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霞
摘 要: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以汉民族语言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具有极强的民族性,传统优秀的历史文化是语文学科与生俱来的使命。而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文化自信心和文化传承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在该阶段语文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渗透既是语文学科教学标准的要求,也是多元化时代背景下提升我国民族凝聚力的需要。故我们应极力丰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方向,让传统文化知识以多样化的姿态呈现到语文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文化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小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确立的奠基阶段。让该阶段的学生沐浴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感知、理解与传承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凝聚中华民族魂魄,让学生们成长为具有高度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的合格接班人。那么我们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注到小学语文课堂活动过程中呢?文化传输的过程应该是无声无息的,故要想在语文教学中融注传统文化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丰富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融注形式,提升传统文化教学与语文知识教学的切合度。
1、巧借传统文化,优化字词教学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基础性内容,也是语文课堂中可以有效融注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都是通过文字的形式记录的,汉字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承载体,故在语文字词教学中融注传统文化是具备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的。而以传统文化融注字词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字词教学的趣味性,丰富字词教学方法,而且还能丰富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积淀,助力传统文化传承。
例如:在教学《山中访友》中“侠客”一词时,我问学生们:“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被称为侠客吗?”“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学生答。“那要想做这些事他们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或品格呢?”我又问。“高超的武艺。”“豪爽的性情。”“高潔的品格。”“强烈的正义感。”……学生说道。“哦?那你们可以讲述一些具备这些品格的侠客故事吗?”我继续问道,并在学生自由发言结束后,利用多媒体展示李白诗词名篇《侠客行》以及黄衫客、虬髯客等古代著名的侠客故事,帮助学生们感知了古代的任侠文化,感知了江湖中的快意恩仇。
在该教学过程中,我以传统文化故事为字词教学增色,让学生们在字词学习中不仅记忆了字音、字义,而且领略了字词的传统文化内涵。
2、再现历史画面,深化诗词理解
诗词本是传统文化经典,是以一定的古代文化、社会环境为依托的。故在古代诗词中本身就是隐藏着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的。因此,在古代诗词文化教学中凸显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在诗词学习中还原历史故事、历史真相,而且还能让学生们在对历史事件中人物所思所感的品评中,受到美好品格的熏陶,进而传统传统精神,提升自我修养。
例如:在《七步诗》的教学过程,我利用多媒体展示魏晋时期,曹操的大儿子曹丕因嫉妒、猜忌等原因想要迫害自己的弟弟曹植,故让其在七步之内创作诗歌的视频。
然后,我问学生们:“同学们,这首诗词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呢?诗歌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思呢?为什么曹丕听后会感觉到非常的羞愧呢?”接着,学生们在视频的辅助之下轻松完成了诗歌解读任务,理解了诗歌中曹植内心的愤懑之情,也产生了对曹植七步成诗之才的敬佩之情。
在该教学过程中,我以媒体教学的形式再现诗歌诞生时的历史画面,既以多维诗歌解读情境丰富了学生在诗歌解读过程中感性材料,降低了诗歌内涵探究难度,深化了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也让学生们了解了文学趣事,产生了对古代文学大家的事迹与生活经历的探究热情。
3、开发国学经典,拓展阅读视野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之精髓,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活动组织过程中的绝佳材料。在小学语文阅读活动组织过程主动的开发国学经典资源,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语文阅读视野,而且还能提升学生阅读评价能力和文本鉴赏眼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准。在语文阅读活动组织过程中,我组织一些以国学经典为阅读素材的阅读活动,也是将传统文化融注到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办法。
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我曾组织了以传统寓言故事为阅读对象的群文阅读活动;以《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为阅读对象的整本书阅读活动;以传统“孝文化”“爱国情怀”“山水情怀”为主题的自由阅读活动等多种阅读活动。
多样的语文阅读活动组织形式,不仅消除了单一文本品读形式下学生们的审美疲劳,而且营造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感知氛围,让学生们在国学经典的洗礼中感知了传统文化、品悟了传统精神,培养并提升了自身的传统文化之魂。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本身就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渊源颇深。故要想让传统文化融注到小学语文课堂之中,我们不妨多角度的开发传统文化的语文教学价值,力求在丰富小学语文课堂内涵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付建宏.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146-147.
[2]李梅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