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体验式作文是指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实践之后进行习作的一种作文样式。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本文设想通过生活中取材,设计独特的活动,解放学生的时空、感觉和思维,促进写作过程的进行,通过鼓励性评价促进写作动机的生成,构建起语文体验式课堂的独到形式。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 体验式作文 课堂构建
体验式作文是指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实践之后进行习作的一种作文样式。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生活情境中观察、思考与体验,积累写作欲望,开启自由表达。体验式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将生活场景纳入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实现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样的写作教学模式无疑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不谋而合,本文通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力图构建起语文体验式作文课堂模式。
一.回归真实生活,创设多样情境
“教育源于生活”,这是陶行知对生活教育的核心阐释。教育应该回归生活,和现实生活相关联。对于体验式作文课堂而言,体验二字就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情境。现在的小学生作文所写内容千篇一律,究其原因,无外乎生活经验不足,无话可写。体验式作文就要改变这样的现状,通过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体验,激发学生内在的写作欲望。
作文教学大多是在课堂中进行,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类生动有趣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以动手活动和知识传递结合的方式设计教学流程,学生自然全身心投入其中,在活动中产生个性化的感受,成为写作动机的起源。
请看张蕾老师的体验式作文指导课《快乐传递》,通过一个贯穿始终的游戏牵动学生的情绪。上课伊始,以击鼓传花的形式传递娃娃,适时采访学生感受。正式游戏前说明注意要点:留心观察,用心体会。并在第二轮游戏中时不时采访不同学生的内心想法。同时巧妙设计了第二轮传递的密封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每个传递盒子的学生都想知道,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伸手摸前的提示语又使人浮想联翩,是令人害怕的东西吗?伸手探究的学生惴惴不安,拭目以待的学生反应各异,或紧张,或庆幸,或激动。
通过设计趣味游戏调动了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每个人都产生了独特的感受,这种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情绪,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内在写作欲望。学生的情绪流动不止会在有趣的游戏中出现,只要全身心投入,一些调查研究、动手操作等富有生活印记的活动同样可以诱发学生的体验感悟。
二.唤醒真情实感,突破课堂束缚
教育来源于生活,同样也需要生活,陶行知指出“问题是在生活里发现,在生活里研究,在生活里解决”的,他积极倡导把孩子放到社会生活中去,“生活与生活磨擦才能起教育的作用”。作文教学同样也需要生活,学生需要在生活中挖掘素材,积累情感。根据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从时空、感受、思维等多角度探索体验式作文课堂的构建方式。
1.打破时空壁垒,开阔日常视野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从今天来看,仍然贴近教学的实际情况,班级授课制使学生长时间被束缚在教室之中,他们的思维僵化而缺少活力。体验式作文需要打破传统作文教学的惯例,尽可能地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这样的生活趣味,和短时间离开教室的新鲜感,能够极大程度地刺激学生形成轻松愉悦的感受,有助于写作的顺利展开。
著名童书出版人三川玲在顺应儿童天性的儿童写作课中,曾例举过《夏天的味道》的实际过程。她以气味收集瓶的形式带领学生收集夏天的各种味道,进行一次展览。一路上,他们记录下了玫瑰花的香味、公交车上的汗臭味、优衣库里新衣服的味道、胡同里的厕所味……因为花时间充分的探寻,学生在细腻地感受着世界,所以才写出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个性化的诗句。
在生活去感受着世界的美妙,感受生活的城市的地气,感受学校的独特,童书妈妈写作营是非正式教育,没有时空的限制。学校里的体验式可以无法炮制,但借鉴一二并非难事。适时走出教室,去接触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事物,都能获得不同的体验。春日暖阳,东风袅袅,海棠花前,感受香雾空蒙、浓淡适中的美好;闷热午后,突如其来的暴雨雷鸣,看黑云压城,大雨如注的的痛快;运动会上,骄阳似火,人头攒动,体会奋力冲刺,紧张激烈的气氛……时机合适,体验过后,及时习作,学生的情绪也就一气呵成;若是时机不当,不妨收集起来,用照片、录像的形式作为记录,再次播放时,唤醒情感体验,同樣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2.调动多种感官,激活情感体验
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中主张,解放学生的头脑、眼睛、嘴巴和双手。体验式作文课堂同样需要打破壁垒,使学生活动起来,用身体感官和头脑与世界发生互动,当这样的大脑活动明显时,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表达交流的欲望。在体验式作文课堂中,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利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重经验来丰富学生的感受力。
海南省的作文名师黄慧娟老师的《调动多种器官,描写丰富水果》就是这样的一堂课。学生都有在家中品尝水果的体验,但是在课堂之中,黄老师有意识地放缓步调,引导学生看一看橘子的外形,摸一摸表皮感受不同,放到鼻尖闻一闻,剥开来尝一尝,每一个步骤都仿佛有了仪式感。此时的橘子不只是日常的水果,更像是被捧在手心的鉴赏宝物,学生的心态发生改变,全身心地感知橘子的独特魅力。此时,黄老师当堂示范自己的感受,学生边品尝边观察老师的习作,一种示范性的引领作用慢慢渗透进他们心里。所以第二次观察山楂时,他们的思维极大程度地打开了,看、摸、闻、尝有条不紊,快速进入写作的状态。
体验式作文课堂并不一定需要设计独具匠心的活动,体验二字的重点在于使学生的思维运转起来,思维的活跃即为作文的灵感。解放感官,学生的体验丰富了,思维自然会被打开。笔者在教学四年级的体验式作文课《一次当盲人的经历》中,学生在蒙上眼睛后,其他感官也就更加敏感,小心翼翼地移动,用手去触碰,竖起耳朵,分辨出空气中的每一丝变化。这样的感觉记忆是独特的,他们进入了无意识注意,思维的活动其实已经开始,那么动起笔来,自然文思如泉。
3.顺应认知规律,传递思维火花
陶行知提倡“解放小孩子的时间和头脑”,给学生自由活动和学习的时间,让他们主动观察与表达。在体验式作文课堂中,时间不光要用在学生的自由活动体验之中,更要关注思维发展的规律,给他们自由表达的机会,解放他们的嘴巴。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往往在于恐惧,担心无话可写,担心写错别字被批评,担心自己写得不够好……其实在写作之前,教师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口头表达,彼此交流,思维碰撞,这是作文思路的摇篮。
体验式作文课堂中,教师要注意体验过程中,及时地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在《快乐传递》的课堂中,张老师时不时会采访学生,当游戏开始前,心情是什么样的?当音乐声响起,盒子传递到你手中时,又有什么感受?伸手去触摸盒子里的东西时又是怎么想的?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伴随着体验活动的开展而进行的。学生在自然的生活化游戏中,说出最真实的感受,也是一种彼此的触动。在《快乐存折——小日记的写法》课堂中,来自台湾的何老师整个课堂都用于给学生的阅读,参考其他学生的作文,去了解小日记可以写作的内容,虽然大陆老师对这堂课的评价不高,但是我却看到了何老师对学生思维的的关注,通过阅读,也在促进学生自我经历的整合和记录,写下关键词的形式记录,就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就是思维的激活。
“千课万人”系列课堂中,我看到了港台教师和大陆教师上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学生思維的关注。大陆的课堂接受不了安静的时间,一定要热热闹闹的才好,其实是罔顾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学会适当地停下来才能让他们的大脑活动起来,才会迸发出各种不同的想法。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更强调,教师的倾听,倾听他们的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给学生传递一种被重视感受,引导他们大胆地传递自己内心的看法。
三.注重鼓舞人心,生成内在动机
陶行知认为教育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最后还是要回归生活、改造生活、丰富生活,最终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更有意义。作文学习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多地需要让学生回归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之中,去观察生活中细小的点滴,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审美能力,让他们成为一个有生活力的人。这对体验式作文课堂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利用好学生的作后评讲,让他们爱上作文,爱上运用语言文字书写生活点滴。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顺应学生的天性,巧妙地利用鼓励,促进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童书妈妈三川玲在调查学生害怕写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写作过程中的批评,写作之后的缺少反馈。儿童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孩子喜欢被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我们都曾听过不少作家因为年幼时教师的一句无意识鼓励而打开了写作之门。让我们心怀阳光,看见学生的勇敢,敢于写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看见学生文章的优点,从字迹到感染力,从条理到想象力;看见学生的进步,语言文字运用的娴熟与灵动;看到学生独具思维的个人特点。多去关注好的方面,给学生营造一种安全的写作环境,让他们指导写什么内容都不会被批评,表达出真情实感就是关键,这样的鼓舞,会帮助他们生成真正的写作动机,把写作当成生命中的重要的一部分,让写作帮助自己整理内心,与外部环境互动,去理解世界。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育源于生活,需要生活,为了生活,写作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需要从生活中汲取资源,在生活中体验情感,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断发展的。本文通过从生活中取材,设计独特的活动的设想,以解放学生的时空、感觉和思维,促进写作过程的进行,通过鼓励性评价促进写作动机的生成,构建起语文体验式课堂的独到形式,期待体验式作文课堂在语文习作中的广泛运用。
(作者介绍:邹怡莹,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语文学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