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引领让师德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

2015-11-10 19:19司恺
甘肃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价值引领践行形象

司恺

【关键词】 师德;价值引领;主流;目标;践行;形象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0—0024—01

师德教育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负有重要的道德责任。教师的道德责任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承担教育引导和道德示范的作用。在价值多元的当代社会里,关注教师道德责任的价值引领,已成为学校师德教育的核心环节,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应以尊重、理解以及召唤等方式,澄清和引导价值的生成,从而发挥学校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师德教育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国家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引领

结合重大会议、事件、节日的到来,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讨论、交流,引导教师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党的十八大召开之时,笔者所在学校围绕“美丽中国与社会心态”的主题,组织教师进行了学习、讨论,使教师形成如下的价值认同:应当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多一些“正能量”的传递,就能少一些“负价值”的影响;多一些“最美”的张扬,就能少一些“丑陋”的蔓延。党的十八大闭幕之后,笔者所在学校给教师购买了《感受信仰的力量》《十八大修正案学习问答》等书籍,使教师通过阅读交流,激起对国家、对民族、对教育事业的价值认同,使每位教师都自觉把提高师德修养作为专业发展的内需,使师德教育有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师师德目标的价值追求引领

师德目标是教师从教的至高准则和要求,是实现教师价值追求的关键所在。笔者所在学校着力从师德目标的定位和学校教育内涵两方面,对教师师德目标进行引领。具体做法是:结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规的学习,确立了教师从教的职业道德目标定位: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做学生思想的传播者、引领者、践行者。另外,笔者所在学校还结合学校 “诚敬教育”的办学理念,提出了“诚心做人,敬心做事”的价值追求,并确立了以下四个行动目标对教师进行诚敬价值引领,倡导教师努力做诚敬教师:诚爱学生,敬畏生命;乐学善教,当好楷模;唤醒思维,提高能力;点燃激情,培养兴趣;学会合作,和谐发展。通过这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对教师认同的目标进行价值引领,让师德教育成为教师发展的内需。

三、教师师德践行的辩证价值引领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他律”、贵“自律”,倡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把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从“他律”走向“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围绕这一目的我们从正反道德价值与现象入手,进行价值引领。

1. 引领教师走向楷模。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寻找最美的乡村教师”系列影片后,我们可以选取马尔复、邓丽、吴金成、阿力甫夏等教师的视频给老师们观看。这些教师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坚持不懈的事迹深深感染着每一位教师,能够让教师们在对比中获取正能量,增强职业幸福感。

2. 引导教师正视社会中的丑恶行径,提高自己的警醒意识。把媒体上教师体罚学生的相关事件梳理出来,组织教师进行分析、讨论、反思,引导教师在面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学生和突发事件时,要冷静克制,不要体罚学生、讽刺学生,一定要从这些负面事件中得到警醒,要学会爱护学生、爱护自己,要有宽广豁达的胸怀,让教师的言行充满正能量。

四、教师自我形象的塑造价值引领

教师师德素养的提升离不开个人修养的提升、自我形象的塑造,所以要注重在学校的常态教育教学活动中引领教师进行自我形象的重塑。

1. 引导教师在自我实践与情感培养中重塑自我。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都有使自己心灵震撼的素材,及时捕捉这些内容,展示这些亮点,让其成为自我重塑的动力,必然会使自己实现心灵的升华。

2. 引导教师在常态的主题教育活动中重塑自我。一是学校开展“诚敬讲坛”实践活动。每周三下午安排党员、团员、队员围绕和谐校园创建、师德素养提升、业务水平提高、行为习惯培养、学习方法探究等话题撰写发言稿,在红领巾广播中播讲。二是学校每年举办“我心中的好老师”系列活动。通过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来重塑教师形象,引领师德教育。三是学校开展评选“师德先进个人”等活动。在宣传、参评先进事迹展示中推动教师自我形象重塑,提高师德教育实效。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时流”,在学校师德教育的航程中,只要把好价值引领的脉络,师德教育将呈现健康的旋律,必将焕发生命的活力。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价值引领践行形象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大力弘扬“东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简述中国戏剧语言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