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在情境脉络中真正发生

2019-09-10 15:31张慧敏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单元整体学科素养

张慧敏

摘要:以学科素养为指向,从知识本位走向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是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教师应立足小学英语课堂,运用完整的意义情境统领单元中各课教学,使课堂情境形成“打开双源—储备知识—情理并存—多元发展”之脉络发展;使整个单元既有关照儿童情怀的文本阅读课、也有立足‘做’的知识储备课、交往意义下的结构操练课、任务驱动下的综合运用课,以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生长、思维的发展、文化理解与文化自信。

关键词:单元整体;情境脉络;学科素养

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帮助其树立大理想,促进其境界提升、人格塑造以及英语运用能力提高,包含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每个维度都有其独特内涵,同时综合作用于英语教育的全过程。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以单元为构成要素,以话题为要素核心构成结构化体系。目前,教师教学中多以语篇学习、词句操练、综合运用为目的进行课时推进。然而,教师在推进时往往重单课知识目标而忽略了单课间的承接与连贯,不利于学生对话题、任务的整体认知与习得。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围绕单元话题,构建单元整体情境,以期使学生在连贯的情境中逐步建立较为完整的反映主客观世界及社会交际需求的知识系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一、单元整体情境脉络构建的原则

教师要着眼全局,用完整的意义情境将整个知识脉络、学习目标贯穿起来,使单元中各单课融合一体,使学生对整个主题线索、学习任务有清晰认识的同时还能目标明确、思维连贯。主题情境既是单课情境的有机整合,更是一种超越,教师应避免知识的简单叠加。主题情境中的各个单课均指向三个要点:第一,情境的统整,即各个单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统领下展开,课时之间相互接续;第二,学生的亲历,即学生亲身经历、亲自参与,因为儿童在其经验之中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第三,任务的驱动,即“做中学”,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和在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中可以让学习发生。学生在亲身体验的情况下,由语言材料的整合性认知,到情境中的阅读输入,再到有意义的操练,最后达成基于生活需要的综合输出。基于此,笔者对单元中四个重要节点课展开教学尝试,实施路径为“关照儿童情怀的文本阅读—立足‘做’的知识储备—交往意义下的结构操练—任务驱动下的综合运用”,以情境为研究视角,对单元情境脉络进行解构。

二、单元整体情境脉络铺设实施规划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7 Chinese Festival呈现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四大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特色食物和风俗活动,要求学生能听懂、会朗读、会用特定句型、会口头及书面描述,单元整体情境脉络铺设实施规划如表1所示。

三、单元整体情境脉络的实践路径

首先,笔者创设了“Mike来中国访问,我们需要接待他,让他了解我国的节日文化”这一单元情境来统领各单课教学,使四个课时的教学情境接续起来,最终实现学生语言能力、逻辑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提升,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文化自信。四个情境场景分别创设为接待员竞聘、接待员培训、访谈室采访、享节日乐趣,引导学生沿着清晰的情境脉络学习是各单课的旨归。为此,笔者边确立情境的属性边引导学生学习,做法如下。

(一)关照儿童情怀的文本阅读课:构建打开“双源”的情境

关照儿童情怀是指情境教学应抓住儿童的动机点、契合兒童的兴趣、反应儿童的生活经验。Mike是英语教科书中的重要角色,深受学生欢迎。课堂伊始,课件播放Mike的问候,声明需要大家陪伴,教师顺势宣布需要招聘接待员。在此情境中,学生阅读文本,学习相关词语,最终达成单课目标,即拿到接待员资格证。打开“双源”指的是打开学生的“背景源”与“动力源”。本课课题为中国节日,文本中介绍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及重阳节四个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笔者播放微视频,在一系列镜头下呈现这四个节日,其中有些画面再现了学生的生活场景,有效连接学生的生活与课堂学习。生活味浓厚的学习场景能够使学生生成动机、需要、好奇心、意义感等,是牵引学生深度参与学习的动力源。基于用英文对中国节日描述的好奇,基于要陪同Mike的需要,学生通过深入阅读、提取信息、信息加工、信息表达,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别整理节日出时间、食品以及活动内容,并做到熟读、感知文本,再读、理解文本。

(二)立足“做”的知识储备课:构建包涵知识的情境

对于儿童来说,知识往往是枯燥的。如果我们将视角从知识本身转移至“知识用来做什么”,则知识仅仅是做事情之前的一种储备,是认知心理学中“解决问题的算子”之一。教师将知识用情境包裹起来,可以赋予知识以生命力。本课时中,笔者接续上一课时情境,设置了“接待员培训”这一情境,让学生体验“上岗”的喜悦,同时基于对“岗位”的责任,积极投入到知识学习中。在“上岗培训”中,十二个月份名称、时间及中西方各大节日名称都作为必修内容被“接待员们”一一掌握。

(三)交往意义下的结构操练课:构建“情理”并存的情境

学习者都曾有利用同一结构套用不同单词反复替换的学习经历,该种替换练习是必需的,却是机械的。为了赋予“操练”以真实的意义,笔者依然承接单元情境,创设了“节日访谈室”,利用“记者”与“被访者”之间真实存在的信息,让词句操练在彼此交往中有意义地发生。

1.代入角色,激活情感体验

如果教师不能准确把握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就不能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育人价值是指某个学科的课程内容除了使学生学习某些学科知识和发展学科技能之外,还要促进学生在心智能力、情感态度、思想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节日访谈室中,Mike需要使用本课句型“When is ...?”“Which festival do you like?”进行访谈,而被访者则需要使用本课重点词汇“月份词汇”回应答句。为了挖掘个性化思维空间,笔者特别增设问题“Why?”,请“被访者”说出喜欢该节日的原因,“被采访者”为了顺利回应,首先要巩固十二个月份词汇。与此同时,“被访者”皆需成为教材中出现过的角色,如白雪公主,小猫Sam,老鼠Bobby,李老师等人物。换位思考,做一次“别人”,结合人物背景合理想象,“访”出一席席暖心的话,“谈”出一幕幕打动人心的片段。访谈摘录如下:

S:Good morning, I’m Big White.

S: Good morning, I’m Miss Li.

S:When is Mid-autumn festival?

S: It’s in September or October.I like it because I can eat moon cakes.

S: Which festival do you like, Miss Li?

S:I like Teachers’ Day. It’s in September.

S: How about you, Mike?

S:I like Christmas, because we can see Father Christmas.People in our country all like it.

2.关注本质,凸显理性价值

情境创设既要重情趣又要重知识,关注英语学科的本质,保留情境理应承载的价值。学生在组内彼此访谈时,从客观事实出发,合理且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改变了机械操练这一流于形式的活动。这个情境让学生可见、可触、可学、可感,使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当理性认识发挥作用,学生能发现规则、有意识地利用语言规则,也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语言,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在这一单课中,学生经过回顾文本—聚焦词句—展开想象—思维碰撞的学习过程,置身情境中,将所学句型举一反三,与各个节日相关联,同时生发情感,学会体悟理解他人,获得自信。

(四)任务驱动下的综合运用课:构建多元发展的情境

英语课堂应将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当中,学生由学习语言的主体转变为使用语言的主体。单元教学中的最后一课最能体现综合性、运用性,笔者将这一课型定位为“任务驱动下的综合运用课”,具体学习步骤为:问题呈现—活动策划—合作筹备—循序完成。

本堂课中,“Mike”走入“中国节日园”,深入体验中国传统节日,学生以传播文化为任务,展开系列活动。作为小小外交使者,学生负责在“中国节日园”内接待“Mike”这位国际友人,使其领略我国传统文化,从制作海报到模拟接待,學生真正将英语“用”起来。

1.问题呈现——从学习知识到解决问题

生活情境中问题的解决是学生运用语言的载体。问题情境将本质性问题暂时转化为驱动型问题,课堂中若有实际问题产生,则赋予“语用”真正意义。面对制作节日海报这一活动,小组成员通力配合选定介绍的节日,每人设计一项节日活动,用一句话写下来并简单画一画、读一读。经过商讨,按照合理的顺序将活动小笺粘在海报底板上,可稍加装饰。学生经历了思、写、读、听、商、说、做一系列活动,最终达成目标。

2.活动规划——从知识叠加到深度加工

解决问题的步骤需要筹备的过程。筹备并非孤立的进行知识堆砌或进行听说读写的叠加组合,而是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基于问题解决的观察、记忆、分析、选择、沟通等思维活动的融合。合作既有任务中的分工要求,也是形成高质量问题解决策略的有效方式。因此,基于相互协商的小组合作应有适当、有效的情境支撑。本课中需要小组协商制定活动安排,为海报中的活动加上准确的时间、地点,形成接待方案,并口头介绍。如First, we make dumplings together at eight in the morning.(首先,我们早晨八点一起做饺子。)策划接待方案,学生需考虑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地点迁移的便捷性、活动时长的估测等。有的小组将交通工具、费用也设计进去,有的小组安排了赠送礼物、合影等活动,充分展现了学生思虑之周全,待人处事之礼貌,这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生活经历的体现。

3.成果展示——从结果追求到过程建构

英语固然要讲得漂亮,让人听着舒服,但更重要的是要把英语看成是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同时使英语教学为人的成长和素养提升服务。任务完成,形成作品,是项目驱动的应然结果。作品展示与评价,使学习者达成最终学习目标。作品既包含手工类,也包含语言类等,其中所能反映出的思维轨迹已远远超出英语语言本身。本课时最后一个环节是各组成员根据接待方案发挥想象,表演接待场景。在模拟接待活动中,学生需打开想象空间,结合生活经历,创编小剧,模拟接待过程。如何与Mike这为国际友人沟通,如何礼貌地邀请、介绍、询问,如何安全、高效地进行一系列接待活动,是否遇到文化冲突又如何解决…… 都在学生的考虑、设想范围内。笔者从这个活动中,真正看到了学生的成长。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在整个单元学习中,我们可以把学生的思维轨迹看作是一个思维发展的时间线,它记录了学习者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历程:从对问题的准确分析,到对支持问题解决的已有知识体系的梳理;从对可能解决方案的分析,到确立最终方案;从对所需信息的分析,到形成最终的结论。在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中,教师应努力创设真实、完整的情境展开英语单元教学,以促使学生做中学、用中学;挖掘出推动学生成长的关键点,可以有的放矢,持续发力,培养完整的“人”。

参考文献:

[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M].上海:上海出版社,2014.

[3]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鲁子问.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高慎英.体验学习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王瑜.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英语情景教学法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4).

[7]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8).

(责任编辑:孙丽英)

猜你喜欢
单元整体学科素养
也谈“单元整体”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应用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单元目标教学操作
新版译林英语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英语单课有效教学探讨
单元整体教学,提升语文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