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
摘要: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突破口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同时也是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能够运用所学技能成功地进行交流。因此,掌握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是交际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条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互融的,所以在传授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对于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 文化 跨文化交际
近几年来,提到基础教育的热点词,出现频率最高的应属“核心素养”了。从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再到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这些文件的颁布无疑适应了时代的需求,以人为本,以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推动了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
在核心素养的框架中,包括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其综合表现为六大素养和十八个要点。其中一个要点是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由此可见,当下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
一、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重要性
美国学者海姆斯(Hymes,1966)在“论交际能力”中第一次提出“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交际能力指的是人们在某种特定环境下,能够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它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活动的过程。由上述定义可知,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一个核心关注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加深其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和世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目前,由于缺乏语言真实环境和受到以应试为目的进行学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很多英语课堂上,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效果较差;过分注重对词汇、语音、语法等语言单项技能的教学,重视考试成绩,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二、文化对交际的影响
霍尔(Hall,1959)说:“文化是交际,交际是文化。”任何交际的产生都根植于文化的土壤中。语言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呈现互融模式。它们的关系密不可分,离开文化的交际是不存在的。反之,文化在交际中得以传承和延伸。文化在以下三个方面不同程度地影响交际:人们的感知,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例如:在印度,虽然当地人直接用手吃饭,但决不用左手碰食物。而反过来,每次当印度人看到我们直接用两只手拿食物时,他们同样惊讶不已!这是为什么呢?刨根究底,这跟印度宗教文化息息相关,因为很多印度人信奉伊斯兰教,在其教义文化中,左手被认为是不干净不纯洁的。这个例子生动地体现了文化如何影响人们的感知和非语言行为。
一种普通的社会现象在不同国家的人眼中确有截然不同的理解,这就是由文化冲突引起的误会。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敏感度,比较不同文化的异同,做一个有心的观察者和思考者。
三、跨文化交际的培养途径
在英语教学中,有多种多样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例如观看电视、电影,配音,演讲,听讲座等,也有各种辅助教学的信息技术资源。但是,笔者认为最有效且最具有实践性的方式是结合日常教学进行文化对比。
以下,笔者将从语义、语篇、语用三个方面阐述英语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语义与文化
语言所蕴含的意义就是语义。当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人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他们可能会因为对语义的不同理解而产生误解。比如:描述人的体型比较胖的,中国学生通常第一个浮现在脑海里的词就是fat。但是在国外,直接说一个人fat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外国人听到有人说他fat,也会非常生气。那么,怎样形容呢?外国人通常会说big, large, plump,big boned。 所以,教师在教授fat这个词时,应提醒学生,语义在不同国家的文化中有不同的理解。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词汇解释必须与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类似于上例中的错误才能避免,否则可能产生一定的尴尬和误解,甚至造成交际失败。
2.語篇与文化
语篇,指的是指高于句子水平的语言单位。它是一个语言整体,由一系列连续的段落或句子所组成。1952年,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Harris,首次提出了语篇分析这个概念。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创作、使用的语篇会有所不同,因为不同的语篇体现的是不同民族的社会经验和文化现实。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语篇上的投射,表现为直觉、具体、圆形的特征,表示因果、条件、转折、让步等关系的句式比较常用,属于归纳式。例如:
The Meaning of Study
Study has been the necessary part of human's life.
Many students think it is their duty to do so and they don't realize the meaning of study. Most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purpose of study is to make money and have a good job in the future.
I believe that the further meaning is to teach people the way of thinking...
不同的人看待事情的方式不同,思维方式也是不同的。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线型的。在语篇结构上的投射,表现为先主后次,先概括后细节,先抽象后具体的特点,是一种“逆溯式”结构。例如以下一位教授问学生的问题以及他自己的思考。
I ask every student I interview for admission to my institution, Pitzer College, the same question, “What do you look forward to the most in college?” I was stunned and delighted recently when a student sat across from me at a Starbucks in New York City and replied, “I look forward to the possibility of failure.” Of course, this is not how most students respond to the question when sitting before the person who can make decisions about their academic futures, but this young man took a risk...
在英語学科核心素养的六要素中,语篇类型是其中之一。每种类型的文章都有不同的语篇特征,就像每个人的外貌都不同一样。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不能只关注一些语法结构等浅层分析,这些分析是支离破碎的,没有完整的体系。我们要着眼于深层分析,要关注文本的衔接(表层)和连贯(深层),这一方针指导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以往重语法轻语义、重语句轻篇章的做法,形成以语篇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3.语用与文化
语言不仅仅能够表达意义,也能用来实施行为,即语用。不同文化之间在语用规则上各有千秋。只有了解不同国家语言的语用规则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语用失误(托马斯,1980s),从而避免交际的失败。
例如,小王今天刚买了一条丝巾,她的老板Jimmy看到后对她说:“你的丝巾真漂亮,我很喜欢。”小王听后,立即回答道:“你喜欢吗?喜欢的话送给你。”从对话中看出,老板Jimmy只是称赞小王的丝巾很漂亮。但是,对于这样的一种称赞,在中国人看来,也可能是一种委婉的请求,小王听到老板说“我很喜欢”,故误认为是想要她的丝巾。所以,她才想把丝巾送给老板。这样一来,老板反而觉得很诧异!
因此,在英语学习中,要时刻提醒学生重视语言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尤其是语言的交际意义。加强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文化差异为什么会产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提高文化鉴赏能力和适应能力。
四、结语
在我国,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为迅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同时也要做传递中西方文化的使者和桥梁,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当作一项核心任务,落实到课堂教学上,使之在课堂上生根发芽。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适应当今世界发展要求的优秀人才,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3]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
[4]刘荣 廖思湄.跨文化交际[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6]刘董梅.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英语广场,2018(7):130131.
[7]祖晓梅. 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8]第六届两岸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D].台湾:淡江大学外国语文学院,2002.
[9]李福印.语义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责任编辑:裴 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