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校思政课意识形态功能的有效发挥

2019-09-10 21:34:28胡晓敏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9年9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

胡晓敏

[摘 要]高校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功能就是要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分析我国高校思政课意识形态功能弱化的原因,并对发挥高校思政课意识形态功能有效性提出对策与思考。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意识形态功能;有效发挥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9)09-0048-05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8月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高校思政课课程目标:“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 ]高校思政课作为帮助大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必修课程,理应且必须成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渠道,肩负起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承担起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的使命。

一、高校思政课意识形态功能的内涵和实质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对高校思政课课程性质有着明确的规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3 ]

突出高校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功能,就是以思政课为主渠道,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使他们在此基础上规范自己的行为。思政课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就是通过对系列核心课程的教育教学,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促使他们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终达到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思政课意识形态功能本质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工具,思政课教师通过讲授系统的课程,帮助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方向的正确发展。当代大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善于理性思考,既要让他们知道“是什么”,又要明白“为什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功能,真正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二、高校思政课意识形态功能弱化及其原因

尽管目前高校思政课建设成果显著,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加上非主流意识形态和其他消极社会思潮的不良影响,高校思政课意识形态功能有弱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受到冲击。在我国,高校一直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流价值观、文化观和思想理念的主要渗透领域,尤其是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消费主义等思潮,冲击着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影响着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市场规则的不完善以及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很大的挑战。我国当前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克难攻坚阶段,由于国情和社会情况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与马克思主义本质不相容的问题。例如,社会的贫富差距就违背了共同富裕的目标,社会性泛滥的腐败问题也是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这些严重妨碍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我国运用的优越性,削弱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青年学生由于价值观念尚未定型,很容易不知不觉受到影响,造成理想信念动摇或缺失,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淡漠化倾向。

(二)高校意识形态的环境建设存在滞后。首先从整个社会大环境来看,在社会转型阶段,原有相对稳定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而新的意识形态还没有完全成熟,这些都影响着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从内容上来讲,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某种程度上还存在“高”“大”“空”的现象。在高校,思政课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渠道,部分学校还是以灌输为主,不自觉地给大学生传递“讲大道理”“说空话”的感觉。其次,从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来看,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密切相关的软性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存在滞后性。不能回避的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思潮,在学生中占有一定的市场。这些与我们长期倡导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是背道而驰的。第三,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亟需加强。校园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形态,一方面由于其具有便捷、互动、共享等特征,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交往方式,能够积极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网络暴力与虚假信息的泛滥,甚至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些又影响着大学生的发展。与此同时,部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管理部門没有充分意识到网络文化的特殊性,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不仅仅享有平等的话语权,而且还掌握着网络文化的主创权。在当前新媒体日新月异发展的形势下,离开了新型网络媒介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广泛性、时效性就无从谈起。

(三)思政课教学改革效果不明显。我国高校思政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优化,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体系,并积极适应时代的变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学内容仍有重复。横向上看,目前高校所教授的四门课程之间在内容设置上还有重复现象。例如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经济制度问题、主要矛盾问题等等在多门课程中都有所阐述,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逆反心理。纵向上看,高校所教授的部分教学内容与中学时期所学过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有重复现象。例如在高中时学习过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等,让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二是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问题的结合不够。虽然近几年来经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在教学内容方面做了一部分调整,增加了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社会现实方面的联系,但对一些社会上的负面现象缺少必要的解读。例如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腐败问题等等,既没有去关注解读,更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三是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的制约。一方面,有些老师本身直接从学生身份到教师,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甚至个别教师本身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肤浅。另一方面,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亟待改善,不少高校自有的思政课师资不足,中青年骨干教师数量相对较少。部分中老年教师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但思想过于保守,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而刚出校门的青年教师思想较为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但是驾驭课堂能力相对较差,教学经验相对较少。这些都影响了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四)大学生对意识形态的认识存在偏差。教育部最近的一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向好的良好态势;高度认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广大高校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和期待。[4]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少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识存在偏差,对马克思主义理解较为片面,认为马克思主义离现实生活很遥远,不仅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缺乏认同,而且自身的理想信念一定程度上存在功利化、边缘化和淡漠化的现象。有些大学生认为思政课可有可无,对意识形态教育表示反感,认为意识形态教育就是政治化洗脑、就是政治灌输。特别是低年级大学生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相关事情缺乏必要的判断、鉴别能力。另外,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新兴科学技术的推动,很大程度上了导致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朝向西方模式的趋同,同时在西方强势文化、理念、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也出现了意识形态朝向西方模式的一定程度的趋同现象,甚至部分大学生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意识形态功能有效性的对策

2015年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5]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要求。[6]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7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思政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8 ]这些文件和讲话精神,既是当前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也对进一步发挥高校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功能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

(一)突出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一元化指导。意识形态作为一个社会最为核心的政治资源,对于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理应主动承担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高校思政课就是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这是前提,也是底线。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救中国和发展中国都要靠马克思主义,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政课能帮助学生真正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马克思主义,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进而改造世界,这样才能自觉抵制西方错误价值观念的消极影响。同时要深刻认识到,高校思政课是具有意识形态功能的,其意识形态功能是隐藏在课程内容之中的,意识形态功能是要依靠课程内容的知识性来实现的。因此,思政课的知识性必须得到尊重,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一元化指导地位,引导高校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全球化大环境中坚持和认同马克思主义。

(二)发挥主渠道作用,掌握高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意识形态的传播以话语体系作为基本载体。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毫无疑问要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思政课要真正实现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掌握,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贴近社会的客观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作为根本出发点,要敢于讲“真话”“家常话”“新话”,从而真正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感召力和传播力。讲“真话”就是思政课要正视社会实际问题,关注青年学生所思所想;讲“家常话”就是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授课教学,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讲“新话”就是要关注新的现实问题,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解答这些新问题。同时思政课教师要及时掌握意识形态新动态,研究意识形态工作新规律,主动去了解学生舆情,把握工作主动权,这样才能让书本上的理论鲜活生动,让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去思考现实,从而真正把思政课建设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三)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推进课程建设创新。要把思政课建设成學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就要深化思政课课程改革,推进课程建设创新。《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自信提升能力。思政课教师自身要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既要有坚定的信仰,又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真学、真信、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在教学中具有说服力,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透彻,才能对社会上存在的现实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二是积极推进思政课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纳入思政课教学内容,达到“三个充分体现”的要求,即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要加强思政课网络资源建设,扎实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要有针对性地回答大学生关心的重大问题,虽然教材是静止的、平面的,但教学也可以是生动的、立体的,要把教材体系转变为符合学生实际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三是加强实践教学,构建课内课外结合的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大学生在实践中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在实践教学环节,既要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把所看到的、所学到的进行综合分析,经过消化理解来强化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因课制宜”进行教学设计,及时把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与所学过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重视课程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的高校文化。在我国,高校肩负着传承和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理应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将文化育人的理念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中央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設工程已有十来年,高校思政课教材也几经修订,课程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应充分重视课程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思政课自身的文化内涵,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之间的相互联系,全面总结“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好的做法。另一方面,要以高校师生广泛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把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大学文化建设、培养和弘扬大学精神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和形势政策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高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辐射源,构建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的高校文化,用优秀文化熏陶学生,用先进文化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1][7]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8]中办国办印发《意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9-08-15(1).

[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2005-02-07].

http://szjyb.stiei.edu.cn/s/6/t/9/0e/5a/ info3674.htm

[4]2016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向好[EB/OL].[2016-05-31].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 gzdt/s5987/201605/t20160531_247095.html.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2015-01-19].

http://edu.people.com.cn/n/2015/0119/ c1006—26412100.html.

[6]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基金项目: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9JDSZ1006)《新时代增进大学生对党的认同教育研究》阶段成果、2018年浙江省国内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阶段成果

作者系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考核模式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科教导刊(2016年35期)2017-04-01 02:00:20
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科技资讯(2016年30期)2017-03-30 02:30:05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和重构
科教导刊(2017年3期)2017-03-14 22:33:15
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考试周刊(2017年2期)2017-01-19 10:20:46
十年磨一剑: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综述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6:43:34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考试周刊(2016年21期)2016-12-16 09:33:26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42:06
论专题化教学是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改革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