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学生打开数学大门的金钥匙

2019-09-10 12:34杨玉霞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主动探究人文关怀

杨玉霞

摘要: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它明确指出了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好的数学问题,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巧妙地将学习目标置于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一)质疑,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

(二)质疑,是学生个性张扬的体现;

(三)质疑,是学生知识创新的动力。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开放的教学环境,细腻的人文关怀”等形式,激醒学生自我设问的天性。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给予学生质疑机会,让学生拿着“质疑”这把“金钥匙”,去开启数学的大门。

关键词:提出质疑   引发冲突    主动探究    人文关怀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它明确指出了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而数学作为一门思维开发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数学问题更是一个主导因素,好的数学问题,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巧妙地将学习目标置于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在实际教学中,新课改的实施虽然让许多老师摒弃了长久以来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旧习,却又往往容易走近满堂问的新误区――数学问题成为老师的“专利”,又成了课堂上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新束缚。

曾读过这样一篇报道:几位中外的教育专家在听了北京一位特级教师的课之后,几位中方领导对那位教师课堂结构设计的巧妙,课堂问题的针对性以及学生们对答如流的表现给予高度的肯定。但几位外国专家沉思良久之后问道:“既然学生对这课堂课没有问题,又能答得这么准确,那为什么讲这节课呢?”

爱因斯坦认为: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而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引发认知冲突,才会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实现知识再创造,并从中感受学习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质疑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

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学生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问题,是活动的载体,学生的数学学习应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问题是活动的前提,没有问题的探究是盲目的。学生对新授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在对知识提出了质疑的同时,也确定了探究的目标。

例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中,我用三个颜色不同,大小相等的圆来引导学生质疑:这几个圆形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一样大吗?引导他们带着疑问动手剪一剪、比一比,大小相等的三个圆的1/2、2/4、4/8的大小,再根据比较结果每人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自己根据自己的问题去探究、解决、汇报、交流。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兴趣盎然,而且于有的同学提出的问题还很有针对性……有了认知冲突,明确自己想要知道什么,就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究欲望,产生探索意识,实现了学生学习真正的自主性。

(二)质疑,是学生个性张扬的体现

《标准》中提出:“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我们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必也不能强求思维的一致性。学生们原有认知水平的不同,导致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理解的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构建一个个自己设计好的问题圈,让学生按顺序去钻,或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更好的发展,而且抑制了学生对问题解决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孩子们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认知水平的不同,从不同角度质疑,用不同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体现数学的真正价值。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6-10的加减法”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后,举例提问并列一个算式,在此基础上,以“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能从风筝的个数,孩子性别的不同,表情的不同,大树小树的不同等多个角度提出问题并列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的方法,也让学生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数学。

好的数学问题,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巧妙地将学习目标置于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爱迪生凡事爱问个为什么,才有了以后那些伟大的发明: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是源于那个最常见的问题:苹果为什么会下落?一个会质疑的学生往往是一个最有头脑,最有创造力的学生。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那个有趣但引人思考的圆圈测试,是呀,孩子们的创造力去了哪里?是教师教丢了它们?我们中国孩子的创造力为什么远远低于美国孩子?原因就在于中国衡量教育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孩子教得没有问题了,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了更多的问题。所以中国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创造力和想象力就越差。而美国学生却恰恰相反。

有的教师在把质疑的权力交给学生的同时,怕学生“想不到”、“不会问”。其实,学生由想不到、不会问到想得到、问的好是一个思维得到训练,不断碰撞出智慧火花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是学生不断质疑、不断进行知识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这个过程的同时,自己亲手扼杀了自己努力想要培养的学生对知识再创造的能力。

可见,要想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掘,思维能够创新,讓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开放的教学环境,细腻的人文关怀”等形式,激醒学生自我设问的天性,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给予学生质疑机会,让学生自己拿着“质疑”这把“金钥匙”,去开启数学的大门。

参考文献:

[1]张程程. 小学数学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A]. .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2]柴晶. 小学数学课堂的质疑[N]. 发展导报,2019-04-12(017).

猜你喜欢
主动探究人文关怀
构建高效复习课堂的教学研究
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过程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探究
语文课堂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