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从优化教学设计做起

2019-09-10 10:47刘治国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3期
关键词:留白主体教学设计

刘治国

摘要: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新课标强调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新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师也要紧跟步伐,主动落实,從教学设计入手,找准“课魂”,明确“主体”,学会“留白”,为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打下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课魂” “主体” “留白”

新课程标准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等明显增强。具体到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指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能够作为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素养,该素养是影响、决定学生适应当今与未来发展的关键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价值判断和世界观的有机统一,是学生终身发展和成长的潜力,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

虽然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仍使用2011版课程标准,但时代要求我们紧跟步伐,主动在日常教学中承担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奠基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笔者认为首先要从优化教学设计入手。教学设计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准备,是策划课堂教学的开端,是课堂教学的设想阶段。教师必须在遵循历史学科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以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为目标,确立教学中心、整合教学内容、开发课程资源、设计教学问题、组织教学活动,在设计阶段把学科素养的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的环节中。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八上《五四运动》一课为例,略谈一二。

一、教学设计要找准“课魂”,实现立德树人

所谓“课魂”,指的是统领一节课的灵魂,也就是一节课应该达到的根本目标。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资源的应用、教学方法的选取、教学活动的开展等,都应围绕“课魂”这个中心。就《五四运动》一课而言,“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本课教学的基本要求,理解和认识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则是本课的“课魂”。如何体现五四时期社会各阶层的家国情怀,如何弘扬爱国精神是决定这节课的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方面。教学时,既要避免生搬硬套的灌输式教育,又要避免假大空的表面化教育;既要润物无声,又要走入学生内心世界。

在设计导课环节时,笔者以学生熟悉的五四青年节为切入点,通过播放电影《我的1919》片段,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教师设问:如果你是当年的青年学生,面对国家和民族利益受损的危机,你会怎么想,又会怎样做?当年的北京学生又是怎样去做的?这些问题将个人与国运、历史与现实相连,彰显“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

新授过程中,笔者将本课教学内容设计成三个环节。

环节一:重温五四激情。课堂上,首先展示五四运动初期历史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五四运动的初期状况。然后梳理五四现场的四个细节——“被捕学生的笑和杜威给女儿的信”“罢工工人的要求”“理发店和丐帮的告示”“发给代表团的五千封电报”。用一幕幕真实的历史细节展示一颗颗火热的爱国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各阶层舍小家为大家、舍个人私利为民族大义的精神,让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的设计打破了“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的传统模式,很好地体现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环节二:追问五四悬疑。以生为本,激趣引疑,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本环节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运动发生在1919年”“为什么先锋是学生,主力是工人”“为什么是新革命阶段的开端”。追问的目的是揭示五四运动的发生是由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多种力量和多元因素促成的。教师点拨: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均不能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一战给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喘息之机,也使得无产阶级力量得以壮大;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入,为阶级斗争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这些都助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同时,本环节还增加了学生追问部分。课堂上,同桌互相提问,旨在夯实基础知识;老师提供史料,分组讨论并选代表互相提问。此举旨在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感悟五四精神。通过视频和文字史料,补充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不同时期的革命英雄形象,使五四精神更加丰满。帮助学生理解:五四运动既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新文化运动,但核心是爱国救亡运动,三者结合,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让“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难点进一步夯实。

二、教学设计要明确“主体”,关注学生发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积极建设者。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1.依据学生实际选择史料

历史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选择史料、开发教学资源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我们往往因为各种因素,选取材料时比较随意,从本质上说,这是教师主导教学意识的表现,违背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五四运动》一课,选取的有图片材料,如告示、被捕学生的笑和民族英雄的照片等;有文字数据材料,如电报、一战中国劳工招募及伤亡数据等。用的是更鲜活和贴近生活实际、历史场景的材料资源,强烈的家国情怀很快感染学生,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发出对列强的愤怒,对民族和国家的热爱。选取的这些材料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比较直观、易于理解,适合学生思考,也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对突出教学主题、实现教学目标更有效果。

2.考虑学生成长设计活动

开展和组织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下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拓展思维。本课中,每个环节的活动设计都从助推学生成长出发,如“追问五四悬疑”环节的学生追问,“感悟五四精神”环节如何看待五四后的革命英雄的讨论等。这些活动适合学生思考、讨论,有助于学生能力和思维发展。

三、教学设计要学会“留白”,实现预设生成

教学设计只是教师根据自己对课标、教材和生情的理解,对教学的初步预设。课堂教学面对的是有思想活力的学生,教学设计在实施中,必然会出现变数,充满不确定性。所以教师应该预判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生成点,如“知识疑问点”“学生发展点”“兴趣和困惑点”等,在对应点留下“空间”。这有助于实现预设和生成的有机结合,也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

本课中,学生的知识疑问点可能在于五四运动的原因和结果,困惑点可能在于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难点在于五四精神的理解和践行。笔者处理时,补充史料让学生自主阅读,留下思考的空间;把重点和难点结合,分解难度,分阶段有梯度地夯实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根据课堂学生情绪,留下课堂“空白”,是让学生真正融入教学的妙招。其既尊重了教学规律,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课堂生成更自然、真实,也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留下了空间,对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十分重要,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宗旨。

一言以蔽之,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和生情特点,协调教学资源、确定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意图,体现在教学设计上,作用在课堂教学上,影响在学生成长上。因此,教师优化了教学设计,就等于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军海.史料教学如何更好地涵养历史学科素养[J].中学历史教学,2018(393).

[2]任鹏杰.服务人生: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从根本上追问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3).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留白主体教学设计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