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俊生 左鸿飞
摘 要:以我國工程教育认证“2017版通用标准”和“仪器类专业补充标准”为依据,结合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地方特色和行业背景,对专业2018版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修订内容主要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并对培养方案合理性评价分析进行了介绍。修订后的培养方案满足专业认证要求。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6-0146-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2017 General Standards" and "Instrumental Professional Supplementary Standards" of China's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dustry background of our school'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 the professional 2018 training program was revised. It includes training objectives,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nd curriculum system. It also introduces th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ationality of training programs. The revised training program meets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requirements.
Key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training scheme; curriculum system
2016年6月,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组织,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突破[1]。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覆盖21个专业类,并得到其他18个成员国(地区)认可。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198所高校的846个工科专业通过认证,标志着这些专业的质量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2]。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于2015年初启动了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经过2年多的准备,于2017年12月成为仪器类2018年工程认证受理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以产出导向教育为核心理念,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等7个方面有明确的要求与标准[3]。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根据《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2017修订版)》和《仪器类通用标准(2015试用版)》对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教学大纲进行了大范围的修订,使之满足认证标准的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对人才培养类型、规格、层次及所要达到的标准的总体设计和规划,是高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4]。
本专业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对目前专业执行的2012(修订)版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并对2013-2016四届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领域、就业地域、事业发展进行了跟踪调查;在此基础上邀请部分行业及企业专家,并组织全体专业教师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多次研讨,综合上述培养目标合理性调查结果、专家建议,结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点及本校主要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定位,最终形成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2018版培养目标,如下:
本专业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围绕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的研发、制造及工程应用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可从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自动化仪表与系统、智能仪器仪表及计算机测控系统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18版培养方案中学生在毕业五年左右的预期职业能力如下:
1. 能够综合运用数理、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测量信息获取与处理、自动化仪表与测控系统设计及应用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具有自动化仪表与测控系统综合设计、实现和应用的能力。
2. 能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和生产运营管理等工作,熟悉自动化仪表与测控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在自动化仪表与测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
3. 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具备服务社会的意愿和能力,具备工程师的专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4.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作为团队成员或负责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具备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5. 具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通过继续教育和自学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
新版培养方案更注重学生持续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设置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和《测控新技术讲座》等课程,在其他理论和实践课程中也注重培养学生持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学生毕业后能通过工程实践和继续教育等途径自我更新知识、提升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二、毕业要求
专业按OBE理念由培养目标反向设计毕业要求,将学生毕业时定位于工程师毛坯水平。按专业水平、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三要素对毕业要求进行描述,更注重学生毕业时能“有什么能力”,且明确指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
专业对照认证标准并结合学校办学定位、特色和专业特征来制订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详细说明和表述了测控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学以致用的能力、道德价值取向、社会责任、人文关怀,以及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5]。
2018版本科培养方案中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12条毕业要求对应支撑培养目标中学生预期职业能力的培养,每条毕业要求均不同程度支撑以上培养目标中预期职业能力的一条或几条,使得毕业要求能够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
三、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置紧紧围绕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特色。
专业高度重视已毕业参加工作学生、企业代表、同行专家参与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计划修订工作,根据校友的回访、企业行业专家及学生座谈等意见,为适应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行业性发展,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于2017年9月到2018年3月间多次邀请行业及企业专家,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修订。我们将课程分为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三类,课程体系中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并有机结合,构建了完整的课程体系,修订后的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每类课程按照毕业要求进行设置,并按照知识结构和能力递进的原则设置课程的先修顺序。课程设置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实际动手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与工程研究的能力的培养。各类课程学分分配合理,满足认证标准及仪器类补充标准要求。
四、培养方案合理性评价
专业在培养方案实施后,定期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进行研讨,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通常一年组织一次培养方案合理性评價研讨会。
在2018版培养方案修订前,本专业以走访、座谈及问卷调查等方式,通过对本专业全体教师、部分应届毕业生、校友及用人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以各方反馈意见作为评价培养目标合理性的依据。评价的依据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培养方案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
通过教师座谈、讨论及问卷调查,给出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度的评价意见,作为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的主要依据。
2. 校友主流职业发展与培养目标的吻合度
通过对毕业五年左右校友的主流职业发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与汇总,找出校友主流职业发展与培养目标的差距,据此评价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合理性。
3. 毕业生出口能力与培养目标的吻合度
通过调查应届毕业生出口能力与目标期望值的吻合度,进而分析培养目标的合理性。
4.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与培养目标的吻合度
通过调研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能力和表现的认同度,分析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的吻合度,据此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
五、结束语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以实现中国工程教育质量得到国际互认,是推进我国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必须进行的重要工作。基于OBE工程教育理念,按照《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2017修订版)》和《仪器类通用标准2015试用版》要求,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通过新版培养方案的实施并持续改进,定能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仪器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陆国栋.“华盛顿协议”背景下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华盛顿协议”背景下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讨会暨“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峰会”预备会纪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66-67.
[2]我国近千专业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EB/OL].http://www.ceeaa.org.cn/main!newsView.action?menuID=01010401&ID=1000011710,2018-06-12/2018-08-20.
[3]蔡述庭,李卫军,章云.工程教育认证中毕业要求达成度的三维度评价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2):71-76.
[4]霍玉敏.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J].教育与职业,2012(6):30-32.
[5]卢艳军,徐涛.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大学教育,2018(5):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