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合唱中多声部发声训练的有效策略

2019-09-10 15:31:46刘倩羽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童声小调谱例

刘倩羽

随着合唱艺术的发展,各地连绵不断地涌现出很多大大小小的合唱团。许多富有特色的合唱团开始在朋友圈、微博等网络平台上获得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像彩虹合唱团、厦门六中合唱团等。合唱作品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合唱”刮起了一股流行风。国内许多优秀的中小学童声合唱团都在用最美妙的声音歌颂祖国,表达自我,抒发对生活的热爱。

一、童声合唱中多声部发声训练的意义

童声合唱起源于西方的宗教唱诗班,在两千多年前的中世纪欧洲,教堂里为了营造圣洁的气氛,便让男童站在祭坛边唱歌。后来,合唱形式从宗教活动中独立出来,成为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从6周岁开始至12周岁属于童声期,此阶段孩子的吸气量已增大,语言能力增强,声带发育日趋成熟,音域逐渐增宽,音量逐渐增大,音色的可塑性增强,对音准的掌握也比较准确。

想要建立专业的童声合唱团,发声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和普通的声乐发声练习是不同的,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还需要找到符合儿童发声特点的方法。合唱发声训练包括很多方面,如呼吸训练、起声训练、共鸣训练、吐字咬字训练、音准训练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多声部的发声训练。因为合唱本身就是一种通过多声部在纵向与横向和声上建构的音乐表演形式,恰巧儿童在这一时期对多声部概念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所以童声合唱团的多声部训练就成为发声训练的重中之重。

二、大、小调主和弦的多声部发声训练

主和弦是音乐和声中最重要的和弦,它是由调性音阶中的一级、三级和五级音叠加在一起所构成的和弦。在大、小调体系中,大、小三和弦是唯一能够成调性主和弦的和弦结构,大调为大三和弦,小调为小三和弦。同时,调式体系中除了主和弦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功能的和弦也是由大、小三和弦构成的。所以,为了在演唱实际作品时能更好地驾驭这些和声构成的多声部,大、小三和弦的发声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以往各大中小学合唱团的发声训练中我们发现,许多指导教师只偏重于大三和弦的单声部练习,而忽略了小三和弦和和弦的多声部练习。

在调式中,由于和声是通过不同功能的和弦连接所构成的,所以规则也是不同的。那么在实际作品中,主和弦可以形成以下几种形式(以G大调和g小调为例)。

谱例1:

通过在实际作品中呈现的主和弦形式,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多声部的大、小调式主和弦的发声训练内容。声部练习是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所以指导教师可以按照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这样依次叠加声部的方式进行训练。

(一)二声部大、小调式主和弦发声训练

三和弦是由根音、三音和五音所構成的,若想进行较好的二声部三和弦练习,教师就必须将和弦进行分解并纵向进行练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小字一组的C大调(c小调)位置起始至小字二组的C大调(c小调)位置结束来完成一个八度的训练。这样,学生可以完整地进行二十四个大小调式的所有主三和弦的练习。教师若想高效地训练学生,可以将主三和弦中的根音三音进行拆分和组合,结束音可以做自由演唱,让学生的气息充分、稳定地在每个音上运行。

谱例2:

教师也可以设计二声部对位形式的发声训练曲(小调同样适用)。

谱例3:

(二)三声部大、小调式主和弦发声训练

之前提到过,三和弦的结构恰巧包括三个音,这对三声部的发声训练是非常好的。我们可以利用三和弦的结构,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声部,进行从C大调位置上开始的和弦原位及转位的发声练习(小调同样适用)。

谱例4:

前面谱例3中提到的训练同样适用于三声部的训练,因为同一和弦结构做任意的多声部练习都是协调的。这样,无论是横向旋律声部还是纵向的和声声部,一直都保持在主三和弦的结构内,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主三和弦在横向与纵向上的和声特点。同时,由于和弦不断地进行转位变化,学生在三度和四度音程的转换方面能得到扎实的练习。

谱例5:

(三)四声部大、小调式主和弦发声训练

四声部的主三和弦在实际作品中运用时,通常是重复主音,也就是根音的声部。那么教师在训练中可以同样将重复根音的主和弦拆分进行练习,也可以将谱例5中的内容增加至四声部进行练习。

谱例6:

谱例7:

三、大、小调七和弦的多声部发声训练

在许多合唱作品中,为了使音乐更丰富、和声效果更加富有色彩,教师会使用一些七和弦来形成多声部的和声效果。七和弦自身的结构富有特点,它是由四个相隔的音叠加构成的,包含一个三和弦和一个七度音程,分别为根音、三音、五音和七音。七和弦原位所包含的七度音程,进行三次转位后会出现二度音程,那么这样的音程无论是从横向的旋律上看还是从纵向多声部和声上看,都是不容易解决的演唱难点。

在大小调式的合唱作品中,较多出现的是大小七和弦和小七和弦,而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七和弦中,更常使用的是大小七和弦。那么在平时的发声训练中,我们仍然要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地从横、纵两个方面来进行训练。

(一)二声部大、小调式七和弦发声训练

在进行七和弦发声训练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先从听觉上熟悉不同七和弦的结构特点。当然,和弦性质的具体内容是不需要学生去了解的,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这也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但是,聆听对于合唱团的每一个团员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先让学生多听多感受七和弦的特点,再进行演唱方面的训练。首先,将七和弦分解后进行单一的横向训练,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这里以大小七和弦为例,其他七和弦同样适用。

其次,我们也可以将谱例8中的旋律使用二声部对位的方式进行由C至A位置的训练。

谱例8:

(二)三声部大、小调式七和弦发声训练

我们可以按照两两组合和弦音的方式进行多声部的练习,开展根音与三音一组,三音与五音一组,五音与七音一组的单一和弦练习。

谱例9:

教师也可以按照三声部对位的形式来进行发声训练。

谱例10:

(三)四声部大、小调式七和弦发声训练

七和弦本身就包括四个音,无论是原位还是转位的形式,都包含了多种不同性质的音程,这对学生音高感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七和弦是可以使合唱作品具有丰富色彩的良好手段,那么要想在演唱实际作品时更好地把握每个声部的音准,教师就需要在平时的发声训练中有目的、有计划、层层推进与七和弦有关的四声部练习。在让学生多听多感受七和弦的前提下,首先进行较简单的单一多声部练习(这里以大小七和弦为例,其他七和弦同样适用),从小字一组的C位置向上进行训练。

谱例11:

其次,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四声部的卡农发声练习曲。让学生在纵、横流动的音乐中感受七和弦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这样学生在演唱实际作品时就可以很好地把握难点,也让教师在指导作品时事半功倍。

四、大、小调式色彩性和声连接多声部发声训练

教师只对学生进行纵向而单一的多声部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音乐的旋律必须是流动起来的,所以纵横交织的多声部发声训练对于实际演唱时要解决的难点更加重要。音乐是富有色彩的,不同色彩的和弦进行不同的连接,产生的音乐性格也是不同的。我们要让学生在这样富有色彩的音乐中去体验,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感受音乐的情绪。

(一)三声部连接和声多声部发声训练

教师可以在符合童声音域的范围内,在不同调性上进行大调式或者小调式的和声连接发声曲的练习。同时,也可以在旋律保持平稳的情况下进行从小字一组的C大调(c小调)至bB或B大调(b小调)的练习。

谱例12:

(二)四聲部和声连接多声部发声训练

在四声部的发声训练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三和弦与七和弦连接的发声练习曲。三和弦可以像之前提到过的那样,进行重复根音的设计,这样可以更好地与七和弦连接在一起,进行四声部的发声训练。

谱例13:

童声合唱中的多声部训练目的是让学生提高理解多声部音乐的能力。无论是高声部、中声部还是低声部,教师都要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所演唱的声部是一个旋律声部,每一个声部都同等重要,而不只是认为高声部是旋律声部,中低声部是伴奏声部。教师要不断地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将多声部的概念植入学生的大脑中,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多声音乐概念的演唱者。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诠释合唱作品。

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多声部合唱的能力,教师就要不断地在基础发声训练中进行研究,发现更好的训练方法,这样既可以让指挥者事半功倍,也可以让学生收获更多有关合唱演唱方法的知识。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童声小调谱例
“传术音乐”吉他教学(五)
乐器(2024年4期)2024-05-11 06:21:11
童声飞扬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夏 天(童声合唱)
轻音乐(2021年1期)2021-01-20 02:45:56
四 季 相 思
青年歌声(2019年6期)2019-06-26 09:17:18
思 夫
青年歌声(2019年1期)2019-01-24 07:53:08
五河小调
北方音乐(2017年21期)2018-01-25 02:22:25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艺术探索(2017年2期)2017-04-10 08:04:06
小调[六首]
诗潮(2014年7期)2014-02-28 14:11:15
综合性院校西方音乐史教材中的谱例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