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璇 黄侃
摘要:思维导图是促进英语词汇学习的有效路径。一词多义思维导图,有助于梳理词性与词义;词汇搭配思维导图,帮助了解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上下义关系思维导图,可加深对语义关系的理解;词根、词缀思维导图,有效联想相关的词根、词缀知识;综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词汇综合复习。
关键词:思维导图 词汇教学 教学实践
思维导图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记忆之父”东尼·博赞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它具有以下特征:图文并茂,色彩丰富;线条清晰,粗细有别;由中心向外发散;只用关键词,言简意赅。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思维导图是促进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理论依据
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之所以可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因为它符合学生对词汇的认知过程。
第一,比起抽象的文字符号,生动有趣的图像更容易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英语词汇为例,不论是表达具体意义的词汇(如apple),还是表达抽象意义的词汇(如happiness),都可以在大脑中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储存,以联想的方式进行提取。
第二,根据“左右脑分工理论”,思维导图将左脑负责的词汇、逻辑、顺序、线性感、分析等抽象思维和右脑负责的色彩、想象、空间感等形象思维相结合。在记忆单词的过程中,使用全脑进行思维,效果会更好。
第三,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将知识建构在自己的经验或已知的内容基础上。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可以不断地将新旧词汇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词汇网络。
因此,英语词汇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分类、联想等词汇学习策略,更好地构建自己的词汇脉络。
二、教学实践
词汇学习包含语义(字面义和引申义)、语义关系(搭配、同义、反义、上下义词)、语音、拼写、词根、词缀等。笔者从上述方面入手,开展思维导图教学实践。需要说明的是,首先,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词汇间的关联应合理,同一个分支要使用同一种颜色;其次,并不是所有词汇项目都需要添加图片,只需对较难理解的概念添加图片进行解释说明。
(一)绘制一词多义思维导图,梳理词性与词义
初中阶段,一词多义的单词十分常见。同一个单词的不同词性、词义会出现在不同的教材、单元,甚至是同一个文本、同一个句子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关注一词多义现象。如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九年级下册Unit 2 Reading板块Neil Armstrong中有这样一句话:
He said the famous word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as he stepped out onto the Moon's surface.
绘制的step词性、词义思维导图见图1,其绘制过程和教学片段如下:
师Pay attention to the two “step” here. Are they the same?
生No.
师What are their differences?
(教师板书中心词汇“step”。)
生The first “step” is a noun, it means “步伐”. The second “step” is a verb, it means “迈步”.
(教师在中心词汇“step”的左右两边延伸出两个分支以表示它的两个词性。)
師When “step” is used as a verb, how can we use it?
生Step on the moon.
生Step into water.
(教师在表示动词的一侧延伸出新的分支,将这两个搭配体现出来。)
师When “step” is used as a noun, how can we use it?
生Climb the steps.
(教师在表示名词的一侧延伸出新的分支,将该搭配体现出来。)
师Have we learned other meanings of “step”?
生It can also mean “步骤” and “台阶”.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step”作为可数名词的一侧继续延伸出相应的分支,一张以“step”为中心词汇的思维导图便绘制完成了。)
一词多义的单词往往包含不同的词性。通过这张思维导图,“step”的不同词性与词义以及相应的搭配一目了然。且随着对该单词其他词义的学习,学生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添加新的分支。
(二)绘制词汇搭配思维导图,了解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
词汇搭配涉及动词和宾语的搭配、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动词和介词的搭配等。《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中,语言知识的五级标准明确要求学生“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如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4 Reading板块 My cousin and DIY中有这样三句话:
①He once tried to put in a brighter light in his bedroom, but he made a mistake.
②Another time, he wanted to put up a picture on his bedroom wall, but he hit a pipe and filled the room with water.
③He then spent five hours putting up the shelf on the wall.
绘制的动词put与介词搭配思维导图见图2,其绘制过程和教学片段如下:
师In these sentences, we can see some “put” phrases. What are they?
(教师板书中心词汇“put”。)
生Put up, put in.
(教师向中心词汇两边分别延伸出“up”和“in”。)
师What objects can come after “put up”?
生Put up a sign, put up hands.
(教师在“up”分支上延伸出“sign”和“hand”两个词,并配上相应的图示。)
师Do they mean the same?
生No. “Put up a sign” means “张贴标志”, and “put up a hand” means “举起一只手”.
(教师在这两个分支上标注中文意思。)
师What object can come after “put in”? And what does it mean?
生Put in a light. It means “安装一盏灯”.
(教师在“put in”分支上延伸出“light”以及“安装”,并画出简笔画。)
师Can we add some more prepositions to “put”? Can you use the mind map to show the phrases and the meanings?
(教师请学生上台按照已有的样式,画出新的分支,如“put on clothes”“put away toys”等。)
词汇搭配思维导图清晰地体现出和put搭配的介词,以及与动词词组搭配的宾语;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已有的知识拓展此思维导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促使其主动在脑海中构建相关词汇网络。当然,教师也可以提醒学生,该动词还有很多其他搭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
(三)绘制上下义关系思维导图,加深对语义关系的理解
上下义关系是重要的语义关系之一。由于思维导图具有清晰的层级关系,因此它很适合用来梳理、展示上下义关系。例如,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5中,围绕music这个主题谈到了不同的乐器(如drum,guitar等)、音乐种类(folk,country music等)和音乐家类型(composer,pianist等)。相关思维导图见图3,其绘制过程和教学片段如下:
师In this unit, we talked about “music”.
(教师将中心词汇“music”以一个音符的形式画到黑板上,此为一级词汇。)
师What different aspects of music did we talk about?
生Musical instruments.
生Different types of music.
生Different musicians.
(教师将“instruments”“types”和“musicians”这三个词汇作为三个分支,從中心词汇延伸出去。此为二级词汇。严格说来,“type”并不是“music”的下义词,但是为了方便整理,将其放在二级词汇的位置。)
师What musical instruments do you know?
生Guitar.
生Piano.
生Violin.
生Drum.
(教师将这四个词汇在“instruments”这一分支上延伸出去,并根据情况配上适当的图示。此为三级词汇。)
师What are the musicians who play these musical instruments?
生Guitarist, pianist, violinist, and drummer.
(教师在“musicians”这个分支下写上这些词汇,再通过线条将乐器和音乐家类图3型联系起来,并且有意将以“ist”结尾的词写在一边,将以“er”结尾的单词写在另外一边,且注意和“musicians”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此为四级词汇。)
师What are the 5 types of music we learned?
生Folk, country music, jazz, rock and classical music.
(教师在“types”分支上延伸出这五个分支。此为三级词汇。)
师And can you name some famous works or famous musicians of them?
(教师请学生在相应的音乐类型分支上继续延伸出新的分支,对其代表作品或音乐家进行列举。)
师What are Taylor Swift and Tan Dun?
生Taylor Swift is a singer, and Tan Dun is a composer.
(教师将“singer”和“composer”写在“musicians”这一分支靠近“drummer”的位置,并用线条将人名和音乐家类型联系起来。)
师You see, I have divided the words for musicians into two groups. Why do I divide them in this way?
生Because “guitarist” “pianist” and “violinist” have “ist”, but “singer”“drummer” and “composer” have “er”.
(教师将“ist”和“er”这两个分支补充在“musicians”和具体的职业之间。)
这张上下义词思维导图,不仅清晰地展示出和“music”相关的四级词汇的上下义关系,还把相关的词汇通过线条联系在一起。这既帮助学生理清了语义关系,又加深了对词汇意义、相关概念的理解。
(四)绘制词根、词缀思维导图,联想相关的词根、词缀知识
在单词上添加不同的前缀和后缀,可以形成新的单词,这是英语基本的构词方法之一。《2011版课标》中,语言技能的五级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教师既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梳理具有相同功能(如表示否定、变成名词等)的词缀,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从一个词根或词缀出发,无限联想与其相关的词根、词缀。以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九年级下册Unit 4 Reading板块Moving to Mars为例,对“However, the spacecraft would travel so fast that the journey to Mars might be quite uncomfortable”一句中出现的生词uncomfortable,绘制的思维导图见图4,其绘制过程和教学片段如下:
师Let's look at this word. It is made up of three parts. What are they?
生“Un” “comfort” and “able”.
师Yes. We call “comfort” the root, “un” the prefix, and “able” the suffix.
(教师在黑板上先写出中心词汇“comfort”,接着向左延伸出否定前缀“un”,向右延伸出后缀“able”。)
师We know “un” means “not”. What other roots can come after “un”?
生Happy.
生Like.
(教师以“un”为中心词汇,将学生补充的答案写在由其延伸出的不同分支上。)
师Good. Now we have “unhappy”. Can we add a suffix to it?
生Unhappiness.
(教师再以“happy”为中心词汇,延伸出“ness”。)
师“Dis” also means “not”. Can you add some roots to it and some suffixes to the roots?
(教师请学生在黑板上依照先前的样式,在“dis”分支上继续发散。)
这张词根、词缀思维导图,由词根“comfort”出发,在添加词缀的过程中,又不断以添加的词缀作为新的中心词,继续进行发散,充分调动了学生大脑中相关的词根、词缀知识,不断扩大知识网络。
(五)绘制综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词汇综合复习
以上示例分别服务于词汇教学的不同方面。实际上,教师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上述方面结合到一起,对一个单元甚至几个单元的词汇进行综合梳理。以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1词汇梳理为例。在结束Unit 1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项家庭作业:
以“friends”为中心词汇,按照合理的思路,尽可能地将本单元单词表中的词汇绘制到一张思维导图当中。学生完成作业后,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并对自己的思维导图作品进行解释说明。
现就其中一幅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作品进行说明:
首先选定中心词汇friends,由它想到了本单元涉及的描写朋友的三个主要方面——looks(长相)、personalities(性格)和future plans(未来计划)。
在looks这个分支上,分为in general(总体描述)、face(脸型)、eyes(眼睛)、hair(头发)、height(身高)、weight(体重)这几个方面(上下义词),并再次进行发散。如由表示方形脸的square想到了它的另一个意思“广场”(一词多义),由fat想到了slim(反义词)。此外,从fat和slim还联想到了它们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这是本单元所涉及的语法内容。在personalities这个分支上,延伸出honest(诚实)、generous(大方)等8个表示性格的词汇(上下义词),并继续发散、联想到课文里的一些相关表达。在hardworking(勤奋)和humorous(幽默)两个分支上所进行的几次发散,还表现了几组词汇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最后在future plan这个分支上,延伸出本单元涉及的几个表达职业类型的词汇。
该思维导图覆盖了本单元绝大部分生词,并且关注到了上下义词、一词多义、反义词等诸多方面。这样的作业设计,除了可以帮助学生对词汇进行梳理,还辅助学生复习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语法知识,并为本单元的话题写作做了铺垫。
参考文献:
[1] 〔英〕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卜煜婷,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2] 宋莹.思维导图: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3]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陳传英.思维导图在《牛津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