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掘人文报道深度 促进媒体融合转型

2019-09-10 07:22闻海霞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价值引领人文关怀

闻海霞

摘要:在新时期传媒行业融合转型发展中,开掘人文报道的深度,不仅是传媒提升报道软实力、扩大品牌影响力,促进融合转型发展的自身要求,而且对于促进社会整体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新闻媒体开掘人文报道深度、促进融合转型发展的探讨,进一步明确人文报道对促进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文关怀;融合转型;价值引领

人文关怀是实现新闻媒体对普罗大众生活状况、人的尊严以及对社会发展状况的整体关注。通过人文关怀,新闻与事实走得更近,也更易写出“有立场”“有温度”的报道。新闻与社会生活在人文层面的紧密结合,提升了新闻工作的核心价值。这一点在新闻版块的民生新闻领域表现尤其突出。

以宁夏唯一的区级都市报《新消息报》为例,在1999年《新消息报》创刊当年,报社在新闻策划中就抓住了一个“民生热点”——供暖。报社在采暖期开始之前开通了供暖热线,市民可以便利地向记者反映往年自家的暖气热不热;在报纸版面上,《新消息报》开设了“您的暖气热不热”专栏,为政府、供暖企业、市民搭建了一个沟通的桥梁,为解决供暖问题发挥了实效。20年来,这个栏目一直保留了下来,成为《新消息报》的王牌栏目。“您的暖气热不热”以关注民生彰显人文关怀,“暖”了读者的心。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均衡,在新闻报道中融入更多人文关怀,将积极助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是媒体应有的担当。

媒介是时代的缩影,副刊更是代表了一个地区文化的发展。近年来,全国都市类报纸精耕副刊,打造了一批亮眼的文化副刊。比如《华西都市报》的《宽窄巷》就自成一道风景线:《宽窄巷》的《语闻成都》,透露多元文化下的趣味成都,展示成都的多类型生活;《城市笔记》通过文字记录成都的城市变迁;《市民档案》以最新新闻热点为切入点,关注成都人最关注的时事;《四川发现》主打考古,深层次地对地域文化进行挖掘;《剧透》则是对近期深受追捧的电视剧、电影、综艺等进行分析和综述……这样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副刊,怎能不吸引读者?

(一)回顾历史,关注当下

提升人文报道的深度,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将历史与当下融会贯通,既做出历史的厚重感,又充分体现与当下的结合,从而给受众带来深阅读体验。

比如2016年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开展时,《新消息报》以此为契机,开展了重磅人文报道——“大观地名”,对宁夏全区各市所辖区域内具有历史感的地名进行了深入报道,有历史,有人有故事,更有变迁,为读者奉上了一道文化大餐。

(二)弘扬主旋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闻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只有将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人民作為新闻报道的宣传主体和服务对象,传播他们的意见、愿望、要求和呼声,关注他们的根本利益、时刻保持“零距离”,才能确保媒体的声音是真实的、有力量的,媒体的文章是具备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人文报道因弘扬主旋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提升了思想性。

(三)于平凡处发现不平凡

近年来,央媒及地方媒体多推出了“感动人物”评选活动,所宣传的对象,不仅有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也有坚守平凡岗位的普通人,他们打动人们的,或是浩荡的家国情怀,或是温暖人心的凡人善举,当他们登上同一领奖台接受人们的敬意时,也传达出我们这个时代价值判断的多元化。这样的活动策划及报道,彰显了浓浓的人文情怀。媒体的人文报道,就是既要着眼大事件、大人物、大情感,也要关注小事件、小人物、小情感,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发现“大美”不难,难在于平凡中发现不凡,做好人文报道,要有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能力。比如《新消息报》“2017身边的感动”评选活动,最终获奖的,既有跳入冰水中救人的17岁小伙,又有连背4名学生蹚水过马路的清洁工,还有一年未拿工资照顾绝症雇主母子的保姆,等等,他们都是生活中的平凡人,但都闪耀着不凡的人性光芒,他们的事迹一经报道,打动了无数人。

在媒体融合转型的当下,怎样通过做实做深做厚重人文报道扩大媒体影响力,促进转型成功,需要媒体人继续探索。

猜你喜欢
价值引领人文关怀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
“舌尖上”的思想品德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