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低年级审美识字教学实探索

2019-09-10 02:42林瑞英
学习与科普 2019年8期
关键词:识字教学美育

林瑞英

摘 要: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低年段,学生能感受汉语汉字独特的美,表现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汉字作为表意符号系统记载着大量的表意信息,蕴含着深厚而丰富的审美信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汉字“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教师把审美教育渗入课堂,带领学生欣赏汉字的美感和意趣,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是我们每一个小语教师的追求。

关键词:识字教学、美育、意美、音美、形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识字教学对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基于民族文化积淀之上的审美心理意识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如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汉字从图形表意到符号表意,再到音、形、意为一体的表意文字的历史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揭示其美的因素,让学生通过读其声、端其形、悟其意,领略汉字美的意蕴,实现识字教学审美课堂。

一、领略先民造字智慧美

汉字从最初的甲骨文,到如今使用的规范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在低年段,将汉字“象形”的概念植入学生心中,有利于他们对汉字的进一步学习和认识。

汉文字的萌生过程附会着仓颉造字的浪漫神话。《淮南子·精神篇》描述仓颉的造字景象:“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字的初创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天知其将饿所以为雨粟,鬼恐为书文所劾,所以鬼夜哭。在这个神奇的传说中,寄寓了汉民族对文字的礼赞,也折射出汉字本身的文化历史价值及其对人的心灵的震慑作用。

人教版统编教材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识字4 日月水火》,课文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8个象形字“日、月、水、火、山、石、田、禾”。每个汉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揭示了象形字观物取象、以象示意的特点。图片与文字对照,学生既理解了字义,又记住了字形,初步了解象形的造字方法,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体会到汉字的奇妙。

人教版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识字9 日月明》,这是一篇根据会意字构字规律编排的识字课文。“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通过朗朗上口的短句,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学生在诵读中可以感受到汉字构字的有趣,进而激发起更大的识字热情。从表具体的事物到表抽象的事物,学生理解这些表意字的造字过程,更能提高他们对汉字的兴趣,感受到汉字的独有的魅力。

象形字和会意字不能描绘所有的事物,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人类所要交流的语言也越来越丰富,形声字也渐渐丰富了起来,成为了汉字中的一大类。因此形声字的教学尤为重要。人教版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识字加油站”,对形声字做了系统的教学。

有饭能吃饱,有水把茶泡。

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

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

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朗读,玩接读游戏,很多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其中的规律,“饱、泡、跑、抱、袍、炮”这几个字都押“ao”这个音,而且都有“包”这个部分,只是部首不同。又通过查字典,学生发现“包”这个字也押“ao”这个音,进而发现了这组字的秘密:部首表义,“包”表音,这就是形声字。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探索,发现这一规律后,会增强他们对汉字的兴趣,也帮助他们学会了一种识字策略,不仅对汉字的敏感度增强了,也体会到汉字的趣味性。

汉字,充满想象,表意丰富而趣味无穷。因此,低年级的教师在日常生字教学中,要对所教学的汉字“源头”有一定的了解,指导汉字书写形式的流变,懂得“汉字六书”理论中包含的种种道理。改变传统“加一加”、“减一减”、“拆一拆”、“换一换”等枯燥机械的教学劳动。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更有效果,学生才可能对汉字发生兴趣,实现识字教学的美育功能。

二、品读汉字音韵美

汉字元音的乐音成分大,加上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独立的音节,每一个音节都有各自不同的声调。连字成句,连段成篇,有押韵,有平仄,有节奏,有起伏,像一首旋律优美的歌。读起来或激昂或低沉,或铿锵或轻柔,或急或缓,或顿或挫……

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的课文多以儿歌为主,诗歌语言凝练,富有节奏和韵律,是学生感受语言韵律美的良好材料。而诗歌的韵律体现在句读、平仄、押韵,使诗歌朗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的美感。

激发学生喜爱汉字、热爱汉字就从感受和体验汉字的音韵美开始。汉语对声音的模拟能力很强,几乎任何特殊的或复杂的声音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字音来表现。如,人教版统编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g k h》一课中的儿歌《说话》,用拟人的手法描摹了大自然中一些事物的声音,是一篇富有韵律和童趣的儿童诗:

小溪流说话,哗哗,哗哗。

小雨点说话,沙沙,沙沙。

小鸽子说话,咕咕,咕咕。

小鸭子说话,嘎嘎,嘎嘎。

小花猫说话,喵喵,喵喵。

小青蛙说话,呱呱,呱呱。

這首儿歌语句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具有韵律美。学生一边学着溪流、雨点、鸽子、鸭子、花猫、青蛙的样子和动作,一边跟着老师的节奏诵读儿歌,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诗歌朗读的节奏。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语气、轻重以及拟声叠词的读法。在语气的变化中,学生能掌握正确的朗读方式 ,也能从中感受到朗读的韵律美。

又如,人教版统编教材一年级上第一单元《识字5 对韵歌》,是一篇长短相间、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韵文:

云对雨,雪对风。

花对树,鸟对虫。

山清对水秀,

柳绿对桃红。

课文短短22个字,分开来看,是一个个相对又相互关联的词语,连起来读,又像是一首音韵和谐的诗歌,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在朗读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读重一点儿,“对”字轻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音韵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拍手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方式诵读。在朗读的时候,特别关注“风、虫、红”的韵母是后鼻音,把字读得字正腔圆。借助对韵歌的形式,学生在吟诵中埋下民族文化的种子,体现了识字写词,了解语言形式,陶冶性情与感受文化熏陶的审美统一。

汉语平仄相对,错落有致,平声舒缓上扬,如击钟鼓;仄声曲折下抑,如击木石,读起来既富于变化又有强烈的节奏感。汉语这种富有音乐美的特点,是西方语言所不及的。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充分挖掘汉语语言的特点,教会学生读准字音,展开形式丰富多彩的练读,如顺口溜、儿歌、猜一猜等,在游戏中落实好汉字音韵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感受汉字形态美

汉字起源于绘画,这使得汉字具有绘画美。“形美以感目”,汉字的形之所以“悦目”,体现在笔画的形态走势多变和字形结构和谐对称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识字与写字”部分规定:“低年级写字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为了让低年级的孩子感受汉字结构的和谐对称美,落实审美识字教学,笔者努力从以下方面展开教学。

(一)熟悉字格,学会观察布局

汉字的结构形体、部件笔画等体现着汉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趣。美学家宗白华:“从一字之笔迹,流出万象之美,也就是人心之美。汉字的大小、长短、疏密、朝揖、应接、向背、穿插等结字规律,都蕴含着人际交往的原则。”汉字的結构,讲求对称,又注意变化,追求严整又不失灵动。笔画摆布均匀,落落大方。

田字格是小学生学写汉字的规范字格。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田字格,如,左上格、右上格、横中线、竖中线的名字,初步建立上下左右的空间概念。其次,知道田字格是学好汉字的重要帮手,学会观察是写规范字、写漂亮字的前提。接着,认识田字格后,教师要充分利用田字格两条中线,抓坐标体系指导学生观察课文后田字格中的汉字,感受每个字都有自己的位置,以及不同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间架结构也各有特点。

人教版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日月明》在指导“木、林”书写时,老师在田字格的范写,充分利用儿童的联想、想象。教会孩子观察,“木”字单独成字时,撇捺舒展对称,暗含对称平衡的传统美学;但当双“木”成“林”时,左边的“木”作为部首,变捺为点,暗示与人相处时,应当藏锋隐锐,敛恶呈善。孩子们在观察与想象中,记忆了“木、林”的书写笔顺,了解了“木、林”的间架结构,领悟到了汉字的形体、结构之美,不知道不觉也习得人与人相处的道理。

(二)写好笔画,追求规范工整

汉字规范、端正、整洁,本身就具有一种高雅的气质,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进一步感受书写汉字时笔画、部件间的布局和谐之美。

教学基本笔画时,我有时利用有趣的故事,有时利用简短的儿歌,更多的时候利用形象的比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点”像小雨点,“横”像小扁担,“撇”像扫把,“捺”像剑……想象生动的比喻,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笔画的形态美,而且让学生对抽象的笔画顿生兴趣,产生了强烈的练写欲望。

当学生对汉字有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乘热打铁,开始教学生识字。“同学们,字是由横、竖、撇、点、折组成的。今后就要学习很多由这些笔画组成的字。”老师在黑板上范写时一笔一画,让学生看清楚,示范规范、清晰、美观,让学生看完板书的字,产生敬慕之心,“我能写出这样的字该多棒啊”!当新笔画、新偏旁出现时,板书时用上醒目的颜色,再配上课件,把新笔画或者部首设置为闪烁的线条,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掌握生字的同时,感受汉字的构形美学,既减少了写错字的现象,又在写字中体验了审美情趣。

四、体会汉字意蕴之美

汉字素有文化“化石”之称。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汉字以其独特的形、音、意结构,在其产生之初和演变发展过程中保存了先民思想的点点滴滴。汉字的这种文化蕴含功能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靓丽风景。

(一)感受文字内在张力

儿童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着无穷的想象力。而语文的学习也是一种想象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意蕴美,插上他们想象的翅膀,也是语文学科审美教学的重要目的。

人教版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4 日月水火》,笔者在教学“山”时,围绕“山”这一自然景物,引导学生想象、联想或出示有关图片。使“山”这个字具体到雄伟壮阔的泰山,高大挺拔的黄山,让学生感受到动人心魄的力量;可以把它具体到延绵不断的群山,此起彼伏的山陵,让学生感受到山的淋漓畅通、活泼跳宕的情态;或者可以具体化为高低不平的丘陵,农家大小不一的土堆,体验到山的清纯活泼。在这样的细致品味中,自然界山的万种情态灵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认识“山”字。感受到强烈的自然之美,从而掌握“山”字。

(二)领略汉字文化信息

远古祖先将事物形象的具体感知反映到汉字字形上,一个个汉字本身就反映了造字者对客观事物以及当时社会的感受和认识。如,

“旦”,如一轮红日从东方地平线冉冉升起,驱散了黑暗与阴霾,热情呼唤新的一天的到来。“暮”,就是太阳没入草中,天色暗了,这是地平线上所见的日落美景。“路”,各人之足所走过的地方就是路。“秋”,禾苗长势火,预示着丰收,庄稼收割的时候就是秋。“鹿”字呈现了鹿的枝杈状的角、大大的眼睛、尖尖的尾巴、腾空的双蹄和轻盈的身姿。“象”字呈现了大象长而卷曲的鼻子和宽大的身躯。“虎”字则突出了老虎的大嘴、利齿、强健的身躯乃至有条纹的身子。“射”,似箭在弦上,弓弦拉满;“闻”,则形如以手掩口,屏息倾耳以听的姿态。

汉字的美还体现在它作为句篇的组成部分的神奇作用。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儒家主张培养理想人格要从“兴于诗”开始。学诗不但能“多识草木虫鱼之名”,事父事君,还能感发意志。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文本资源,适当拓展经典阅读。利用晨读等碎片时间,让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学生在吟咏诵读浸淫,不知不觉理解和感悟了其中包含的伦理道德和人文内涵。

五、反思

对我们的中小学生来说学好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起点,将会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以往的汉字教学由于对汉字的工具性定位,单纯追求知识能力,追求汉字教学的速度和效率,其目标不过是为阅读和写作提供书写符号。这样的一维目标抹杀了汉字教学的文化功能,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为小语教师,我们应当对识字教学进行理性思考:如果在识字教学中,只把汉字作为一种符号体系的学习内容,只机械识记汉字的形体、字义和结构,那长此以往,汉字当中蕴藏的丰富的文化意蕴将会永远失去光彩,变成一种没有生命色彩的符号和工具,学生也会对识字慢慢失去兴趣。教师在强调学生识字的数量、质量和效率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汉字,以审美的眼光去审视和思考汉字文化。让学生在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多样和浑厚,进而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六、结语

语言学家申小龙曾说:“几乎每一个古汉字都可以从字形、字音、字义解读出一部文化史。”由此可见,汉字系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汉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音韵美、形态美以及意蕴美,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心智,传承中华文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陈才俊.说文解字精粹.海潮出版社,2016.

2.刘庆俄.图说汉字形义300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王早早.汉字之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廖文豪.汉字树.中国商业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识字教学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回顾青年学者们的思考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美育教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