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琴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结合小学生阶段发展的基本诉求,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思维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背景下出现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即数学建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数学思维和智力的开发具有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型教学 数学建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2-0161-01
1.数学模型概念释义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事物普遍运动的规律,但是小学生所处的身心发展的阶段以及小学生当下的认知水平,无法通过事情的表象去认清事情的本质,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数学建模的形式,将 小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复杂的问题用数学模型的形式表现出来,使问题的本质更加形象、具体。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用数学建模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知识及公式。小学生正处于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好奇的阶段,具有联想好奇的思维特性。小学生可以将已经建立的实际模型与头脑中自发构建的虚拟模型进行比较,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2.小学数学模型建立的必要性
数学建模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摒弃了之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由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学生自主的学习知识,学生不仅掌握吸收新知识的能力提高了,而且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去。学生在数学建模教学方式的辅助下,能够形成独立的理解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认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数学学习的热情中去,强化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现阶段,开放题和探索题在小学数学题型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如果不积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面对越来越开放的数学题目,小学生将会无法应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就像一张白纸,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压抑小学生的创造天性,小学生就会变得麻木。数学建模用全新抽象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有利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3.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的设定存在片面性
有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很少涉及到数学建模教学方法的应用。例如,在小学数学“集合”这一知识点的讲解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只是让学生理解交、并集的概念,而没有注重数学建模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这样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比较笼统,没有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构建意识,使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不能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同时也没有突出课堂教学创新性的特点。
(2)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比较简单
在有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虽然应用数字建模這一教学方法,但是却将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简单化,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满足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背离了数字建模这一教学方法的初衷。
4.数学建模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许多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许多数学原理和规律的总结也来源于生活。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在教学讲解的过程中,将数学概念的理解联系生活实践,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中理解概念,掌握规律。例如,在元、角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拿一元钱去文具店买橡皮,看还剩下几角。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将元、角的概念在生活实践中具体体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在分数概念的讲解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个橘子,上课时让学生掰掉几瓣橘子,思考掰掉橘子的部分占橘子 整体的几分之几。这些,都是数学建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具象体现,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促进学生建模思维和意识的养成。在某些数学题上,要鼓励学生积极的与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通过事情的表象能够深入思考才能了解事情的本质,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建模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结语
总之,数学建模是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中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面对抽象问题上能积极的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抽象思维具象理解,针对性的找出问题解决的办法。学生应该在教学实践的不断尝试中,找出数学建模的有效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学会应用。
参考文献
[1]荀升亮.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书文摘,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