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振兴
【关键词】 课堂教学;人文教育;心理;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0—0097—01
事实证明,凡是在学业、事业上取得瞩目成就者,无一不是有健康心态之人,当代的学生,他们缺少的正是与这种成人成才至关重要的良好心理素质。语文教学在优化学生的心理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通过语文孕育的人文精神、美学原理,进行潜移默化地诱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成为真正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此,就要有意识地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人文精神的渗透与培养
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和审美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价值观,如通过教《劝学》《逍遥游》、《饮酒》《归园田居》《人生的境界》《我与地坛》《我为何而生》等课文,让学生明白远离困扰、洁身自好、淡泊宁静、自强不息、珍爱生命、完善人格的意义;通过教《报任安书》《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指南录后序》等篇目,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使其懂得追求理想、报效祖国的意义,树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主人翁精神;通过对《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赤壁赋》等古今诗文名篇中美学价值的挖掘,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明辨明是非的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外,指导学生阅读《论语》《老子》《菜根谭》《泰戈尔全集》等作品,帮助学生自觉抵制功利主义、庸俗实际主义、自私自利思想以及各种文化市场的精神污染,减轻片面追求高分的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的沉重的心理负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求知,专心致志地听讲,循序渐进地得益。
二、通过个别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进行个别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随时注意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思想、经历和学习状况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树立平等民主的思想,积极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建立相互信任,配合默契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开辟第二课堂,培养良知,播种文明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是语文教学中情商培养的有效方法,是实施高效语文教学的有效途经,也是培养良知,播种文明的有力措施。为了帮助学生走出心灵的误区,确立良好的人品、学品,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潜移默化作用的同时,应广泛地开辟多种形式的语文第二课堂,如开展读书活动、利用媒体导读、举办专题讲座、举办小报和杂志、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等。
四、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大自然是不假矫饰的,它不但以其特有的率真向我们“讲述”着真理,同时,也以其无与伦比的宁静告诉我们:只有放下由贪婪、虚伪、促狭、妄自尊大、急功近利等种种欲望构成的执着,解除由这种种欲望交结的心灵绊索,你才能从“固执”的陷阱中挣脱出来,还自己一颗宁静的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启自己的智慧,才能超越自我,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将学生带出课堂,让他们投身于自然的怀抱,感受自然的脉搏,聆听自然的声音,解读大自然这本妙趣横生的无字书,欣赏大自然这幅美丽绝伦的有色画,从而做一个“万物静观皆自得”的人,做一个深爱生我养我的故土的人;做一个能够享受创造的快乐、阅读的快乐和情感体验的快乐的人,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如配合游记散文的教学和写作,让学生写出游记或观察日记,或组织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以达到寓教于乐,乐教合一的效果;让学生利用假期搞自己感兴趣的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配合戏剧单元的教学,组织学生自导自演与课本有关的剧作,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实践的乐趣。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举办家庭教育学习班与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教育不是单一的学校行为,而是由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因此,应广泛地与学生家长进行座谈、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他们的情绪变化,以便随时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通过举办家庭教育学习班与专题讲座,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方法、途径和意义,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教育环境,争取家庭、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和参与。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习的过程,是理性顿悟的过程,灵性升华的过程,是心灵舒展、视野敞亮的过程,也是创造和情趣毕现的过程。这个过程至关重要的是释放身心,造就好的人品,为好的学品提供必需的心理准备。开智启蒙,寓德于教。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智慧的源渊,也是求知治学的先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挖掘课本中的人文性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整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是达到优化学子心理,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