。一方面,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围绕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设置练习题目,以加深学生理解,巩固学生所学。另一方面,设置的练习题目应具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积累解题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解题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讲解《加速度》相关内容时,教师在导学案中设置如下练习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解答。
如图3,将一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弹簧的下端系着一质量为m的A。在A的下端使用细绳系着质量也为m的物体B,平衡后,将A、B间的细绳剪断,则细绳剪断瞬间,A、B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少?
分析物体的加速度,需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找到其所受的合外力。以A为研究对象,A受到弹簧向上的弹力F弹,自身重力mg,细绳拉力mg,由物体平衡可知F弹=2mg,方向竖直向上。细绳剪断的瞬间,物体A受到的弹力不变,但细绳的拉力为零,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可知,2mg-mg=ma,解得a=g,方向向上。对于B细绳剪断后只受到自身的重力,因此mg=ma,a=g方向向下。通过在导学案中设置这样的练习题,学生可更加深入理解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四、结论
导学案是重要的教学材料,尤其导学案内容是教师教学经验、教学技巧的浓缩,使得课堂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更强,因此,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导学案,打造高效物理课堂,一方面,做好导学案编制、应用研究,总结导学案应用策略,明确应用导学案时的注意事项,不断提高应用导学案的水平与技巧。另一方面,做好导学案内容的优化,尤其应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编制个性化导学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与课题:《中学物理导学案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课题编号:[批准号:JKS82595]
参考文献
[1]庞海龙.“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2):112.
[2]丁曉毅.基于导学案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144.
[3]郑亮.如何运用导学案实现高中物理的高效课堂教学[J].科技资讯,2015,13(0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