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做法

2015-11-10 04:20朱秀花
甘肃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品读观察创新意识

朱秀花

【关键词】 小学语文;创新意识;想象;观察;动手;品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0—0100—01

小学语文教材是图文式教材,生动形象、内涵丰富,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而教学对象又是思想灵动、活泼可爱的学生,“童言无忌”赋予他们独特的表现力。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一、让学生脑子“动”起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要开拓思维空间,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多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因此,教师要多挖掘学生的想象能力,给学生思维以自由遨翔的想象空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训练学生展开逆向思维,训练学生根据想象画出图画,或根据图意想象写作,或根据课文进行想象表演等。例如,在教完《北风和小鱼》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北风还会向谁吹一吹,谁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了解气候与人们的紧密关系。又如,学习了《大海睡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课文的朗读录音,通过情境激发想象,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朗读中,产生丰富多彩的想象感受,来体验夜晚大海的平静。想象后学生议论纷纷,畅所欲言,抽象的语言变成了学生脑海中充满乐趣的形象。

二、让学生眼睛“动”起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学生因为知识面有限,很容易对事物表现出好奇心,从而引起他们的超常注意力,并使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观察事物。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只有有了好奇心和观察能力,他们才会去探索事物和发现事物,才能形成创新意识。如,在教学《看菊花》一课时,教师提供图片,引导学生一边观察图片一边观察书中插图,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观察得更加细致、认真。这样能把观察和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使观察更加全面、细致,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三、让学生思维“动”起来,使他们敢于说、问、答

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做学问”,而不是“做学答”,是让学生主动求学,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机会,引导学生从批判的角度质疑,敢于说、问、答。如,在教学《大森林的主人》一课时,有的学生提出:猎人虽然能在困境中想出办法,克服困难,但他任意捕杀野生动物,又在森林中生火,对生态环境极为有害,所以他不能被誉为大森林的主人。这种不信书、敢想敢说的批判精神,正是创造精神的一大体现,教师要给予呵护和疏导。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动嘴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后解答疑难,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争辩,敢否定教师或他人的意见,使学生的独特性有机会得到显示,这无形中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四、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杨振宁教授指出:“中国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国家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学生的动手操作,既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又是促进感知思维的途径。因此,教师要让小学生在课堂上多动手,即使是语文课,也可以让学生多圈圈、划划,也可以让学生把描写生动形象的语句动手画出来。如,学了《东方明珠》一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动笔画画自己知道的东方明珠,还可以让学生把吴江的新变化画出来,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得到了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让学生嘴巴“动”起来,在品读中悟出新意

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文中走几个来回,这就要求学生在学语文时要细细品味,不能“囫囵吞枣”,文中的深意要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领悟出来。如,在教学《啄木鸟和大树》一课时,教师可以出示句子“亲爱的树先生,你身上有病,我在给你捉虫呢”,要求学生读句说意。学生通过三遍的品读,分别悟出三层意思:一是啄木鸟在为大树捉虫;二是大树身上有病;三是啄木鸟特有礼貌。如果教师满足于第一种意思,则是其对教材钻研不透,训练不到位,如把后两种意思全盘托给学生,则又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培养。对此,教师要让学生的嗓子“动”起来,在品读中悟出新意。

总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富有创新意识的情景与氛围,激发学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品读观察创新意识
小学英语朗读技能提升训练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将能力培养植根于语段的阅读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