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泽东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建议:“要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为重,提倡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读整本的书。”如今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整本书阅读已经由当初的简单性提倡转为将整本书阅读列入到常规课程中来。提升小学生尤其是高年段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学重点,本文笔者从好读书、读好书和会读书三方面入手,探究提升小学高年段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小学高年段 整本书阅读 阅读能力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5.094
本文从小学高年段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着手,从好读书、读好书和会读书三个方面,提出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有效路径。
一、“激活”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因子,培养“好读书”
哲人有言:兴趣是一个人学习和工作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就会引发求知欲,进而化“硬灌式”被动学习为“渴求式”主动学习。由此可见,“激活”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因子,培养学生“好读书”的阅读习惯,是提升小学高年段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一)课内教学激发整本书阅读兴趣为主
在教授一篇课文时,教师可引入本课作者的相关身份资料及写作背景,从激发学生对作者生平事迹的好奇心入手,使其对课文本身产生浓厚兴趣,进而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拓宽阅读视野,为整本书阅读打下基础。如在执教《七律·长征》等教材内容后,为学生推荐观看电视连续剧《长征》,并每人阅读三篇有关长征的文章,于下堂课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学习《三顾茅庐》后,推荐阅读《三国演义》等等。教师要在课前做好阅读准备,选择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书籍进行推荐,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初期,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阅读内容的选择要慎重思考。
(二)结合各类活动,调动整本书阅读积极性
在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之后,是否掌握阅读内容、如何判别内容的领悟程度、阅读能力是否得以提升等等,要依靠参与活动加以训练、分析。此时,教师可定期组织阅读交流活动,如开展阅读角、兴趣读书会、主题阅读活动日、朗读比赛、学生讲故事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味整本书阅读带来的成果,让积累的好词好句得以运用,同时通过这种交流互鉴的形式拓宽阅读视野、打牢文学功底,在肯定与赞扬、收获与成长中,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把控学生整本书阅读书籍质量,坚持“读好书”
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初期,尤其是小学高年段学生对于是非曲直等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此时把好书籍质量关,是教师整本书阅读划归教学内容过程中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从兴趣取向入手,让“作业”变成“爱好”
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是小学生性格的显著特征,但大千世界,纷繁复杂,阳光的背后,难免会出现社会的阴暗面,小学生并不懂得如何取舍。此时,需要教师在调研小学生尤其是高年段学生兴趣爱好之后,从小说、童话、人物传记、启蒙儿歌等中选取适合学生、学生喜爱的内容进行针对性推荐,将枯燥的阅读作业变成学生的阅读爱好。
(二)不规定相同的整本书阅读书目
小学高年段学生不同学期的教学目标并不相同,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课余时间也不同,再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及家庭背景等情况,在实际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要杜绝“一刀切”的教育理念,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推荐阅读篇目。同时更要注重度的把握,多读书不代表读好书,读得多也不代表掌握得多,盲目追求“量”很可能会造成事倍功半甚至使学生产生抵触、厌烦的心理。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能力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
三、“修炼”学生整本书阅读技能,练就“会读书”
整本书的阅读量对于当今小学高年段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整本书阅读也会占据学生一定的课余时间,易产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应付了事的情况。可见,掌握阅读技能,适当采用阅读方法是实现高效阅读的必由之路。
(一)“三读法”
其一,浏览性阅读。将阅读课规定为每周的必修课,告知学生书名、文章名及作者姓名,教会学生从书名入手,预测整本书的内容大意,再观察目录、前言,准确定位重点阅读章节,并在课程快结束时抽点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其二,吸收性阅读。学生对于某一方面不懂得的知识点往往采用查阅书籍的方法,此时“走马观花”式阅读就不适用了,要准确定位要掌握的知识点所在章节,同时认真思考理解并加深印象。此种情况下,教师需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学会标记重点和摘抄积累等等。其三,咀嚼性阅读。要求学生在“细嚼慢咽”中体味每个词语、每个段落的内在精神和逻辑,学习其优美语句,可采用背诵记忆法、仿写练习法等最终收获知识。
(二)“四到位法”
首先,心要到位。读书切勿“死读书”,教师要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学会从整本书阅读中领略全书主旨、从书中获得启发。其次,眼要到位。读书是一种视觉享受,在从书中好词好句获得感官享受的同时,产生对经典名著、对作者及其写作精神的敬畏之情。再次,口要到位。阅读也是“1+1>2”的一个过程,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后,需要组织交流分享活动,通过口述,既加深自己对于书籍的印象,提升对书籍的理解能力,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与同学间的交流又能学习到自己阅读以外的知识内容,丰富知识库,一举多得。最后,笔要到位。整本书的阅读仅依靠朗读或记忆是远远达不到阅读效果的,记忆可能是短期的,而落于纸上的却是长期的。阅读时需要把书中精美的语言及相关段落进行摘抄,对难点可额外加批注或读后感等。心、眼、口、手同时进行达到整本书阅读的真正效果,提升小学高年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塑造文学素养。
总之,小学高年段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阅读实践能力,塑造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入手,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目的,為国家和社会输送复合型语文人才夯实根基。
参考文献
[1]解桂芬.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测评的内容及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19(14):10.
[2]袁寿芳.试谈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指导[J].作文成功之路,2018(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