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芳俭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主要是以语文教学内容为依托培养学生的精神品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促进语文学科教学作用的充分发挥。农村小学教学理念和方法上都相对滞后,学困生转化问题成为教学工作者主要的教学任务。本研究以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为例,分析提升学困生核心素养的几点方法,旨在促进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有效性提升。
关键词:农村小学;中年级;学困生;语文素养
引言:
进入中高年级学习的学生,在语文学科上也开始显得吃力,学困生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在教学思路上的问题。学困生作为农村小学语文学习中的 “弱势群体”,如果不及时解决这部分学生的问题,则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找准根源,对症下药,激發学困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为语文素养培养奠定基础。
一、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量
在农村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高、语文素养不高,这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中年级的学困生缺乏语文的阅读量,只有增加学困生的语文阅读量,学生才会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提高语文的语感,从而在阅读中不断地养成一些基本的语文素养[1]。例如在《亡羊补牢》这一课中,我会引导学困生去发现这个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然后教导学生要做一个及时改正的好孩子。为能够提高农村学困生对寓言故事蕴含道理的分析领悟能力,我会有意识地教导学困生扩大语文的阅读量,选取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供学困生阅读,例如《农夫与蛇》、《画蛇添足》、《拔苗助长》等寓言故事,同时我也会和中年级的学困生一起进行故事阅读,做到陪伴阅读的效果。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为能够保证学困生的阅读效率,我会在旁边起引导的作用,给学困生指出哪些是重点的句子,应该如何从重点字词句中去发掘寓言的道理。通过扩充学困生的阅读量的教学方法后,学困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一部分提高,阅读能力提高之后,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加强,自然而然语文的素养也会得到良好的培养。
二、深入挖掘教材,设计趣味内容
学困生转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学困生逐步对学科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够进一步实现培养其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尽管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作出相应地方调整,但这并不影响传统的教学目标实现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依托教材,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结合教学目标选择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2]。基于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除了要指导学生掌握文章中生字、生词等基础知识,还应该自主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情感内涵,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趣味性课堂。例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口袋》时,我就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些昆虫标本,引导学生观察,结合观察结果,返回学习课文内容,通过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突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和喜爱。同时,我们要让学生也获得对自然事物的真实体验,并受到文章内容的情感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字理解和领悟能力。
三、在生活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语文的素养
语文知识其实是无处不在、随时可见的,在农村的语文教育中,语文教师需要给学困生灌输语文就是生活的学习思想,如果学困生懂得从生活中发现语文知识,那么学困生的语文素养就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3]。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困生多去发现身边的语文,在领悟和体验生活中提高语文的素养。如在开展《山城的雾》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会引导中年级的学困生从生活中去发现雾的美。我引导农村的学生在早晨去看看山里的雾,从而让他们感受到雾的美,当学困生对雾有自己的理解之后,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就会有更深、更亲切的感触。这样从生活中发现语文知识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困生提高对语文学科的喜爱程度,积极体验生活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好语文的知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是提高学困生语文学习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
四、利用提问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提问引导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指导学困生主动、探索学习的关键方法。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提问内容的时候还存在一些方法和思路上的问题,不能突出重难点就是其中一个 [4]。因此当前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立足学困生转化需求,合理设计提问内容,如在学习《长城》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试着找找关键句子:“这样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然后设计提问:“为什么龙城被称为是奇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了解到:“当时条件如此艰苦,环境如此恶劣,人们靠肩膀和双手建成了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的修建更是凝聚了人们的血汗和智慧,这就是奇迹。”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讨论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设计问题。
结束语:
综上,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目标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小学课程教学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指导作用,不断强化自身的素质提升,并积极学习新课程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利用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合理渗透审美、价值观和情感教育,提升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促进教学策略的多元化发展,提升学科教学针对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本研究以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为例,分析提升学困生核心素养的几点方法,旨在促进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有效性提升。
参考文献:
[1]梁晓红,张慧丽.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4,22(02):110-111,115-116.
[2]陈惠娟,李梦琪.小学四年级语文学困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研究[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4,22(02):205-206,210-211.
[3]蔡永忠,张慧琪.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对“学困生”激励性评价的现状分析[J].读与写,2014,10(19):1158-1159,1162-1163.
[4]居付娟,孙耀,刘兴斌.新时期下小学语文教学提问策略探析[J].新课程·中旬,2014,32(12):1250-1252,257-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