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冬怀 刘源
摘要:学习诊断系统是当代学习分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校及教师提供的一套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个性化教学辅助工具。学习诊断系统能够帮助教师建立基于数据改进教学的机制,能够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撑。教师根据统计结果,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及调整,提高教学实效。基于学习诊断系统视角下的走班分层教学,对于学校而言,可以总体把控教学状态;对于教师而言,可以精准聚焦教学目标;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关键词:学习诊断系统;走班;分层教学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个性化学习”应运而生。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更新,使得教师教学方式不断发展变化。“走班制”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组织形式,符合新课改所提倡的教育精神,为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学习搭建了实施的平台。一种教学形式是否有效,是否能够不断得到优化和改进,需要从有效的反馈系统中获取信息,并把反馈信息用于教学实践指导。“学习诊断系统”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分析和翔实的反馈报告,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一)“学习诊断系统”的优势
学习诊断系统是当代学习分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校及教师提供的一套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个性化教学辅助工具。学习诊断系统能够帮助教师建立基于数据改进教学的机制,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撑,为每一个学生建立电子学习档案,让学生实现“导弹式学习”。同时,助推教师“教学设计”专业能力的提升,帮助学校建立校本题库,实现教师的专业减负。
(二)“学习诊断系统”的作用
基于以上学习诊断系统的优势,我校引入使用“必由学”学习诊断系统。这套教学诊断系统最大的作用是能够帮助教师实施以目标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该系统吸纳了布鲁姆、马扎诺等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精华,教师可以根据该系统提供的一系列数据,结合新课改精神和课程标准要求,做好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设计出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任务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检验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走班分层教学的评价依据
实施走班制分层教学后,由于教学有了层次的区分,每学期每个班级的学生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使得评价内容变得更为宽泛,要求评价方法更为复杂。我们在组织实施走班制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从评价的阶段性讲,主要有两种评价方式:一种我们称之为前测性评价,也就是在走班前进行的评价;另一种我们称之为后测性评价,即在走班后进行的评价。前测性评价为分层编班提供依据,后测性评价通过与前测性评价的比较,让师生了解并评价其教学水平和学业水平的进展情况,同时也为学生流动或重新分班提供参考。
(二)“学习诊断系统”的评价功能
我校使用的“必由学”学习诊断系统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明确的评价反馈数据。学习诊断系统能够利用云计算实时生成最新的数据报告,节省了教师统计分析测试数据的时间。教师可以用在教与学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来诊断教与学目标的达成度,并对目标未达成的原因进行数据方面的统计分析。同时,“学习诊断系统”采用了数据可视化的方式,使复杂的数据分析结果具有友好性和可理解性,便于对数据分析结果的理解与运用。教师根据统计结果,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及调整,可以提高教学实效。
(一)学校层面:总体把控教学状态
对学校而言,“学习诊断系统”可以帮助学校明晰各层次、各班级之间的差异。基于“学习诊断系统”,学校可以建立基于数据改善教学的机制,创建学生电子学业档案,建立丰富的学习资源库、错题集。引入“学习诊断系统”后,学校真正做到了实时关注学生学业的发展情况,准确快速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
如图1所示,图中清晰地呈现了同一个班级各个学科的目标达成度,教师可以快速地找到该班的薄弱学科。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2017级01班与2017级02班存在差异,教师可以据此分析两个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精确化的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
(二)教师层面:精准聚焦教学目标
对教师而言,“学习诊断系统”可以帮助教师实现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研究,实现个性化教学,实现基于成绩的分层教学和基于目标达成度的分组教学,帮助教师实施以目标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如图3所示,教师可以根据图3的数据进行教学研究,为学生制定精准的考前复习方案。如图4所示,针对具体知识点进行统计分析,教师可以把知识点与学科课程标准进行对照,查找不足,从而对教学计划进行修正和补充。关注每个层次學生对同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本层次的教学进度与教学策略。如图5所示,气泡图可以让教师直观地了解各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气泡越大表示目标完成得越好,红色气泡表示未达成目标。教师应尤其要关注低认知维度上的小红色气泡,其对应的目标提高速度最快。
(三)学生层面: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对于学生而言,可以通过账号登录查看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可以通过与他人比较进行自我诊断、自我改进,有目的地对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必由学”系统在云端自动生成目标达成度、认知及知识维度分析、学生作答分析、成绩分布等多个模块、多项指标的学习分析报告。为每个学生建立个性化电子学习档案,包括得分情况、题型掌握情况、知识点掌握情况、能力点掌握情况、每道试题的掌握情况、历史成绩、错题集,向学生反馈七大方面的数据。其中,错题集包括原始题干、知识点、答案解析和学生初始作答痕迹,这种设置在节省学生整理错题时间的同时,还定期提示学生打印错题集以便进行巩固训练。
如图6所示(图中仅截取部分知识点),“学习诊断系统”在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中,以雷达图的形式向学生反馈其各类知识点掌握情况的直观对比。各定点代表本次测试涉及的所有知识点,越靠近顶点代表知识点掌握越好。蓝色代表本人情况,黄色和绿色分别代表班级和学校学生的平均作答情况。通过雷达图,可以使学生了解本次测试在哪些知识点上存在问题并针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学习。这种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了从“散弹式”学习到依据精确化数据进行“导弹式”学习的转变。
借助“学习诊断系统”,教师能够更好地在运用统计测量、学习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的过程中,建立细致的课堂教学“及时反馈机制”。教师可以通过在教与学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来诊断教与学目标的达成度,对未达成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实时调整、改善教学策略。只有使教与学得到持续的改进,才能实现走班分层教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开香.探析分层走班制的应然态、实然态和必然态[J].教育探索,2012(1).
[2]许庆豫,卢乃桂.我国教育分流分析[J].教育研究,2001(03).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