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双
摘要:教育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它们互相促进,不可分割。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不能与生活脱节。因此,语文教师可利用农村生活教育资源实施生活化语文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农村生活资源,还可以促使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丰富其生活体验,提高其理解能力,使学生更高效地学习语文,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活化;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要加强语文课程和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这里所说的语文素养是指学生的一种综合素养,它具有适应学生生活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而学生的生活体验恰恰是发展语文素养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将教育与生活无缝链接,实施生活化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不仅是对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做人,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一、小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概念及意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可见,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同样,语文学习也离不开生活。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是要求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把语文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学科内容等融于生活情境之中,达到语文学习与生活一体化,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教学目的。所以,小学实施生活化语文教学非常有意义。
(一)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材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教学要生活化,并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离不开生活化教学,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离不开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离不开生活化教学。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农村小学生活化语文教学植根于丰富的农村生活,教师可以將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下,激发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教师要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生活的内在需要,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学习潜能,促使其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可以有效地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需要的好少年、好公民。
(三)适应学生个性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生活化语文教学涉及多个领域,可以让不同个性的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自身优势,如唱歌、口技、主持等特长,根据语文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鼓励他们展示其才能,这样既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农村小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利用农村生活资源
农村学生有特殊的优势,如教材上的许多农村题材的文章与农村生活贴得更近,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针对农村小学生的自身特点,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注重开发和利用本土的教育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发挥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创造热情,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1.自然资源
农村自然资源特别丰富,这为小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素材。这里有郁郁葱葱的小树林,有清澈见底的小河,有自由自在、游来游去的小鱼,有飞来飞去、叽叽喳喳的小鸟,有一望无际的田野,有多样品种的果园,还有农家袅袅炊烟等。教师在进行写景课文或写景作文教学时,都可以将这些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欣赏、多感受自然美和生活美。教师还可以带着学生到大自然中,让他们亲身感受自然、读懂自然,以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可以更好的理解课文。
2.社会资源
农村的社会资源也十分丰富,如农村特有的赶集。赶集是很多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学生在其中可以感受到热闹的生活气息,当学生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时,就能写出真情实感。教师在教学反映家乡变化的内容时,可以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农村乡土文化、人文资源、风俗民情等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可以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游山西村》一诗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可以录制农村宴席场面和弯弯曲曲的山路后豁然开朗的村庄等场景播放给学生看,引发学生的共鸣,学生理解这首诗自然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在生活中乐于学习语文,而且还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了更好地生活。
(二)联系学生生活经历
个体的认识活动与生活经历是紧密联系的。实施生活化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寻找与课文中相似的生活经历,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争吵》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自己和同学之间产生矛盾的经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就可以理解文中父亲话的含义,也就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宽容。
学习《祖父的菜园》《乡下人家》这两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农村的菜园、瓜架;夏天在院子里乘凉、吃晚饭;大树底下纳凉嬉戏、捉知了追蝴蝶捕蜻蜓等情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童年趣事的生活经历,所以,学生的写作素材比比皆是。如他们在田间奔跑欢笑时惊起飞鸟;走在青山绿水中,他们听到的那些鸡鸣虫叫;庄户人家拙朴的乡音与田地果园的亲密融合……那些让学生念念不忘的一件件乡村趣事跃然笔下。农村小学生活化语文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科学思考,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三)提供生活体验平台
为了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生活体验的平台,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如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来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让语文学习更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调查等形式来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农村和城市的环境变化进行调查,再谈谈自己对农村环境保护、农村建设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写保护环境倡议书,这不仅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而且还做到了读写结合。
我们充分利用农村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学农活动,学生自己种黄瓜、种豆角、种西红柿、种萝卜等;收获时节,我们带领学生到市场售卖自己种的蔬菜,学生从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同时,我们还带领学生到野外放风筝,呼吸大自然的气息,使生活与学习结合。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三、农村小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建议
(一)正确处理好语文教材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又要使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生在生活化学习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我们在使教学与生活的融合中,挖掘了与语文教学最相关的生活元素,让农村独有的生活元素为语文教学服务。同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再次强化生活,让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二)高效利用农村的生活资源
农村丰富的教学资源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小学语文有众多生活元素的渗透,教师要有效利用好农村的生活资源,找到文本教材与生活的契合点,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极大提升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强调了社会生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紧密关联。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都会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陶行知先生把70种生活力归纳为五大类,即健康生活、劳动生活、科学生活、艺术生活、社会改造生活所需生活力。这样的生活力内涵体系把具有层次性、时代性、多样性、共性和个性等的生活力统一到健康的体魄、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和改造社会的精神五个方面,即核心生活力五要素。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思考的良好習惯,培养学生所需的生活力,为其未来美好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联合家庭教育
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教师要引导家长合理开发家庭生活资源,以应用到生活化语文教学之中。和谐、美好的家庭生活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将这些理念传授于家长,和家长有效配合,合理开发家庭资源,为语文教学所用,为生活教育所用。
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农村教学资源,让农村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为教学所用,让语文教学走入儿童的生活世界,并用“生活”这把钥匙去打开学生学习语文之门,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孙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