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良才
【摘要】语文教学以读写为主,阅读教学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再从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朗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思维、阅读思考能力五个方面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阅读;有效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以读写为主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阅读是学生求知的基础,也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兴趣,有助于学生学习文字,增加词汇量和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有增强学生自制力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1.突出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在《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学生在语文课堂阅读中应处于主体地位。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是阅读教学中的主要对话,课堂的中心并非教师,而是每一个学生。学生能够学会阅读、发现文本的意义,是实现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基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课程要求创设出相符合的情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2.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高年级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教师通常采用让学生默读的方法开展教学。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朗读更能使他们集中注意力,能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多朗读不仅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能够为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多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尤其是故事性和对话性较强的课文,应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作用。
3.培養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使学生主动投入阅读、逐渐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时要特别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为避免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阅读教学应循序渐进。例如,首先要求学生能读懂阅读内容,注意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然后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断句,并且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最后则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及写作意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要忘记给予学生适时和适当的评价与鼓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阅读。
4.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阅读思维伴随着小学生开始阅读的进程而产生,需要不间断地进行补充和提高。阅读思维的开发离不开学生的主动阅读和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大脑思考活动。此外,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小,情感还不是很成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相对安静和无趣的阅读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疲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时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
5.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阅读的过程就是不断思考的过程,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如果阅读教学只停留在对字词的听写和句子的背诵上,会导致学生对于文章情节和细节的思考过少,阅读能力很难提高。教师只有在分析文章细节上多下功夫,通过巧妙的提问不断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每一次的阅读中得到新的理解和收获。根据学生的阅读次数和体验,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经过多次阅读,学生就能更深入地体会到作者的写作用意,并且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杜成顺.探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9).
(责任编辑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