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路径探讨

2019-09-10 07:22邓伟球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德育管理教育策略德育教育

邓伟球

摘 要:德育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也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德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主要从“将德育活动与办学特色有机地融合”“让德育课堂走进更广阔的生活中”“有效发挥少先队工作的德育功能”“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四个方面来阐述提高学校德育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德育管理;德育教育;教育策略

德育在素质教育中,既是塑造创新人才的教育,又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教育。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开展。

一、将德育活动与办学特色有机地融合

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学校整体的办学思路或者在各项工作中表现出积极、与众不同的地方。我校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城中村小学,生源主要来自四个自然村的村民子女,还有一部分是外来工子女。由于环境变化和家庭陪伴缺失等原因,外来工子女容易出现自信心不足、人際交往能力较差等问题。另外,较多家长对学生的人生格局认识有限,缺乏对孩子未来的规划,在科普、人文、艺术等方面无法发现孩子的潜能,难以在孩子心中树立榜样。面临这些困窘,我们迎难而上,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德育发展的可行之路。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与研究,现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形成了《云星筑梦》教育品牌。今年我校还成功申报了广州市番禺区特色学校,并且把德育活动与学校办学特色有机地融合,使德育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为了让学生能在缤纷多彩的校园生活,发展学生各方面的品质,让学生对梦想保持热情,形成自信、乐观的性格,学校把所有德育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梳理,并结合我校“德文双修,健康相伴”的办学理念,提炼出“六有德育”,分别是:有梦想、有爱心、有见识、有毅力、有礼貌、有欢笑。让“六有德育”统领所有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人际交往,体验团结、和谐的益处,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另外,学校还把常规的活动融入学校的特色活动中。例如:通过不同季节安排不同的活动,形成“一季一节”,即每个学期有一次主题节活动,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活动中。

春季——读书节:开展读书活动,包括童话剧改编、故事大赛、诗词大赛等。将法治活动的“法律读本阅读”、民族精神教育、看世界德育活动,以及科幻课程的科幻写作纳入读书活动中。努力营造氛围,建设书香校园。读书启迪心智,读书滋养心灵,读书涵养人生。守住心灵的净土,走进名家伟人的精神世界,陶冶师生情操,丰富校园文化,营造书香校园。不断充实图书资料,提高图书设施的使用率和图书借阅率,为读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通过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卡大比拼、读后感交流、读书征文、经典篇章诵读、歌咏比赛等活动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构建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

夏季——艺术节:分别开展绘画、音乐、舞台表演活动,将科幻绘画、美育课程相关活动纳入艺术节展演中。

秋季——体育节:将体育课的特色体育活动纳入体育节中,在体育节中开展趣味运动会、阳光田径赛等活动。

冬季——科技节:将“星空课程”的展演和表现纳入科技节中。

我校借助这四大节日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尽情地享受校园生活的快乐,以此发挥活动无形的教育力量。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把德育与学校特色融合,方能使立德树人理念焕发出更为持久的生命力,方能使新时代的教育蓬勃发展。

二、让德育课堂走进更广阔的生活中

如果教师一味围绕教学目的讲道德,无疑是让学生在岸边练习游泳,一旦下水,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德育教学应从生活现实、生活中的需要、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出发,让德育课堂走进更广阔的生活中。

(一)德育教学目标生活化

德育教学目标应该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工作奠定基础。教学目标生活化就是要正视现实,充分考虑现实生活带给学生的影响,深入学生生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合理的、能灵活反映社会现实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目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作为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的小学德育课程,更应该在学生的生活基础上建构课堂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和能力,并能从生活中提升自己的智慧,感受生活的快乐。只有确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才能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乐意接受,易于落实。

(二)德育教学内容生活化

德育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集体等优良传统要继续发扬光大,同时也要根据生活实际提炼新的德育内容,使学生能够具有新时代道德观。例如:在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中,我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了一系列有效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如“文明小天使”选聘仪式、“放飞梦想”读书实践活动、学雷锋活动月、清明祭英烈、诚信友善征文、经典诵读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各项活动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德育教学形式生活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支持者。在德育课堂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带入具体的社会生活环境中,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甚至参与各种活动,使其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学习生活技能,体会生活的艰辛,感受生活的快乐,从而形成热爱生活的情感,真正达到“教学做合一”。

(四)德育评价形式生活化

德育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德育知识,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德育评价必须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由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变,更多地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养成习惯、陶冶品德,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和谐统一。

三、有效发挥少先队工作的德育功能

在小学德育实践过程中,少先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这是所有德育工作者的共识,也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结合学校少先队活动的现状,笔者以发挥少先队的德育功能为目标,对改变这一现状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一)让学生在少先队活动中感受德育

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就是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完整的教育过程、恰当的教育方法、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少先队活动,有其特有的德育教育功能。

1. 抓好少先队常规教育

开展好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通过“国旗下献词”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办好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全方位地报道校园里的人和事,融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使红领巾广播站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之一;办好每学期组织的手抄报比赛,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积极开展每学期一次的中队演讲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话题,锻炼队员的胆量。

2.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内容。学校要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旋律,开展德育工作。特别是少先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動,要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坚持利用爱国影片、经典歌曲和书籍组织少先队员开展“读经典 唱红歌”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一定的实效。另外,学校应抓住国家重大事件的契机,不断变更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把爱国主义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

3. 重视活动中的实践作用

少先队阵地活动是少先队特有的一项活动。因此,学校应该提倡以少先队自己建设的各种阵地为载体的少先队活动,突出少先队的特色,强化少先队活动氛围。

(1)组织教育阵地——队室:少先队员活动中心、图书室;队角:图书角、卫生角(健康角)、红领巾信箱(知心姐姐)等。

(2)宣传教育阵地——红领巾橱窗、专栏,红领巾广播站。

(3)文体活动阵地:各类社团、书法社团、体育俱乐部等。

(4)技能培训阵地:主持人、广播员以及小干部工作培训等。

(5)各类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学校实践基地。

(二)让德育走进社会

建设好校外少先队各类教育基地,使学校德育与社会相联系,并具有实践性。

1. 社会公益活动为主的德育基地

社会公益活动能直接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少先队大队部定期开展公益服务活动。通过各种公益服务活动,让队员们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幸福安康的生活,无形中教育了学生要尊敬老人,帮助有需要的人,用自己美好的行为去温暖需要关怀的人们,这有助于转变学生自私自利的思想,使他们懂得心中要有他人,要助人为乐。

2. 革命传统教育的德育基地

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能直接对队员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每年清明节,我校都会带领队员到广州市番禺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开展祭扫英雄墓活动,在英雄墓前入队宣誓,向他们介绍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让队员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 生产劳动观念教育的德育基地

生产劳动观念教育基地能够帮助队员满足为祖国做贡献的心愿,从中感受到愿望得以实现的喜悦,有助于他们坚定自己的志向。同时,也能培养队员的劳动情感,增强他们的劳动观念,纠正他们的劳动态度,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

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小学生的成长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少先队组织通过少先队活动强有力的感染力,在持久地、细微地实现其育人功能。

四、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从2014年起,我校就狠抓校园文化建设,全体教师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精神,与时俱进,遵循“上品教化”理念,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为办学理念,秉承“诚信、至善、笃学、尚美”的校训精神,以“德育护航,梦想飞扬”为德育理念。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和学习型校园,有效地落实育人工作,赢得了家长们的信赖和赞誉。

(一)改善条件,营造氛围

首先,确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1. 在办学理念指导下,着力打造以物质文化为外壳、制度文化为支柱、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2. 以主题活动为目标,培植学校教育的团队文化、学习文化、教研文化。3. 以班级文化、外部形象文化为切入点,建立学校文化显性外形。4. 以校本教研为途径,以课堂为主阵地,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以美化、绿化、净化、亮化为载体,实现校园环境园林化;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实现教育质量优质化。

其次,改善办学条件。每个教室和功能室都装上教学平台,每位教师配备一台台式电脑和一台手提电脑,便于教师备课、查资料、网上教研;添置了体育设施和器材,落实“阳光体育活动”,让学生锻炼好、活动好;对学生活动的地方进行了整修,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充分地利用每一面墙,让校园每个角落凸显育人功能。

我校还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通过校门口的电子屏幕宣传学校,让学生了解学校、热爱学校;通过标语给学生提醒和教育。整个校园充满良好的教育氛围,学生的文明习惯有明显的改善。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班风

良好的班级建设是班级工作顺利开展和健康发展的前提。一个班集体要想有凝聚力,首先要求每位学生同甘共苦、同心同德,形成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团队精神。

1. 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规、班训等,将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2. 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让其积极参与班级布置并定期更换,让每一面墙都能“说话”。半个月换一期黑板报,做到主题鲜明、有针对性;让学生动手做手抄小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3. 建立健全班级制度。各班班长牵头,征集全班学生的建议,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值日生制度、值日表等,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做到学生管理学生。这样做比班主任“一言堂”的效果要好得多。

4. 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5. 建立班级图书角,让每位学生把自己的书拿到班上交流阅读,增加班级的藏书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让全体学生“感激书籍,享受阅读”。

总之,德育教育只有“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才能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呈祥.浅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及学校德育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

[2]焦英杰.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J].天津教育,2006(01).

[3]张修前.生态体验——学校生态德育的有效途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11).

猜你喜欢
德育管理教育策略德育教育
试析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德育管理艺术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