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比较 探寻表达奥秘

2019-09-10 07:22陈菊
山西教育·教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侧重于雷暴诺贝尔

陈菊

比较,是训练思维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于语文学习而言,不仅要学习相关知识,更要充分发挥其例子作用,借鉴表达技巧。通过对两篇同类文本进行比较借鉴,不仅有利于准确把握文本主题,还能助力学生掌握表达技巧。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与《诺贝尔》这两篇课文,无论是内容安排,还是叙事表达,都有相似之处。本文以这两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课题、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从中探寻表达奥秘,为其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一、比较课题,感知表达精准性

课题是文眼,是作者表达的精华所在。研读《天火之谜》《诺贝尔》这两篇文章,从其内容来看,写的都是一位世界著名科学家为了追求真理,不断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但对这两篇课文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两文在表达上还有所差别。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题目进行比较。《天火之谜》这篇课文题目的中心词为“谜”,侧重于叙事,帮助学生揭开天火的秘密;而《诺贝尔》这一课文课题是人名,其文本重点是写人,侧重于介绍人物事迹。

我认为,基于课题的比较,是建立在文本特质之上的。同是叙事性作品,相似的内容、不同的表达,侧重点亦不尽相同。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素养,引领学生关注语言表达。而学生只有在比较中学着判断和选择,从而聚焦核心段落,在聚焦中深入文本,且读且思,才能引发思维向更深处发展。

二、比较内容,感知文本共同性

从主题来看,两篇课文都是重点介绍科学家事迹的,都承载着激发学生学好科学、培养热爱科学的重任。

这两篇课文从其内容来看,都有相似之处,都是写了一个科学家,即富兰克林与诺贝尔;都是写了一件發明实验,分别是进行风筝实验、研制炸药;其结果都是成功的,都是富有极大危险的,富兰克林在雷雨天气里,成功捕捉了“天电”,诺贝尔在多次危险实验中,发明了固体炸药。总而言之,针对这两篇课文内容,其中最大的共性特点,就是写人叙事。

三、比较短语,感知主题相异性

从其内容来看,两篇课文语言相对简单,而且通俗易懂,学生只要认真阅读几遍,就能明白其中的大概意思。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主题,学会概括文本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迅速阅读文本,然后对短语或小标题进行比较。这样不仅便于实现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而且还能对文本内容形成整体感知,为其下一阶段比较学习创造条件。

经过阅读,学生从概括提炼的短语中发现,虽然都是写人叙事,但其侧重点各有不同。《天火之谜》一课概括的短语主要为:雷暴可怕、探究雷暴、避开雷暴。经过比较,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这三个短语都有一个共性词,即“雷暴”。将这三个短语联系起来看,它们讲述了一件事,符合故事的三要素,其中“雷暴可怕”是事情起因,“探究雷暴”是故事经过,而“避开雷暴”则是故事结果。由此可知,这篇课文重在叙事。

而《诺贝尔》这篇课文,对其研读概括提炼的小标题分别为:授奖仪式、发明炸药、遗嘱设奖。与《天火之谜》相比,没有中心词,但这三件事之间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诺贝尔。由此可知,这篇课文是围绕诺贝尔写的,侧重于写人。再次引导学生分析这三件事,就会发现其文章写作结构是首尾呼应,即在文章开头点出人物成就及其影响力,在结尾处再次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四、比较实验,感知描写侧重性

综上比较可知,两篇文章虽都是写人叙事,但其侧重点不同。《天火之谜》侧重于叙事,揭示“天火”实验过程;而《诺贝尔》虽也有叙事,但更多是通过叙事表现文本人物的人格魅力。这两篇课文,虽然作者都选择了描述实验,但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上却有很大差异。

经过比较,学生很快发现,这两次实验的不同点在其篇幅与实验过程,《天火之谜》风筝实验侧重于实验本身,较为具体详细;而《诺贝尔》炸药实验则侧重于描写诺贝尔,对于实验而言,只呈现了部分片段。针对这两篇课文的实验段落,教师可以采用从扶到放的策略,精讲一篇,略学一篇。本文结合实际,精选了《天火之谜》最精彩的片段,其教学过程如下。

先联系科学小实验,引导学生回想实验过程,从中得出结论,即实验准备、过程与结果。结合风筝导电实验,引导学生按顺序将其划分;而实验步骤,课文中描述不太清晰,有些句子属于环境描写,不少学生无法一下子准确判断,教师可以采用“掐两头、留中间”的策略,引导学生找出实验结果。接着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找出实验准备的内容,最后余下的都是实验过程。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便于学生理清文本内容,而且能掌握文本主题,实现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度对话。

实验过程是文章的重点,教师可以让一名学生先行复述,以便让他们大致了解实验过程。接着进行提问,让学生思考具体实验过程,然后进行分组讨论,交流看法。而教师需要在小组间巡视,注意倾听不同声音,并适时参与点拨,鼓励不同意见交流;最后各小组推荐代表进行汇报交流。经过这一辨析,学生很快达成意见,其实验过程可以概括为“麻绳带电”“电流通过”“手臂发麻”三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查遗补漏,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即“突然”“这时”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分别找到第二步与第三步的开始。

比较只是一种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从中借鉴表达技巧,继而进行迁移内化。同样对于实验过程来说,教师帮助学生理清实验步骤,主要是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以便理清其写作思路,为下一阶段学生积累内化运用做好铺垫。因而对于学生而言,理清实验步骤,仅仅是第一步;下一阶段,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内化。在学生无法深层次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时,教师可以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进行品析体会。

经过系统学习,学生就能从中发现,文章侧重于写事的,一般都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而且叙述都较为完整具体。但是针对写人的,却有所不同。比如《诺贝尔》这一课,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体会。具体来说,可以通过问题“《诺贝尔》这一课也是这样叙述的吗?”以此过渡到《诺贝尔》课文第二段。通过讨论自学,学生很快发现,与《天火之谜》一课注重情节完整不同的是,这一课更多侧重于诺贝尔个人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即:“这两篇课文,都是描写实验,为何其表达方式有这么多差别?”以此让学生感知写事与写人之间的差别,接着顺其自然过渡到《诺贝尔》这一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自学,从中勾画出关于诺贝尔的动作、心理以及神情的句子;接着通过朗读品析等方式感知人物内心的紧张、激动;再比较分析,让学生从中感知作者的表达技巧,继而明白文章的表达方式都是为文本主题服务的。

总之,比较是一种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针对《天火之谜》《诺贝尔》这两篇课文内容形似、表达侧重不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多维比较,不仅便于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主题,还能从中借鉴表达技巧,推促深度思考,为其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

(责任编辑 张 妤)

猜你喜欢
侧重于雷暴诺贝尔
新德里雷暴
享用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镇痛成果
马虎先生
妈妈是一座山
牙克石市图里河地区雷暴特征统计分析
2019年诺贝尔颁奖
文学的两股劲儿
炸药大王诺贝尔
1961—2012年西宁地区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1957—2013年莘县雷暴气候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