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谓“深度阅读”是一种旨在增加学生所获知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阅读形式,是一种有效促进学生深入文本和理解文本的教学方法,这也是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如果教师坚持简单的阅读教学,这对于身心各方面发展趋于成熟的高中生而言,既不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也不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因此,掌握“深度阅读”的教学和实施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则主要围绕这一问题,就如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深度阅读;启发教学;自主学习
一、高中生的“深度阅读”困境
近年来,受益于图书出版行业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倡导、人们阅读理念的转变,相较于过去,高中生的阅读广度可以说是进步明显,但是在深度方面却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阅读活动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比如说阅读范围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求阅读、不求思考,最终导致学生的阅读思维相对狭隘,思维不够敏感,深入文本的洞察少、思考少、回音少、看后即忘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笔者总结主要有两点:一是从学生角度来说,相对而言,因为高中的学习节奏和生活节奏比较快,使学生没有时间去读除教科书以外的书,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得不删除一些课本之外的文化、名著、哲学思想等书籍;同时,高考的压力使学生背负着升学的目的进行阅读,继而无法体会阅读的乐趣,很难进行深入的阅读与交流;二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学校的考评更多地是以学生成绩为导向,深度阅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成绩上的显性效果,导致教师在教学中较少地选择深入剖析文本,引导学生深度阅读,两者共同导致了高中生目前在深度阅读中的困境。
二、对症下药: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实施策略
首先,需要转变对阅读教学的理念。一是要转变对语文深度阅读的态度,明确阅读不仅仅是高中语文学科的某一项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它能够促使学生与伟大的思想、伟大的灵魂聊天,帮助学生思想开明,能力提高。二是转变对高中生所处阶段的认识,高中学段是学生思想迅速发展和成熟的时期,是学生人生观形成的极其重要的时期。因此,信息和观点的注入和整合将决定他们的人生发展方向,浅读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更需要的是深入的阅读和思考,这需要教师进行相关的引导和示范。三是转变对深度阅读与高考关系的认识,要明确两者并不是对立的,也不是入不敷出的。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不仅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会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不仅仅体现在高考语文卷的阅读题测试中,深度阅读对学生的提高是全方位的,会促使学生整个语文素养的大提升,这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理解能力等等,因此需要更加重视。近年来,从各地高考的改革趋势来看,对学生语文人文素养的测试导向越来越突出,这都发出了一个信号:在考核学生知识广度的基础上,要突出对学生思维深度和人文素养的全方位考核。因此,无论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还是从人的生活发展的需要出发,我们都应该把深入阅读作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
其次要创新形式,形成对文本全方位的认知。“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对同一文本进行审视,这时候就需要借鉴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比如说可以指导学生扮演角色并体验生活,如在欣赏《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戏剧作品时,让学生们表演课本剧,分组比赛,积极参与,不仅能获得阅读体验,还能获得生活感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欣赏古典诗歌,感受其魅力时,教师可以利用诗歌适合朗诵的特点,举办模拟诗人诗歌朗诵会,使学生能够把握诗歌的风格和主题,模拟作者在创作作品时的心境,继而在朗诵过程中体验诗歌的深度情感。再比如,利用多媒体资源、影视作品等让学生在视听中感受经典,感受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特别针对一些世界名著改编的文学作品,比如说《傲慢与偏见》《了不起的盖茨比》等等,在学校里,学生们很难花很多时间阅读这些名著,而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改编自经典作品的电影,可以有效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效果,并且通过讨论原作和改编作品之间的差异又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新的理念和新的感悟。
最后,教师要学会引导性教学、启发式教学。在深度阅读中,除了学生自身的感知、感悟外,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灵活践行“深度阅读”的引导教学策略。毕竟,限于心智和学力,学生对于同一文本最初的理解多数是浅层次、不完全的,这时候,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文本本身,还要观察课文背后的东西。这就要求老师根据需要在指导学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以启发式教学法为基础,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帮助学生由现象看到本质,这对于诸如《套中人》《祝福》等一些讽刺性、隐喻性作品尤为重要。比如说在分析《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人物形象时,可以结合契诃夫的《一个小公务员之死》,鲁迅《孔乙己》等作品进行同步对比性阅读,分析比较三个作品人物的共同悲剧命运,拓展学生的阅读和思考深度。另外,当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不同的看法时,教师都要巧妙地抓住这个教学机会,让学生通过讨论获得對课文的合理理解,引导学生的阅读不断走向深入。
参考文献
[1]易晓.促进高中生深度阅读能力提升的教学引导策略——以成都市锦江区高中生深度阅读能力培养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7(S2):70-75.
[2]浦培根,成晨.人则有法深而有度——关于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再思考[J].江苏教育,2017(27):39-40.
作者简介:丁艳威(1973-),女,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