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美育于小学音乐古典诗词作品的教学中

2019-09-09 06:30叶晔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9年8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小学音乐

叶晔

【摘   要】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古典诗词作品极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美育价值。教师要站在发现美、鉴赏美、传承美、创造美、以美育人的思想高度,从营造意境、分层诵读、多元吟唱、拓展实践等途径,激发学生对古诗词歌唱的兴趣,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和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关键词】小学音乐;古典诗词;以美育人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古典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瑰宝,其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不少音乐作品是根据古典诗词创作而来的,这些作品之所以能被编入国家级小学教材,其在思想性、艺术性等方面有着特有的时代典范性和权威性特征,且极具后世传承的美育价值。然而在日常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把这些作品当成普通歌曲进行教学,忽略了对经典的古诗词作品所具有的人文思想、艺术价值的挖掘和鉴赏,弱化了该类作品所蕴含的古典韵味和美育功能。

传承经典,让学生在歌咏学习中获得强烈的审美感受,激发学习热情,从而提升育人价值,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是音乐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笔者试以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风新韵”为例,从几个方面谈谈对小学音乐古典诗词作品教学的美育思考。

一、营造意境,引发诗情

每一个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深受时代大环境的影响。“古风新韵”单元中的“古”体现了文化的历史性,“新”则展现了现代音乐创作的创新性。这就要求教师将两者有机结合,营造唯美意境,引导学生用音乐的方式体会“诗情”,感受歌曲的艺术性、审美性。

(一)作揖问候师生情

音乐性是音乐课与其他学科师生问候方式的最大不同。教师可根据“古风新韵”单元的特点,借鉴古人作揖的方式进行师生问候。例如《关山月》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一节欣赏课。在课前,教师有意播放这首古琴曲,当学生走进古琴音色萦绕的教室时,便可产生穿越时空的感受。在课的伊始,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古人作揖问候,在古朴的古琴声中轻松融入古风意境,提高学习古典诗词音乐作品演唱的兴趣与热情。

(二)情境表演情境美

情境表演在音乐课中并不新奇,但是以情境表演贯穿整节课的做法却不多见,但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例如,《但愿人长久》是根据苏轼的《水调歌头》创作的歌曲,大部分学生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歌词部分都比较熟悉,教师可举办“古风新韵”情境表演比赛。学生在课前自由组成“小戏班”,利用一周的时间“排戏”,要求“词曲结合”,每个“小戏班”在课堂上进行10分钟展示。展示中,学生既是演员,又是鉴赏讲解人,教师负责点评指导。情境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展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个性化地理解了古风曲调的特点,提高了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

二、分层吟诵,表达诗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体会作品情感,教师一般都会采用朗诵歌词的方式。相较于语文课的朗诵方式,音乐课更注重歌词的节奏性、韵律感。特别是古诗新唱的歌曲,更要注意选择适切的朗诵方式,才能准确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发现音乐与诗词结合的美感。

(一)接龙吟诗巧合作

接龙吟诗,强调的是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合作,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和合作体验的兴趣。

在《游子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议,寻求与诗意最贴切、最具创新力的诵读模式,最终采取同桌两两合作接龙吟诵歌词的方式。有的学生按照诵读五言律诗“二二一”的节奏,将其分为三个语节,即“慈母 手中 线”;有的将其分为“二三”式语节,即“慈母  手中線”。教师适时播放歌曲旋律,使之与学生的诵读融为一体,让游子的感恩之情和慈母舐犊之情萦绕在每位“朗读者”的心中。接龙吟诗,意在用不同的诵读方式帮助学生在意见分歧中寻求共通点,充分展现自由吟诗的畅快肆意,理解歌词的节奏性,体会合作的快乐。

(二)依拍诵读感音韵

依拍诵读中的“拍”是指拍号,即学生依据古典诗词作品中拍号的强弱规律来吟诵歌词。这是一种特殊的歌词朗读法。例如,教师在教学歌曲《花非花》中,首先让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感受古诗词所描绘的朦胧迷幻之感;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四四拍的强弱规律,即“强、弱、次强、弱”。接着,让学生按照此规律再次诵读《花非花》,学生立刻从歌词的强弱变化中,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对世事无常的忧愁感叹。

三、多元吟唱,赏析诗音

在古诗词歌曲教学中,吟唱旋律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品所特有的古典意蕴,教师可以运用民族乐器、绘画、合唱等多元方式辅助旋律吟唱,赏析此类作品的特色。

(一)国乐飘香衬音律

钢琴作为小学音乐课教学的常规演奏乐器,在表达古诗词歌曲婉转雅致风格方面缺乏一定的“中式美感”,六年级学生历经长期的音乐课堂学习,对钢琴演奏的形式产生了审美疲劳。因此,在“古风新韵”单元中,教师可以用中国民族乐器弹奏古诗词歌曲。

民族乐器能更贴切地体现古诗词歌曲深长悠远的意境之美,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了解古典诗词之韵、民族音乐之魂,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这是西洋乐器所无法比拟的。

(二)音画融合解难点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诗歌属于文学范畴。在确保音乐主线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适当运用美术的方式来表现音乐的特点,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体现学科综合的精妙之处,营造出音、诗、画融合的唯美意境。

例如学唱《游子吟》的旋律时,歌词“临行密密缝”的旋律上出现了上波音的记号。虽然这一记号并不需要作为知识点进行讲解,但其在情感体验方面又不可忽略。所以,教师让学生边唱旋律,边用画线条的方式,表现老母亲用颤颤巍巍的双手为孩子缝补衣裳的场景。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准确地理解这一动作,所画的线条大多是不平整的波浪线,这刚好能辅助学生体会老母亲的用心良苦和对孩子的深切爱意,准确演唱上波音。

(三)合作演唱添色彩

二声部合唱教学是小学高年级歌唱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除了教材已有的合唱歌曲,教师也可以将“古风新韵”单元中的单声部歌曲改编成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曲,通过多声部的和声效果,感受古诗词歌曲的节奏和音律美。

例如,在学生能完整演唱歌曲《花非花》后,教师设计了拓展环节——“花与雾的对话”二声部合唱。

“花之音”为歌曲的旋律部分,“雾之声”为教师简单创作的第二声部。第二声部旋律流畅、节奏宽松,表现出雾的朦胧缥缈。通过二声部合唱,学生更好地领会了歌曲的朦胧意境、感伤之情,从而体会歌曲所表达的诗人惆怅黯然的情绪。

四、拓展实践,彰显诗风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教学要给予学生音乐实践的机会,提升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但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拓展实践环节的设计是个难题,往往表现为实践延伸僵硬,形式单一陈旧,无法激起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音乐实践,特别是音乐创造,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音乐,同时扩大其音乐文化视野。

(一)自主选择乐分享

在“古风新韵”单元中,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去了解、收集古诗新唱的歌曲,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在音乐课推荐给全班同学,分享欣赏体会。在拓展欣赏中,很多学生都能在家里下载一些音频或视频。如学生观看了《经典咏流传》节目,《苔》《明日歌》等古诗新唱歌曲深受学生喜爱,他们自行下载学唱,积极推廣。这样的拓展欣赏比教师预设的内容更具有吸引力,课堂氛围更加热烈,也使六年级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

(二)新编新唱诗趣多

除了欣赏课外优秀的古诗词歌曲外,编创歌曲更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把《静夜思》的诗句代入《游子吟》的旋律中,前者为五言绝句,后者为五言乐府诗,刚好节奏一致。学生随口一唱就能轻松掌握,不需要太多技巧。但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两首诗的不同情感内涵,唱出其情韵,不能生搬硬套。

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强烈兴趣,引导他们选择一些健康向上的流行歌曲旋律来搭配古诗词。如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中的主题曲《大鱼》,其主歌旋律悠远绵长,副歌旋律渐渐扬起,辽阔空灵,与《但愿人长久》的歌词意境搭配,可以表现词人从惆怅忧思向超然达观转变的情绪。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古典诗词歌曲是灵动隽永的,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美育价值。因此,教师要站在发现美、鉴赏美、传承美、创造美的思想高度,发掘古典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和美育价值,精心设计教育教学方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歌唱古诗词歌曲的兴趣,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和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龚晓红.让古典诗词浸润小学音乐课堂[J].教师,2017(24):73-74.

[2]吴洪剑.谈古诗词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J].新课程(下),2014(1):90.

[3]刘萍.古诗词歌曲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音乐天地,2017(2):16-18.

[4]孙明钰.谈古诗词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J].黄河之声,2011(20):72-73.

(福建省厦门市演武小学   361000)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小学音乐
“唱”出来的作文
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趣从诗中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