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科图册资源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19-09-09 13:37郭崇洁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历史地图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

郭崇洁

摘    要:历史地图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历史地图资源的丰沛程度也给教师以很大的选择空间,但在实际教学中,历史地图尤其是配套图册中的图片资源没能得到有效利用。以中图版《历史与社会图册》(八年级下册)中的部分历史地图为例,可探索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合理选择和使用历史地图的途径。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历史地图;核心素养

历史地图是显示有史以来,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现象的地图。与普通地图相比,历史地图淡化了比例尺和方向两个要素,强调图例和注记的作用。它用简明、特定的图例和注记来反映历史上人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和变化;以空间为框架,将历史事件的变迁直观地呈现出来,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内涵。其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表达的直观性等特点是文本材料无法代替的,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无论作为课程资源,抑或是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载体,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有的历史地图资源主要有教科书上的历史地图、与教科书配套的图册、历史学者编纂的图集等。借助“互联网+”,历史地图资源的丰沛程度更是给教师以极大的选择空间。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局限于甚至忽视了教科书提供的历史地图,而配套图册中的图片资源更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本文基于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就如何合理选择和使用历史地图,粗谈些教学体会。

一、尝试归类地图,明确不同地图的主要功能

课堂教学中的用图除了介绍学科知识外,关键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等。因此,从学生的空间思维发展特点和历史地图本身对学生思维训练的角度来看,中图版《历史与社会图册》(八年级下册)的历史地图,按照以下分类,可能更有利于教师抓住重点,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在课堂教学中不可替代的效用。

利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是相互割裂的,每一幅地图的运用,立足的基础是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并以历史事实(图像信息)为依据,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关注了“社会实践”的核心素养要素,因为“能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又能用地图和图表描述地理事物,揭示历史和社会现象”,这也正是“社会实践”的有机要素之一。

二、合理选择地图,彰显课标对教学的要求

选择历史地图的关键是考虑历史地图与課堂教学的融合度,即地图信息是否符合课标要求,对解决教学关键问题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以“连通世界的新航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为例。配套中图版《历史与社会》图册P33—37共提供了三张历史地图,这三张历史地图是否可用?是否要用?是否够用?回答这些问题要建立在对课标解读的基础上。

通过对课标的解读,可以大致判断出,如下内容需要历史地图作为补充和说明,以达成核心素养的培养:①知道并描述新航路开辟的人物及其路线(图册P36“新航路的开辟”)。②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是根本原因(图册P33“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③“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的传统商道”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需要14世纪前后东西方商路示意图(见百度图片),以了解东西方传统商路的路线及奥斯曼帝国如何控制商路。④新航路开辟使得“世界市场雏形形成,世界开始走向整体”(图册P37“17至18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和人口流动”)。

因此,在充分利用好图册所提供的三张历史地图之外,我们还需要借助网络等其他途径获取一张“14世纪前后欧亚之间的商路”(见百度图片)。

三、有效使用地图,益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要发挥历史地图这一直观教学资源的优势和功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

(一)整体感知,局部分析

学生阅读地图,首先面对的是感知空间信息,对历史事件和现象做出准确判断。在“连通世界的新航路”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新航路的开辟”(图册P36)的整体感知,学生能较为轻松地达成“知道并描述新航路开辟的人物及其路线”这一学习目标,并提取以下历史信息:

[支持国 方向 时间 航海家 航海路线 葡萄牙 向东 1487—1488年 迪亚士 抵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1497—1498年 达伽马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西班牙 向西 1492年 哥伦布 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1519—1522年 麦哲伦 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 ]

紧接着,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更多的局部细节:“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的航海方向正好相反,这只是巧合吗?”“书本介绍说欧洲人把寻找金银财富的目光投向了东方,既然是去东方,为什么西班牙偏偏往西走呢?”“为什么葡萄牙两次航海路线都是先沿非洲往南行?”利用这些生成的教学问题,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课后任务,请他们自己寻找资料,分析解答这个“局部疑问”。

整体的感知是为局部的分析做准备的。反过来,学生主动对这些局部内容的深入探究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历史表象背后的因果关系,理解世界上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历史现象的出现都是历史存在的必然结果,蕴含了对学生历史理解、历史评判、历史认同的“历史意识”的培养。

(二)把握主题,突破关键

每一类地图所突出的重点各异,也就有了不同的要求和阅读方法。例如,“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图册P33),属于“历史空间位置地图”。所以,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归纳最早出现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地区的空间位置以及特点(分布地区的共同特征、主要产业、工商业发展与煤铁葡萄等原材料的关系),培养学生时空的综合思维能力。“17至18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和人口流动”(图册P37)属于“历史空间移进图”,解决的教学关键是世界贸易及其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关注的焦点是“历史意识”与“综合思维”,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物产的差异及其展开贸易的必要性,理解贸易对人口流动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对历史史实进行概括,并展开古今的综合分析。

(三)图文结合,互为补充

历史地图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是文字描述无法比拟的,反过来文字描述的细致性和深层性又是历史地图无法取代的。因此,图文结合、互为补充才更能突出彼此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本来的面貌。

在“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分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图册P36)进行观察和分析后,提炼了一定的信息并做出了自己的理解。但随之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不是英国、法国和意大利最先开辟新航路呢?这三个国家经济更发达啊!”这个疑问的解答就需要相关文本的介绍了。根据初中学生的思维层次,笔者出示了这段文字说明:“由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国内外战争,英、法两国元气未复,暂时无暇顾及组织远涉重洋的航行;而意大利当时正醉心于垄断地中海东部贸易上的高额利润而安于现状。”同时,笔者适时做了引导:“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受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制约,让我们继续深入地探讨。”

(四)前后联系,多图合用

单张历史地图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局限,而多幅地图的组合使用则更能深入全面地了解历史。例如,在突破本课的关键问题之一“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17至18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和人口流动”(图册P37)和“14世纪前后欧亚之间的商路”(见百度图片)进行分析对比,取得了较好结果。

学生:“14世纪前后欧亚之间的商路”(见百度图片)中世界的商贸主要集中在欧亚两大洲之间,以陆路为主,“17至18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和人口流动”(图册P37)延伸到了三个大洋和六个大洲,范围空前扩大了。

学生:从前很多未曾到过欧洲的东方、美洲和非洲等地的新产品也加入到了商品流通中来。“17至18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和人口流动”(图册P37)比“14世纪前后欧亚之间的商路”(见百度图片)时候的商贸品种更加丰富了。

学生:海运的载货量大大优于陆路交通,可以说明新航路开辟后,商品交易数量剧增。

学生:“17至18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和人口流动”(图册P37)中显示,各大洲都建立了很多的贸易港口和商站,说明此时商贸往来更加正规和常规了。

学生:“14世纪前后欧亚之间的商路”(见百度图片)中国的物品和文化都是经过阿拉伯人或波斯人间接传播到欧洲的。新航路开辟之后中国和世界有更多的地方进行了直接的交流往来,关系更密切了。

通过对两图的对比挖掘,学生最终以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范围、种类、数量、交往程度等方面的变化,提炼并理解了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

(五)巧设问题,引发思考

在历史地图的运用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对历史信息的分析、综合,对教材的充分阅读,求得理解,在图片信息与教材提供的学科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是重要教学目标。但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差异,学生很难很快触及课堂教学要求的核心素养标准,这时,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支架式教学方式就有了用武之地。支架式教学有五个环节: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效果评价。[1]在运用历史地图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我們有了丰富和合适的教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构建恰当的教学服务系统(脚手架)就是教学的基础。在完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这一教学目标时,本着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图册P33)思考下列问题:①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的大致时间?②主要的工商业部门及其分布情况怎样?③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会对这些国家和地区产生哪些影响?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新航路开辟之间有什么关联?目标达成显得有效很多。

历史地图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反复地探索、思考和实践,以期历史地图教学更好地沿着新课改指示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黄芳,王磊.信息技术条件下高中地理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2):22—24.

猜你喜欢
历史地图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
历史地图在高中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