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2019-09-10 15:31:46王行升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环节笔者

王行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一建议既给语文课堂教学搭建了框架,又给语文教师明确了教学任务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毋庸置疑,语文课堂既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又是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鉴于此,每位教师都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尽管每节课前,教师都会进行精心的备课,但一节课很难上到完美无瑕,总会有这方面或那方面的商榷之处。那么,这就要求教师上完课后有必要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准补救措施,再利用课下或辅导时间进行“亡羊补牢”。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以看出,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成长,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环节。这样,教师就可以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少留遗憾,甚至是不留遗憾。笔者根据自己长期坚持写教学反思的心得体会,总结得出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作用。

一、考查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教师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会预设课时教学目标,并且都会按照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预设,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本堂课的教材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特点等因素確定的,但上完一节课后再审视一下预定的教学目标,尤其是目标中的重难点部分是否全部突破,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反思。因为导致课时教学目标没有实现的原因有多种情况,比如没有把握好学生的预习效度,目标设置过多或过高;课堂探讨问题预设的难易度没有把握好,导致小组合作讨论环节出现争议,进程缓慢;文本内容太长,教学时间把握不准;课堂上的偶发因素等,以上情况可谓是常见现象。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教学反思来查找病因,进而进行补救整改。

以笔者教学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邓稼先》这篇文章为例。笔者把“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预设为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由于在指导学生通读课文、找事件、理思路来感受科学巨匠的献身精神花费大量时间,结果导致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因而就没有实现这一预期目标。上完课后,笔者就进行了教学反思,并将这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进行了笔记。于是,笔者就在当天晚辅导的时间进行了补救。

二、审视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君在谈到《喂——出来》这篇文章的教学构思时,提到“追求深度教学,教师要善导,要丰富导之方法,只有导的自然、及时、灵动、深入、无痕,才可能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情感品质在阅读中得以提升。”其实,王君老师说的“导”就是选准适合课堂教学的方法。学习诗歌体裁类文章时,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作文教学时,教师应重点训练学生写作。教学方法的科学与否就会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新授内容掌握的熟练程度。教师能否让学生学的轻松,有效理解记忆,科学的方法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笔者在教学《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时,发现学生总是掌握不了这两种文体的特点。课后,笔者对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发现这两种文体既区别又有联系。于是,笔者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比较阅读法,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抓住“铭”和“说”这两种的文体,采用比较阅读法与讨论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检验教学过程是否合理

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学生课堂学习的流程,是通过教学环节和步骤,体现教师的教学路径和学生学习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也是师生围绕文本共同研读的过程,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都要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实现。倘若教学过程是科学合理的,在问题的设计上也是有梯度、有层次的,那么这一节课下来,教学思路会清晰,教学重难点也会有所突破,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会循序渐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在衔接上磕磕绊绊,会给听者一种“别扭和梗阻”的感觉,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课后,教师就必须要进行课后反思,反思整个教学过程,问题主要出现在哪一个环节上,找准问题的症结,及时解决,以提高教学效率。

当然,教学环节也可以灵活设置,诸如先导入、后检查预习或介绍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师生借助问题探究文本,进行拓展延伸、教学小结,布置作业。其实,这些环节并不是固定不变,这要因课而异。

笔者在教学《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结合文后思考题速读全文,找出作者一共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这些事分别体现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分析完成后,再来介绍作者,补充作者在鲁迅的指导下取得了哪些成就,这又相当于对本文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增加了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熟悉程度。其实,反思教学过程就是再一次深化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过程。有了这样的反思过程,教师可以充分准备,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明显。

四、评价教学效果是否显著

教学内容,指教学过程中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教学内容是准备好了,但教学效果要达不到呢?如果在检测反馈阶段,发现学生掌握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值,那教师就有必要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在哪里,是教学方法不恰当,教学内容难度大,教学设计不够科学,还是问题设计存在问题等。

笔者在教学杜甫的《望岳》这首诗后,批阅学生的作业时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把“荡胸生曾云”中的“曾”写成了“层”。在教学时,笔者就已经强调了这两个字是通假字,但只是讲到两字通假,就没有过多的强调含义。针对这次检测反馈的效果,笔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于是,在评讲作业时,就这个问题作了重点强调:这两个字虽然是通假字,但现在官方审定标准用字时,也会把通假字当作标准用字,而不是采纳本字,因此默写诗句时仍然默写这个“曾”。这个细节的勘误,促使学生在以后文言文的学习中就会有意识地记住这个学术规定。这样一个小小的教学案例,就足以说明教学反思的作用,可以评价教学中学生掌握的知识熟练程度。

综上所述,教学反思要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思想深处,教师要重视其作用,并且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源,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不断地增进个人教学水平,践行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孙丽英)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环节笔者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32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学习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18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20:03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8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