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芸
摘 要:微课这一新兴媒体应用于教学中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带来的结果,微课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碎片化时间,让学习真正成为了一种随时随地可以发生的终身行为,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高考这一人生重要关卡,课业繁重,时间紧缺,微课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移动学习提供了技术便利。因此,高中语文作为整个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地探索微课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点,从而促使微课能够发挥其最佳功效,促使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课;翻转课堂;古诗词教学
高中语文教材中内容庞杂,但是学习的时间却有限,这样的教学矛盾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但是,在教学中运用微课则使得这一问题迎刃而解。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现有的课程拆分成视频碎片,一个微课,一个议题,一个重点,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来清晰地理解某一知识的内容。当微课资源丰富起来以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如此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地运用微课来辅助和优化课堂教学。
一、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
所谓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以及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交流和合作探究。而将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教师可以把讲授信息的内容录制成微课,学生在课外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来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有效地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学生将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与教师和同学之间就问题进行解疑答惑的讨论,或就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和练习,如此便可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得显著提升,同时促进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将雷雨》这篇文章时,我就通过将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我将戏剧的概念和特点、《雷雨》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曹禺的人物简介等知识制作成了微课,让学生在课外通过观看微课进行自主学习。我还让学生借助网络搜集《雷雨》话剧片段来观看,以此让学生对整节课有大致的了解。在课堂上,我主要带领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通过研究以下两个问题来品味台词,深入体会戏剧冲突,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的矛盾。1、三十年来鲁侍萍恨周朴园吗?2、三十年来,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思念之情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这样,我通过将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节约了大量时间用于课堂合作讨论,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微课与古诗词教学相整合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观念。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其创作历史悠久,内容晦涩难懂,与现代人说话、表达风格迥异。如果语文教师还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难以得到有效激发。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古诗词教学内容设计成文字、音乐和图片相结合的微课形式,在课堂上利用微课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词;还可以将诗人的人生经历配以音乐播放给学生观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如此便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古词时,我就充分利用微课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情感。课下,我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介绍、配乐朗诵、以及周瑜和苏轼的形象对照制作成了微课,并配上了合适的古典文化气息浓重的背景,以及抒情伤感的音乐。这样,不仅促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而且还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三、微课与课后复习相结合
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时间显然是不够的。课后复习对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格外重要。而微课具有一经制作可重复利用、循环播放的优点,而且微课视频内容大多是教学重点,这对于高中生进行课后复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因此,学生就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展开复习,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以显著提升。
例如,我将制作成的微课放在班级群的空间里,学生在课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观看微课进行复习和巩固。根据人的遗忘规律,学生还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某一主题的微课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和复习,从而促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以更加完整,进而促使学生的复习效果得到了提升。
总而言之,网络时代的到来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可以灵活运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大有裨益。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探索微课与语文学科相融合的点,从而促使微课得以发挥其最佳功效,进而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養得以培养,使得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柳青青.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建设,2017(11).
[2]李凌云.高中语文成语文化教学途径初探[J].中学语文教学,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